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前列腺疾病不可怕 可防可治可远离

  前列腺是男人独有的器官,其关系男人一生的健康,却时不时地给他们制造“小麻烦”。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是男性尤其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

  前列腺疾病诊断莫陷入认知误区

  人们对于前列腺疾病的认识普遍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人会认为“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炎都是老年性疾病”。

前列腺疾病不可怕 可防可治可远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只有中老年男性才会患前列腺炎,过去很多年间确实如此,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前列腺炎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前列腺肥大多见于中老年,而前列腺炎多见于青壮年。这两个概念大家一定要区别开来。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人来就诊就说自己患了前列腺炎,其实他得的是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也叫前列腺肥大。大家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第一,它是中老年男性的一个常见病;第二,通过干预可以消除症状,阻止前列腺继续增大,甚至还可部分逆转,使前列腺缩小,故有较好疗效,大家不要认为患了前列腺增生就好不了;第三,如果有症状,人们又不及时治疗的话,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此外,值得警惕的是,前列腺炎成了被严重夸大的一个疾病。铺天盖地的不实广告宣传让其化身“最难缠的男科病”,让不少男性朋友望而生畏。事实上,前列腺炎并不是那么可怕,合理治疗完全可以治好,并不是终身难治、危害极大的病症,因此要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预防前列腺疾病秋季提倡多喝水

  秋季要让前列腺乖乖的不闹别扭,多喝水很重要。天干物燥的气候下,人们饮水量不足,人体水分减少,排尿就少,尿道得不到正常的冲洗,尿路容易逆行感染,也会使前列腺发病几率大大增加。

  为了让大家可以对前列腺炎疾病更多的了解,下面给大家介绍下预防男性前列腺疾病“三部曲”。

  1、不憋尿:

  在排尿的时候膀胱壁肌与尿道外括约肌会协调地进行收缩与舒张,这种活动对与保持膀胱与前列腺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很有利的,专家说,过度憋尿会导致前列腺包膜张力的增高,长此以往会引起前列腺疾患。

  2、规律性生活:

  过于频繁的性生活会导致前列腺长期处于充血的状态,但是长期的禁欲又会出现反射性的腺体冲充血的状态,这同样是对前列腺很不利。

  3、多饮水:

  充足的饮水量可以达到有效地稀释尿液中代谢产物的浓度,减少尿液中有害物质可以减少对前列腺组织的刺激。一般来说,正常的日常饮水量大概是2000毫升以上。

2013-09-13 01:11:42浏览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金泽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 三甲
长期脑鸣怎么办
长期脑鸣要明确是心因性脑鸣还是真实脑鸣,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 心因性脑鸣 心因性脑鸣是患者的自我感觉,这种声音在夜间或安静集中时会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多数与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熬夜或休息不好等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治疗心因性脑鸣,常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安非他酮等药物,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还需调节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歌或运动,如慢跑、打乒乓球等适当释放压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2、 真实脑鸣 真实脑鸣多是由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通常与脑动脉硬化和脑循环障碍有关。可以到医院做头颅及颅内血管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有脑损伤、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如果有异常,需及时治疗。若是脑损伤引起的脑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药物,如安神补脑液,参芪五味子等,缓解脑鸣症状。若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可以服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盐酸倍他司汀等,改善患者症状。 脑鸣患者应当合理饮食,多喝牛奶,多食用含锌、含铁食物,如牛肉、鱼肉、鸡肝等,还可以适当食用活血类食物,如黑木耳、韭菜等,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循环,减少脑鸣症状发生。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怎么办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长期精神紧张不能缓解会造成失眠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长期精神紧张不能放松,会使交感神经一直兴奋,大脑皮层活跃,精神长期都处于高唤醒状态,容易出现心烦、易怒、不安等情绪反应,也会出现心悸、胸痛、头晕、乏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1、一般治疗 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患者要休息,通过睡眠患者的大脑紧绷的状态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会使大脑处于放松,精力也将更加的旺盛。也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多,改善紧张、焦虑情绪。 2、心理治疗 患者一定要注重自身心态的调整,一定要放松心态,闭目养神,听听舒缓的音乐。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跳会减慢。血压会降低肌肉紧张和皮肤的电位会下降,皮肤电阻值会升高,血管的容积会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机体进入放松状态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心理医生的心理教育、倾听患者,支持、鼓励患者等方式向患者传导积极良好的情绪,缓解焦虑。 3、药物治疗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可以快速的缓解焦虑。但是,由于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起效快,所以要避免长期的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建议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