39健康

理论上,男人一生到底可以“排精”多少次?夫妻都需知道的知识

“最近我老公有点奇怪。”馨馨憋了很久,才把这句话发送给闺蜜。

事情是这样的。

馨馨跟丈夫结婚半年了,原本应该如漆似胶的他们,最近却冷了下来,无论馨馨做什么,丈夫总是“无动于衷”。

后来,馨馨终于受不了,忍不住,质问了老公。老公搬了一套“理论”出来:每个男人一生只能排精6000次,过了就老了,我不想太快“精尽人亡”。前段时间,我都觉得气味闻起来不一样了!

健康男性的“精华”是什么样?3种养精吃法,医生一般不会说
馨馨听了老公的话,觉得不可思议。难道男性真的一生只能排精6000次?健不健康还能从气味分辨出来?今天小九就来帮馨馨解决疑惑。

一、健康男性的精液是什么样子的?

一般来说,男性精液也有其正常的“状态”。下面普及一下男性精液的正常状态下应该是什么气味、颜色、浓度等,根据这些因素来综合初判一下是否健康,如果不一样可能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异常。

·气味:正常的气味与栗子花或石榴花相似,也就是精胺的气味。如果有特殊气味,那么可能是精囊和前列腺出现了问题。甚至没有气味也是异常的表现,一般无气味说明患有急性前列腺炎。

·液量:正常情况下应该在2-6毫升之间,平均在3.5毫升。少于2毫升基本判断为少精症,多于6毫升也可判断为多精症,因此不要觉得量多是威猛的表现。

健康男性的“精华”是什么样?3种养精吃法,医生一般不会说

·颜色:正常是乳白色液体状,浅黄色也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是纯白色或清亮的黄色,可能是无精症;带有红色则表明精囊或前列腺有炎症。用颜色来判断是否异常,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准确,所以需要综合考虑。

·液化速度:体外15分钟内左右会液化,如果超过60分钟没有液化,则不正常,需要检查。

·黏稠度:正常情况下是胶冻状,并随时间逐渐液化。如果一开始就特别稀薄,可能患有先天性精囊缺。

二、男人排精6000次就“精尽人亡”了?

馨馨老公的“理论”:每个男人一生只能排精6000次,过了就老了,我不想太快“精尽人亡”,简直属于无稽之谈。首先要搞明白的是,“精华”里到底有什么“精贵”成分?

健康男性的“精华”是什么样?3种养精吃法,医生一般不会说

其实“精华”的成分非常简单,根本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贵重:90%都是水份,不到10%是营养成分,只有1%是精子。所谓的营养成分有脂肪、蛋白质颗粒、游离氨基酸、矿物质(钙、镁、钾、锌)、酶、果糖等,根本没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均是饮食中可以获取到的,可见很普通。

所谓的精尽,就是害怕过度消耗就无法再产生精子,这完全是错误的想法。正常男性每天可以生产1.5亿个精子,根本不会出现所谓的“绝精”现象,除非你本来就患有无精症。那些“精尽人亡”的事件,无非是因为过度兴奋,导致心脏超负荷或脑溢血致死,并非生理性的“精尽”。

因此,男性一生只能“排精”6000次的说法是错误的,理论上没有限制。

三、“养精蓄锐”可以多吃什么?

如果真的担心精子质量下降,也可以通过食补的方式来调理,完全不需要长期憋着来“调理”身体。

多吃含锌食物,如牡蛎、蛋黄、牛肉等。男性前列腺、蛋蛋、精子都需要大量的锌元素,多吃可以改善质量。

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橄榄油、茶油、黄豆、芝麻等。精子细胞的成熟与不饱和脂肪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能促进精子成熟、改善活性、提高生育力。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适量补充不饱和脂肪酸。

健康男性的“精华”是什么样?3种养精吃法,医生一般不会说

多吃含精氨酸的食物,如鱼、蛋、牛奶、豆腐等。精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也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必要成分,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对精子生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

[1]正常精液是什么气味?为什么感觉很难闻?.家庭医生.2019.08

[2]一滴精=十滴血?真的会精尽人亡吗?看完心里终于有底了.家庭医生.2019.01

[3]男人精子质量下降了一大半!多吃这5类食物,男人的“精”力会更好!.健康时报.2017.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020-04-01 12:17:39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病毒性肺炎引起脑炎的可能性大吗
若病毒性肺炎病情严重,或患者存在特定嗜神经病毒、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引发脑炎的可能性较大;但对于常见的肺炎病毒、血脑屏障正常且治疗及时,则病毒性肺炎引起脑炎的可能性通常不大。从某些情况来看,病毒性肺炎引起脑炎的可能性较大。比如一些特定的病毒具有较强的嗜神经性,例如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当这些病毒引发肺炎后,病毒有可能突破血脑屏障,进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此外,若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如患有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处于恶性肿瘤终末期等情况,身体对病毒的防御能力大幅下降,病毒就更容易从肺部扩散至脑部,增加了引发脑炎的风险。然而,大多数常见的引起肺炎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虽然可能在体内引发全身性的感染症状,但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的情况相对并不多见。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脑屏障能够有效地阻挡病毒从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为大脑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并且,如果病毒性肺炎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病情早期就控制住病毒复制和炎症反应,那么病毒进一步扩散至脑部引发脑炎的可能性就会明显降低。针对病毒性肺炎患者,为降低引发脑炎的风险,建议一旦确诊为病毒性肺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避免病情延误或加重。此外,患者在患病期间需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同时,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若在肺炎病程中出现头痛、呕吐、精神萎靡、抽搐、意识障碍等疑似脑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慢性肺炎最严重的后果
慢性肺炎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引发肺部结构改变、增加感染风险等严重后果。对于慢性肺炎患者,建议首先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按疗程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以确保炎症得到有效控制。1、肺功能受损:慢性肺炎长期存在会持续对肺组织造成损害,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逐渐下降。肺泡和细支气管受到炎症影响,其弹性和扩张能力降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起初可能在剧烈活动后出现气促,随着病情发展,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费力。2、肺部结构改变:炎症的反复刺激可使肺部组织发生重塑,导致肺纤维化。正常的肺组织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肺的顺应性下降,变得僵硬,进一步影响肺的功能。还可能形成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被破坏,支气管管腔出现不可逆的扩张和变形。这会导致痰液引流不畅,容易反复发生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治疗难度。3、增加感染风险:慢性肺炎使肺部的防御功能受损,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减弱,免疫细胞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频繁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且感染后病情通常较重,恢复时间延长。同时,要注意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和过敏原。另外,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哪3个征兆说明已有肺炎
通常情况下,当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征兆时可能提示肺炎,需引起重视。1、持续发热:多数肺炎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常常可高达38℃甚至更高,且发热状态可能持续数天。这是因为肺部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侵袭后,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释放致热物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导致发热。2、咳嗽咳痰:早期肺炎患者可能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之后随着病情进展,痰液会逐渐增多,且性质多样。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痰液可能呈黄色、绿色且较为黏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常咳出大量黄色脓性痰;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痰液相对稀薄,可能为白色黏液状;而支原体肺炎的咳嗽较为剧烈,多为刺激性呛咳,可伴有少量白色黏痰。3、呼吸困难:当肺部炎症累及范围较广,影响气体交换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同时,可能伴有呼吸深度改变,如呼吸变浅,以及呼吸费力感,患者会不自觉地用力呼吸,甚至出现鼻翼扇动、吸气时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等表现。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导致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氧气进入血液受阻,二氧化碳排出不畅,身体为了满足氧气需求而引发的一系列代偿反应。如果出现上述疑似肺炎的征兆,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伴随症状等信息,方便医生诊断。确诊肺炎后,要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需随时复诊。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孩子中考前的焦虑家长该如何缓解
孩子中考前焦虑,家长可通过营造良好氛围、有效沟通、合理安排生活、给予积极暗示等方法缓解。焦虑是孩子面对中考压力时产生的紧张不安情绪,一般无需就医,若焦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也可通过一些心理测评量表来评估孩子的焦虑程度。1、营造良好氛围: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避免家中出现大声喧哗、争吵等情况。同时,家长自身要保持平和心态,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免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2、有效沟通交流:主动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了解孩子焦虑的原因。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他们知道家长理解并支持他们。在沟通时,家长要保持耐心,不要急于评判或指责孩子的想法,而是给予他们合理的建议和引导。3、合理安排生活: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和休息计划,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适当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4、给予积极暗示: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树立自信心。例如,家长可以说,你最近学习很认真,进步很大,只要保持这样的状态,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等话语,帮助孩子克服焦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要让孩子明白,考试虽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无论结果如何,家长都会爱孩子、支持孩子,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备考,以减轻焦虑情绪。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