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找到确诊前列腺癌的细胞

  在诸多的男科疾病当中,人体的前列腺部位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集中在中老人的群体当中,所以在生活当中必须要时刻的保持警惕,避免发展成前列腺癌疾病,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对于患者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如何找到确诊前列腺癌的细胞?细胞学检查可以从尿液、前列腺分泌液中以及骨髓穿刺中找肿瘤细胞。

  (1)尿液细胞学检查:一般阳性率不高。只有癌灶浸润尿道、膀胱等泌尿器官时细胞学检查才呈阳性。在95例前列腺癌病人的尿沉淀中发现癌细胞者仅占15%。因此目前大家认为,从尿沉淀检查前列腺癌脱落细胞,并非很有效的方法。

  (2)前列腺分泌液细胞学检查:不少人认为应当以按压后的前列腺液作检查。此法获得癌细胞阳性率达90%以上。在使用雌激素治疗以后,行前列腺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将明显下降。总之,前列腺液细胞学检查仅是诊断方法之一,有时能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但不能取代活体组织检查,阴性时更不能排除前列腺癌。将前列腺按摩采取的前列腺液行细胞学检查是否会引起癌的扩散,目前仍无定论。

  (3)骨髓穿刺液细胞学检查:骨髓穿刺以寻找骨髓内转移癌亦为值得采用的诊断方法,但癌细胞阳性率很低。若在骨髓涂片上能找到癌细胞,病情实已为晚期,此时,骨髓液涂片的癌细胞阳性率仅为7、6%。本项检查虽不是早期诊断的方法,但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直肠检查:前列腺直肠检查是诊断前列腺部的主要方法。在80%的病例中可获得诊断。对45岁以上的病人作直肠指检普查可早期发现前列腺部并可提高手术率。

  (2)显微镜检查:1)尿液涂片找前列腺部细胞。此种方法不能代替前列腺活检,只能作为辅助方法。2)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此种方法的准确率较高(某些报道称可达86%)。3)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Leukocyte?Adherenee?Inhibition,LAI)。这种实验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简便而敏感的肿瘤抗原检测方法。

  (3)生化检查:1)酸性磷酸酶(PAP)测定;2)骨髓酸性磷酸酶(BMAP)测定;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精浆蛋白(r-Sm)测定;5)血清肌酸激酶(CK-BB)测定;6)碱性磷酸酶测定;7)相对酶指数;8)癌胚抗原(CEA);9)激素受体测定;10)免疫蛋白分析;11)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的检查;12)尿内多胺物质(Polyaraine)测定;13)尿液生化羟脯胺酸(Hydroxy Proline)测定;14)血浆锌测定和维生素A/锌的比值。

  (4)超声检查:可以描出前列腺的切面而反映出病变的范围。

  (5)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常用来诊断前列腺部的骨转移。

  (6)X线检查。

  (7)CT检查:CT检查可确定前列腺部的浸润程度。

  (8)MRI检查:MRI检查可显示前列腺及周围组织的病变程度。

2015-05-18 01:15:44浏览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发热,呕吐,甲流怎么回事怎么办
甲流一般是指甲型流感。发热呕吐甲型流感多考虑是自身免疫力低下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饮食不当、流行性感冒等原因导致的,建议针对具体的原因来采取合适的治疗。 1、自身免疫力低下 患者出现这种症状可能是环境污染严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进而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在临床上通常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适当锻炼。 2、饮食不当 如果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当,吃了刺激性的食物或者饮食不洁,就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疾病,进而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通常患者会出现上述不适的症状。建议患者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不良的饮食结构,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不适的症状。 3、流行性感冒 患有该疾病可能是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导致病毒感染引起的,还可能是与感染者共用洗漱用品等原因诱发的,会导致机体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患者通常会出现胃肠道异常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司他韦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病毒、退热治疗。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可能是患有急性胃肠炎等原因导致的,若患者还出现其他明显不适的症状,则需要及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腹部闷痛发热
发生腹部闷痛发热,可能是急性胃肠炎、胆结石、消化性溃疡等因素所致。 1、急性胃肠炎 如果不小心食用变质食物,变质食物内的病菌对胃肠道等人体器官产生刺激,造成胃肠道病变,引起急性胃肠炎,导致腹痛、体温升高、呕吐等症状,可以配合医生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口服溶液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胆结石 如果肝脏内分泌的胆汁长期储存于胆囊内部,无法通过胆管排出到胃肠道内参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造成胆汁过度浓缩,诱发胆结石,导致上述不适症状。可以按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多烯磷脂酰胆碱片等药物治疗。如果胆结石体积过大,也可以通过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方法治疗。 3、消化性溃疡 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盲目使用药物、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对胃肠道内的黏膜组织产生刺激,造成胃肠道黏膜细胞受损,引起消化性溃疡,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配合医生使用枸橼酸铋钾片、法莫替丁胶囊等药物治疗。若出现恶性消化道溃疡,也可以通过胃大部切除术等方法。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等因素有关,需要做好腹部B超检测,采取合适方法改善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