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治疗阳痿首先要卸下心灵包袱

  ED并不可怕

  ED是英文Erectile Dysfunction的缩写,意思是勃起功能障碍。通俗的讲,就是阴茎不能坚挺、或短暂坚挺后过早疲软、导致性交失败。勃起功能障碍跟年龄有很大关系。人上了年纪,勃起需要时间、坚硬程度减弱、持续时间缩短、兴奋潜伏期延长。间或出现不能勃起现象已属于勃起功能障碍。当然长时间、反复出现勃起障碍更符合疾病的定义。尽管这种病不是人们通常谈论的话题,然而患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并不孤立。其实,如果发现有病就不该硬挺。先要找出病因,才好对症治疗。

  ED重大诱因

  阴茎勃起的全过程牵涉到一连串从大脑到身体局部的生理反应。

  视觉、触觉刺激和主观意念→诱发神经冲动→经脊髓传导→局部神经支配→阴茎平滑肌松弛→血窦舒张→阴茎勃起坚硬

  所有干扰这一连串生理反应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心理因素

  看过《中国式离婚》的人也许还记得夫妻舌战对性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时,一两回性交失败也会使人对自己下一次的表现缺乏信心。于是,更增加了内心的紧张。如果不加治疗,这种紧张与放松之间的矛盾和内耗很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直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勃起过程不仅仅是生理需要和本能反应,而且还关系到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心理因素是造成勃起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精神紧张、焦虑、精力分散、夫妻关系不和等都可能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和信号传递。

  生活习惯

  通常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不良生活习惯也能造成勃起功能障碍。经过观察,病人中平时吸烟、肥胖、缺乏运动所占的比例都超过正常人群。以吸烟为例,多项临床试验都证明这种嗜好能导致神经损伤、细胞缺氧、小血管收缩、动脉内腔狭窄。这些改变的结果又都和勃起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

  器质性因素

  常见原因包括大脑和神经损伤、动脉硬化、激素水平低下、平滑肌和纤维组织疾病。伴有器质性损伤的病人可能患有糖尿病、肾脏病、过量饮酒、多发性硬化病,以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时,盆腔局部外科手术也可能损伤神经、妨碍冲动传导。

  药物副作用

  许多常用药也和勃起功能障碍有关。特别是降压药、抗组织胺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都有类似的副作用。

  ED治疗有方

  找到ED诱因之后,可以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治疗。生活习惯上如果发现存在不利于健康的成分,如吸烟、过量饮酒、不爱运动, 也要及时纠正。有勃起功能障碍体验的患者在克服身体和生活习惯方面隐患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重新建立信心。具体方法包括3个方面:

  循序渐进夫妻双方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多给对方时间,注意情感沟通、避免急于求成。

  触觉刺激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仅视觉刺激有时不足以激发神经兴奋。辅之以触觉可帮助勃起过程。

(责任编辑:罗英周)

2008-06-16 03:30:00浏览3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田斌群
精选
田斌群主任医师泌尿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去咨询
运用雷诺瓦(Renova)低能量冲击波治疗系统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及想要提升性能力患者;同时运用玻尿酸注射增粗增大,玻尿酸治疗早泄、延长性生活时间、提高性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心理疗法、行为训练、特定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性欲低下等长期致力于男性私密整形术,阴茎假体(支撑体)植入手术、隐匿性阴茎短小整复延长、包皮手术,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微创腹腔镜手术,如肾肿瘤,肾上腺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等微创手术治疗等。
朱凯
精选
朱凯主任医师泌尿外科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去咨询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泌尿系统结石、小儿尿石症、睾丸结石、睾丸微石症、早泄、阳痿、射精障碍、逆行射精、异常勃起、射精延迟、前列腺炎、前列腺结石、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疾病、龟头炎、睾丸炎、龟头包皮炎、男性生殖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包茎、包皮过长、假性包皮过长、包皮嵌顿、阴茎硬结症、男性性功能障碍、附睾炎   泌尿外科常见病、常见泌尿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多发病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治,同时担任性健康保健和性心理咨询工作。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治   运用雷诺瓦(Renoya)低能量冲击波治疗系统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及想要提升硅性能力患者。同时运用玻尿酸注射增粗增大,玻尿酸治疗早泄,延长性生活时间、提高性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另外:运用心理疗法、行为训练、特定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性欲低下等。
欧阳海
精选
欧阳海副主任医师男科
十堰市人民医院
去咨询
前列腺炎和男性性功能障碍基础与临床研究,精索静脉曲张,隐睾,鞘膜积液的手术治疗
查看更多男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快速止咳平喘的方法
较快的止咳平喘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干预、环境控制及中医调理等。1、药物治疗:通过作用于呼吸道平滑肌或炎症介质快速缓解症状。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可迅速舒张支气管,缓解喘息;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迷走神经反射扩张气道;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可增强呼吸肌力量并改善通气。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咳嗽和喘息,需通过吸入或静脉途径使用。2、物理干预:适用于痰液黏稠或呼吸肌疲劳患者。雾化吸入治疗通过气溶胶形式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快速发挥解痉、抗炎作用。胸部叩击结合体位引流可促进痰液排出,操作时需沿支气管走行方向叩击背部,配合特定体位使痰液顺位流出。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法可延长呼气时间,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呼吸困难。3、环境控制:减少刺激源是快速缓解症状的关键。需立即脱离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刺激性环境如烟雾、冷空气。保持室内温度鱼湿度适宜,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粉尘。急性发作时取半坐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同时便于呼吸肌运动。4、中医调理:通过穴位刺激快速缓解症状。取定喘、肺俞、尺泽等穴位进行按压或针灸,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嘴唇发绀或意识模糊等危急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需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长期管理可通过肺功能锻炼如游泳、快走增强呼吸肌耐力。急性发作期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气管炎止咳的方法有哪些
气管炎止咳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方法以及中医辅助治疗等方面。1、药物治疗:对于干咳症状较为严重的气管炎患者,可使用镇咳药。比如右美沙芬,它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咳嗽中枢,从而减轻咳嗽症状。当患者痰液较多且黏稠时,祛痰药能发挥重要作用。像氨溴索,可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使痰液易于咳出。如果气管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是重要的治疗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杀灭作用,能有效消除感染源,控制炎症,进而缓解咳嗽。2、物理方法:通过吸入温热的水蒸气,可湿润气道,稀释痰液,使痰液更易咳出,从而减轻咳嗽。此外,体位引流也能海内症状,根据气管和肺部的解剖位置,通过调整患者体位,如病变部位在肺部下叶时,可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大气道,便于咳出。3、中医辅助治疗:如穴位按摩,按摩一些特定穴位也能起到止咳作用。如按摩肺俞穴、定喘穴、天突穴等,用手指按压穴位,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可调节肺气,缓解咳嗽。使用以上方法时,需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药物治疗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物理方法操作时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造成损伤。如果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感冒止咳有什么方法
感冒期间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蒸汽吸入、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止咳。若感冒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1、饮食调理:患者应多食用富含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梨、冬瓜、百合等,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润肺止咳功效。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症状。多喝水也是缓解咳嗽的有效方法,可以稀释痰液,减轻咳嗽的不适感。2、药物治疗:对于刺激性干咳,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如雪梨膏、盐酸二氧丙嗪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咳嗽中枢,减轻咳嗽症状。若咳嗽伴有痰液,则应以祛痰为主,可选用橘红颗粒、溴己新片等药物,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在使用药物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3、蒸汽吸入:患者可以通过吸入热水蒸气来湿润呼吸道,缓解咳嗽症状。这种方法能够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同时减轻呼吸道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在进行蒸汽吸入时,患者应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4、中医治疗:针刺、中药汤剂等中医治疗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理,以达到止咳的效果。但需注意,中医方法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预防感冒的发生。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烟和接触二手烟等也是预防感冒咳嗽的重要措施。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咳嗽按摩哪个部位能止咳
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通过按摩列缺穴、天突穴、肺俞穴、膻中穴、合谷穴等部位通常能帮助缓解。1、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具有宣肺理气、活络的功效。按摩此穴位有助于治疗咳嗽、气喘等肺部病症,尤其对于咳嗽伴有咽喉不适、鼻塞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天突穴属于任脉,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按摩此穴位能够利咽止咳,对于咳嗽伴有咽喉痒、有痰难以咳出的情况较为有效,可以用于治疗哮喘、咳嗽、梅核气等病症。3、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具有补肺、清热的功效。按摩此穴位能够调节肺脏功能,对于慢性咳嗽、肺气不足导致的咳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4、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为气会之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的功效。按摩此穴位有助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尤其是咳嗽伴有胸闷、气喘时效果较好。5、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中点桡侧。合谷穴为常用的保健穴位,具有调节肺气、减轻咳嗽的作用。按摩此穴位对于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咳嗽均有一定缓解作用。虽然按摩上述穴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咳嗽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咳嗽只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为严重的病因。因此,在按摩穴位的同时,患者还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咳嗽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