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遗精频繁有哪些原因?

曾宪付 外科 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男性遗精频繁有哪些原因? 遗精并非青春期少男的专利,性生活不规律、性幻想频繁的青壮年男性同样会出现。偶尔一个时段,出现两三天一次或者每个晚上有遗精都不奇怪。但如果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每日“梦遗”一次甚至数次,就属于较为频繁了。必要时应该找专家进行咨询。

  男性遗精频繁有哪些原因? 男性遗精频繁的因素

  造成遗精频繁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系。

遗精频繁有哪些原因?

  1、主观追求性梦的出现;许多男性,尤其是处于青春发育旺盛期的年轻人,性欲望强烈、性幻想活跃,喜欢在睡前观看有关性的书籍或光碟,部分人甚至会刻意为性梦出现制造条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性兴奋状态,可能引发“梦遗”。

  2、生殖系统器官病变;常见的男科疾病如前列腺炎、尿道炎、包茎、包皮过长导致的龟头炎等,因为生殖器官的炎症充血,会导致局部敏感性增加。在睡眠状态下,可能局部的刺激会导致性梦的出现,进而发生遗精。如果是有着规律性生活的中年男性,还出现频繁“梦遗”者,就应该前往咨询,是否患有前列腺炎症、尿道炎等疾病。

  3、不良睡眠习惯;爱穿紧身裤、喜欢趴着睡、双腿交叉睡、部分单身男士睡前还喜欢玩弄自己的性器官……这些习惯都很容易引起阴茎勃起充血,直接后果就是频繁“梦遗”或者忍不住的手淫射精。

  4、“性事”不规律;对中年男性而言,若久未同房,出现“梦遗”也不足为怪。“梦遗”实际上是生殖系统新陈代谢的一个生理现象。“精满自溢”,对于已经成熟的男性来说,“梦遗”也是一种性能量的释放,不必因为偶尔的频繁而造成抑郁焦虑,形成思想负担。

  男性遗精频繁有哪些原因?自己护理解决问题

  遗精次数过于频繁虽不必过于担忧,但也应引起重视。频繁的遗精可能造成精神萎靡、头晕多梦、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等症状,会影响男同胞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

  遗精频繁患者可主要从下述四个方面入手来做好自身的保健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一、注意生活起居,衣裤应稍宽松些,夜晚不要过饱进食。睡前用温水洗脚,被褥不宜过重,脚部不宜盖得太暖。养成侧卧睡眠的习惯。

  二、遗精患者应该要节制性欲,戒除手淫。不看尤其不能迷恋色情淫秽书刊和影视音像制品。逐渐戒除手淫,减轻思想负担,使心理逐渐康复。

  三、患者应该要多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多种业余兴趣和爱好,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正常对待男女交际,不要把男女交往神秘化。

  四、注意心理卫生和精神调摄,消除恐惧、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培养自己开朗、乐观、冷静、客观、坚强的性格,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排除杂念,清心寡欲,恬淡虚无,顺其自然,调养一段时间,这种情况自可减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张灿城)

2011-10-24 01:19:00浏览8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徐文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糖尿病能吃黑麦面馒头吗
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吃黑麦面馒头,但需控制食用量。若食用后血糖波动大,应及时就医调整饮食及治疗方案。黑麦面馒头适合糖尿病患者,是因为黑麦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使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变缓,避免餐后血糖急剧上升。同时,黑麦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族、镁等,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辅助调节血糖。此外,黑麦面馒头相较于精白面馒头,在胃内消化停留时间更长,能提供更持久的饱腹感,减少患者因饥饿而过多进食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情况。但糖尿病患者不能无节制地吃黑麦面馒头。虽然黑麦面升糖相对缓慢,但本质仍是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超标,同样引起血糖升高。而且,不同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存在差异,食用黑麦面馒头后的血糖反应也不尽相同。此外,馒头的制作过程中如果添加了糖、油等高热量成分,也会影响其对血糖的影响。糖尿病患者食用黑麦面馒头时,建议将每餐摄入量控制在50-100克,搭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能进一步延缓血糖上升。另外,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了解自身对黑麦面馒头的耐受程度。日常应坚持规律运动,如餐后散步,促进血糖消耗。若血糖控制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
盛斌武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黑麦面包糖尿病可以吃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黑麦面包,但糖尿病患者食用黑麦面包需关注成分并控制摄入量,同时配合整体饮食和治疗方案。建议每次食用黑麦面包不超过50-75克(约1-2片),同时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规定范围内。黑麦面包的主要原料黑麦富含多种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营养物质。黑麦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可形成黏性物质,阻碍碳水化合物与消化酶的接触,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从而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同时,膳食纤维还能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对控制体重和血糖均有帮助。此外,黑麦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和矿物质(如镁、锌),B族维生素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镁元素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些营养成分协同作用,对维持血糖稳定具有一定辅助效果。由于黑麦面包的升糖指数(GI)通常低于普通白面包,属于中低升糖指数食物,适量食用后血糖上升相对缓慢且峰值较低。不过,不同品牌和制作工艺的黑麦面包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黑麦面包为改善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会添加大量白砂糖、果葡糖浆、黄油等成分,这些高糖、高脂肪物质会显著提升面包的热量和升糖指数,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糖尿病患者个体差异明显,不同患者的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程度以及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同,食用黑麦面包后的血糖反应也各不相同。部分患者可能对黑麦中的某些成分存在不耐受情况,食用后反而出现血糖波动。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盲目认为所有黑麦面包都适合自己,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并观察血糖变化。建议糖尿病患者仔细查看黑麦面包的配料表,优先选择以黑麦粉为主要原料、无添加糖或低糖、低脂的产品。同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注射,定期复诊,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和医生建议调整饮食方案。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什么症状,会胎停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异常变化等症状,若病情控制得当,一般不会引发胎停,但若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胎停,建议孕妇一旦察觉这些异常,及时前往医院产科进行血糖检测,以便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一、症状:1、多饮多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出肾脏重吸收能力,可能导致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带走大量水分,使得患者尿量增多。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可能引发口渴中枢兴奋,促使患者频繁饮水。部分患者因夜间多尿影响睡眠,白天精神欠佳,且多饮多尿的症状随血糖升高愈发明显。2、多食:由于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内被利用,细胞处于饥饿状态。这种信号反馈到大脑,刺激饥饿中枢,导致患者食欲亢进,食量增加。3、体重异常变化: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作用障碍,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因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脂肪合成,同时患者进食量增多,可能导致体重过度增长。体重异常变化不仅反映病情,还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其他影响,如肥胖增加分娩难度,消瘦影响胎儿发育。二、是否会胎停:妊娠期糖尿病若病情控制得当,胎盘血管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血管壁不会因高糖环境增厚,管腔也不会狭窄,胎盘血流灌注稳定,胎儿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与营养,正常生长发育,一般不会引发胎停。然而,若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佳,过高的血糖会损害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病变。血管管腔变窄后,胎盘的血液供应减少,胎儿在子宫内就会面临营养和氧气匮乏的问题,生长发育受限,严重时可能胎停。而且,高血糖致使胎儿长期处于高渗环境,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容易使胎儿过度生长,增加胎儿窘迫、缺氧风险,这同样可能导致胎停,危及胎儿生命。建议孕妇定期产检,按时进行血糖筛查,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另外,适度运动,如散步、孕期瑜伽,以辅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若出现胎动异常、腹痛等症状,立即就医。
黄兆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体力活动减少会导致糖尿病吗
体力活动减少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不代表一定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然而通过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维持血糖稳定,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体力活动减少主要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能量代谢引发糖尿病。一方面,骨骼肌是胰岛素介导葡萄糖摄取的主要靶器官,规律运动可使骨骼肌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上调,在胰岛素作用下加速葡萄糖摄取与利用,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而体力活动减少时,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下降,机体需分泌更多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长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促使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加,最终可能因β细胞功能衰竭引发2型糖尿病。另一方面,体力活动不足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多余能量以脂肪形式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加,而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游离脂肪酸、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等,可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加剧胰岛素抵抗,同时还会影响肝脏糖异生和糖原合成功能,进一步破坏血糖稳态。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的体力活动减少现象普遍存在,如久坐办公、交通工具替代步行等,使得更多人暴露于糖尿病危险因素中,尤其是超重、肥胖人群,体力活动不足与肥胖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糖尿病发生风险。为降低因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糖尿病的风险,需建立科学的运动方案与生活方式。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或75分钟跳绳等高强度有氧运动,同时每周进行2-3次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练习,以提升基础代谢率。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等),应更严格执行运动计划,并定期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饮食方面需配合运动进行调整,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