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前列腺特异抗原可鉴别腺癌吗?

  我今年85岁,患有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十多年了。之前在体检时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偏高,而后20多次复查中,只有一次正常(服“保列治”后即查),其余都超过4纳克/毫升,最高时达到7.8纳克/毫升。我的多个老同事都有PSA偏高的现象,有一个高达70纳克/毫升以上,做了磁共振否定了前列腺癌;还有一个17纳克/毫升的,做了穿刺也否定了前列腺癌。他们这种情况都已持续3年多,仍太平无事。不是说前列腺特异抗原在4纳克/毫升以上可能为前列腺癌吗?我和我身边的人超过了4纳克/毫升,都未发生前列腺癌,是不是这个值定得不科学?

  浙江  毛先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正常和癌样上皮细胞中都可合成。正常情况下,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PSA将直接分泌到前列腺导管系统内。正常的前列腺导管系统周围存在着一种血-上皮屏障,可避免前列腺上皮产生的PSA直接进入血液之中,从而维持了血液中PSA的低浓度。前列腺癌发生时会破坏血-上皮之间的屏障,且癌的恶性程度越高,对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破坏越大,致使PSA直接进入血内。且前列腺癌细胞分泌的PSA也比正常的多。因此,血清PSA升高,也就成了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早期检测指标。

  但前列腺非恶性病变也会导致血清PSA升高,比如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等。尤其对于您这样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来说,随着年龄增加,前列腺体积增大,血里PSA会逐渐增高,但一般在4~10纳克/毫升之间。

  其他一些检查操作也会影响血清PSA的值。直肠指诊后血清PSA可增高1倍,膀胱镜检查后可增高4倍,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后可增至53~57倍,正常状态下的射精也可使其增高。因此,患者应在肛门指诊检查一周后再进行PSA检测,前列腺活检穿刺后至少6周才能做PSA检测。

  那么,如何区分良性和恶性的PSA升高呢?一个推荐的方法就是检测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并计算其和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例。PSA在血清中可以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形式存在,游离PSA是指游离在血浆中不被结合的那部分PSA。游离PSA的浓度在癌症患者中低于良性增生患者。临床上就是应用fPSA/tPSA的比值,从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将早期前列癌患者筛检出来。参考值为0.16,即其比值<0.16则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高。

  同时可以诊断性地运用药物降低PSA。治疗1个月左右的时间后复查PSA,一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引起的PSA升高均会有所下降。

  尹  嵘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尹嵘主任每周一上午在上海市宁波路109号黄浦区中心医院中医门诊部四楼、每周二下午在上海市四川中路109号黄浦区中心医院二楼有专家门诊)

(责任编辑:张灿城)

2012-10-22 01:25:05浏览10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男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抑郁症导致脑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抑郁一般指的是抑郁症。轻度的抑郁症一般不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但如果是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则可能会由于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血管硬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颈椎病颅内压增高等原因而引起脑供血不足。1.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如果患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会导致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到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液供应,所以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并且要遵医嘱逐渐减少药量或者停用药物。2.血管硬化:如果长期情绪低落或者是过度焦虑,就有可能会诱发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的发生,从而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局部缺血、缺氧等情况出现。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改善。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郁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容易对身体各个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当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后就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镇静类药物缓解。4.颈椎病:由于患者的颈部受到外伤或者是长时间低头工作等原因所诱发的一种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对神经根造成压迫,所以会引起上述症状,并伴有上肢麻木以及疼痛等表现。可以配合针灸、按摩等方式来缓解。5.颅内压增高:患有此疾病以后会影响到脑部正常血液循环,甚至还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因此就会诱发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发生。需要及时去医院通过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来做处理,才能避免病情加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钻孔引流术、开颅减压术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平时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另外,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另外需要及时就医采取抗抑郁的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