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预防男性不育 先从隐睾抓起

  张先生和张太太结婚三年了,婚姻生活虽然和谐美好,却一直苦于无法生育。近日,在张太太的陪同下,张先生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刘存东主任仔细检查后发现,张先生因幼年时期患上隐睾症没及时治疗而导致不育症,此时若不切除睾丸,还可能有癌变的危险。

专家logo

  专家介绍:刘存东,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委员,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委,硕士生导师;擅长微创泌尿外科手术技术,在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症,泌尿系统肿瘤、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男科学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男性不育或是隐睾惹的祸

  很多男性朋友万万没想到,多年求子不得,竟是幼年时埋下的病根。

  刘存东主任指出,隐睾症会导致睾丸萎缩,影响孩子的性腺发育,最终造成成年后的男性不育症。

  阴囊的皮肤具有表皮层薄,深皱褶多,汗腺丰富,皮下脂肪结缔组织疏松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阴囊内的温度要比体温低1.5-2.0℃,而这种较低的温度是维持睾丸发育及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条件。如果睾丸未在阴囊内,改变了其生存环境,曲细精管就会发生萎缩,影响精子的生长,严重妨碍日后的生育功能。

  “此外,隐睾症还有发生睾丸肿瘤的可能性,即使是睾丸牵引至阴囊,或对侧正常睾丸,仍有恶变的可能。”刘存东主任解释,睾丸未降的位置影响着睾丸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位置越高,恶性变的风险越大。据报道,隐睾患者中2.8%有一侧或双侧的睾丸肿瘤或原位癌。隐睾患者发生睾丸肿瘤的概率较正常人高4-6倍。

  隐睾不能拖 治疗要趁早

  隐睾症对男婴的危害极大,一旦发现,应尽早治疗。然而,有些家长担心宝宝年纪太小不堪承受手术的痛苦,便搁置下来迟迟不做治疗,以致预后不佳。那么,治疗隐睾症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呢?

  刘存东主任表示,保留生育能力的理想年龄是在出生后12~24个月。睾丸的自发下降在出生后3个月内即可完成。睾丸未降的决定性治疗应在出生后6~12个月间完成。

  一般来说,治疗隐睾症,年龄越小,手术效果越好。但对1岁以下隐睾患儿,随着睾酮水平提高,有可能会自行下降到阴囊内。如果经保守治疗睾丸仍未下降至阴囊内,或者并发了腹股沟斜疝或睾丸异位,均须在两岁前采取手术治疗。

  1岁之前的隐睾患者,可选择激素疗法进行保守治疗。隐睾可伴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激素治疗采用HCG、LHRH或两者合用。而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隐睾症发现太晚 切除睾丸防癌变

  不少男性朋友是因不育症到医院就诊时,才查出隐睾症的。此时未下降的睾丸不仅丧失了生精的能力,随时还有恶变的可能。医生不得不建议将睾丸切除,实在令人惋惜。

  有些男孩小时候家长不重视,没及时发现并治疗隐睾症。等到青春期后才来医院就诊,此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刘存东主任解释,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及雄激素,成人隐睾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是单侧还是双侧,如果是双侧出隐睾,效果可能比较差。如果对侧睾丸正常,可能对生育及激素水平影响比较小,手术后的治疗效果会好很多。

  对于单侧隐睾病人,考虑到对侧正常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足以维持男性正常生活,而隐睾已丧失生精能力且有恶变可能,应行睾丸切除术。而对于双侧隐睾病人,至少应将一侧睾丸固定在阴囊内以维持雄性激素来源,如另一侧睾丸难以固定,亦应予切除。

  隐睾除了影响睾丸发育,导致睾丸生精功能低下以外,还有潜在的癌变风险,当患侧睾丸质地变硬,有癌变倾向或通过睾丸活检证实已经癌变,则需要积极进行睾丸切除手术。

  刘存东主任特别提醒,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时期处在睾丸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错过了治疗隐睾的最佳时期,将对其一生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响。家长们应从小检查男婴的睾丸是否正常下降至阴囊内,切勿等到失去生育能力才追悔莫及。(通讯员:陈晓霖)

2014-03-21 11:03:04浏览1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如何矫正孩子厌学心理
矫正孩子厌学心理可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环境、心理疏导以及药物辅助治疗等方法改善。1、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将学习内容与之结合。若孩子喜欢音乐,在学习语文古诗词时,可寻找相关的歌曲或配乐朗诵,增加学习趣味性。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观看科普视频、动画等辅助学习,让知识更直观生动。鼓励孩子参加学科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文学创作比赛等,在实践中感受学习乐趣,提升学习积极性。2、改善学习环境:学校方面,老师可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组织学习互助小组,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家庭方面,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减少干扰。3、心理疏导: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其内心想法和困扰,给予理解与支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抗挫折能力。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引导其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增强自信心。4、药物辅助治疗:如果孩子厌学是由于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经专业医生评估诊断后,可能需药物辅助治疗。例如舍曲林,其能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因心理障碍导致的厌学症状。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用药。建议在矫正过程中,保持耐心,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努力。加强家校合作,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定期与孩子交流,了解其学习感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矫正方法。若孩子厌学情绪严重,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通过心理辅导,调整心态,改善厌学心理。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孩子不自信自卑心理恐惧怎么克服
孩子不自信、自卑心理和恐惧,可采取建立积极沟通、鼓励参与活动、设定合理目标、培养特长技能等方法来克服。1、建立积极沟通:营造一个开放、信任的沟通环境至关重要。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2、鼓励参与活动: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交、体育或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孩子能结识更多伙伴,拓展社交圈子,锻炼社交能力。在活动中,孩子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这有助于提升自信心。3、设定合理目标:为孩子设定明确、具体且可实现的目标。目标不宜过高,以免孩子因无法达成而产生挫败感;也不宜过低,要具有一定挑战性,让孩子在努力后能够成功。每一次成功完成目标,都能给予孩子成就感,逐步积累自信。4、培养特长技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学习和发展特长的机会。当孩子在某一领域表现出色,拥有一技之长时,会极大地提升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同时,特长培养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也能锻炼孩子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正面反馈。避免过度比较,不要将孩子与他人进行不恰当的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和恐惧情绪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程敏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有心脏病生过一个孩子了还能生吗
若心脏病病情稳定,心功能良好,且前次妊娠分娩过程顺利,在严密医疗监测下,多数情况下可以再次生育;然而,当心脏病严重,心功能差或前次妊娠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再次生育风险极大,不建议妊娠。对于患有一些轻度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且通过治疗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的女性。若前次妊娠期间,心功能一直维持在Ⅰ级或Ⅱ级(即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或轻度受限),未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分娩过程也平稳。这类女性再次妊娠时,只要在孕期严格遵医嘱,定期进行心脏专科检查,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多数能够耐受再次妊娠和分娩过程。若女性患有严重心脏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未经有效治疗等,心功能处于Ⅲ级或Ⅳ级(即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或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心衰症状)。前次妊娠可能已出现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对心脏造成进一步损伤。这类情况下,再次妊娠会使心脏负担急剧加重,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因此不建议再次生育。心脏病女性计划再次生育前,建议前往心内科和妇产科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心功能测定等检查,明确心脏病类型与心功能状况。若医生评估可妊娠,孕期密切产检,增加心脏专科检查次数。若评估不适合妊娠,建议严格采取可靠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怀孕。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青春期男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状有哪些
青春期男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状可能包括情绪波动大、焦虑不安、叛逆行为、出现攻击行为、社交困难等。1、情绪波动大:青春期男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剧烈,导致情绪容易大起大落。前一刻还兴高采烈,下一刻可能就变得烦躁易怒,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者陷入莫名的低落情绪中。2、焦虑不安:面临学业压力、对未来的迷茫以及社交等各方面的挑战,青春期男孩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其可能会在考试前极度紧张,担心考不好;在新环境中,如转学后,会对融入集体感到焦虑,时常表现出坐立不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3、叛逆行为:青春期男孩渴望独立,追求自我,往往会表现出叛逆行为。其可能会故意违抗父母和老师的要求,顶嘴、不遵守规则等。4、出现攻击行为:一些男孩可能会出现身体或言语上的攻击行为,与同学打架、争吵,用攻击性语言伤害他人。这可能是其内心情绪无法正确宣泄,通过攻击行为来表达不满和愤怒。5、社交困难:部分男孩在与同龄人交往中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融入集体,害怕被拒绝。他们可能会表现得孤僻、不合群,独来独往,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难以建立良好的友谊。需要注意的是,面对青春期男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其心声,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如果孩子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