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男性不育检查全攻略

  对男性来说,不育症是最难以接受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已婚夫妇中不育者约占15%,其中男方原因的约占50%。因此对于不孕的夫妇来说,不仅女性需要进一些必要的检查,男性同样也需要做一些检查,以尽早查明不育原因,才能进针对性治疗。那么,检查男性不育的项目有哪些呢?

  由于引起男性不育症的原因很多,如先天发育异常、细胞遗传染色体异常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机能障碍及生殖道感染,乃至心理因素等都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男性不育主要应做以下几类检查:

  精液常规检查

  这是测定男性生育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指标,有关精液的参数是医生最先需要了解的,患者要注意的是:检查时3-5天不同房;最好用手淫方法取标本;要能保证获得全部精液;2周内复查1-2次。

  精浆生化检查

  对精浆的化学成分分析有助于对附睾、前列腺、精囊腺功能的了解。患者有精液量少、无精症少精症、不明原因的精子活动力下降、附属性腺先天缺陷及附属性腺疾病等情况时,可做精浆生化检查,常见有果糖、肉毒碱、酸性磷酸酶等。

  相关微生物检查

  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常常导致男性不育,与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关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常见有淋球菌、乳头状瘤病毒、腺原体、沙眼衣原体等。

  内分泌检查

  生殖内分泌功能障碍影响男性的性功能和生殖功能,是男性不育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分泌检查主要是有关性激素T、FSH、LH、PRL、E2的测定和各种激发试验,如HCG刺激试验等。

  遗传学检查

  男性相关染色体及基因的正常是维持正常生殖功能的基础,染色体及基因的异常会导致性分化异常和(或)精子生成障碍,从而严重影响生殖功能。

(责任编辑:张灿城)

2011-07-13 01:32:00浏览8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黄曲毒素是什么?感染症状有哪些
多数人都听说过黄曲霉毒素很致命,也常被提醒要注意花生是否发霉,以免误食黄曲霉毒素。其实,并非只有花生存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究竟还有哪些食物需要警惕黄曲霉毒素的潜在危机?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习惯可以避免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下面将为你介绍什么是黄曲霉毒素,以及误食黄曲霉毒素后该怎么办!【黄曲霉毒素是什么?】黄曲霉毒素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这两种主要霉菌产生,属于二级代谢物。1960年,英国发生大量家禽死亡事件,经调查,主要原因是家禽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饼。常见的黄曲霉毒素类型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等,这些毒素对人体和动物的肝脏具有高度毒性,还会致癌。其中,B1的毒性最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与其他霉菌不同,黄曲霉毒素耐热性极高,需在260℃以上的高温才能被分解,即便采用烤箱高温烘烤受污染食物,也难以确保彻底消除毒素。【黄曲霉毒素症状有哪些?】若误食大量黄曲霉毒素,会出现以下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不可掉以轻心:a、呕吐b、腹痛c、肺水肿d、痉挛e、昏迷f、肾衰竭g、肝衰竭h、脑水肿此外,黄曲霉毒素具有累积性,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会诱发慢性病,如肝癌、食道癌、大肠癌,还可能导致细胞受损。【吃到黄曲霉毒素怎么办?】已知多数霉菌是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罪魁祸首,保存不当的花生、豆类制品、玉米等农作物,常能发现黄曲霉毒素的踪迹。不少长辈因爱惜食物,仍继续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一些不重视饮食安全的家庭,长期或大量摄入受黄曲霉毒素严重污染的食品,不仅可能导致中毒和急性肝炎,还可能出现上吐下泻、头痛等并发症状。若出现急性并发症,建议立即就医。多数情况下,通过支持性疗法,如静脉注射补充营养、体液并退烧,中毒症状就能得到缓解。【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不只花生】多数人认为只有花生含有黄曲霉毒素,其实并非如此。不少食物都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简单列举如下:a、玉米b、麦类c、豆类d、干贝e、牛肉干f、米粉【黄曲霉毒素中毒预防6重点】黄曲霉毒素隐藏在各种食物中,该如何避免呢?以下6点需牢记:a、当食物明显发霉,或吃起来有苦味时,一定不要食用。切记,不要只吃掉看似没有发霉的部分,虽然外表看似未被污染,但菌丝可能早已深入食物内部。b、黄曲霉毒素容易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中滋生,保存食物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或者包装好后放入冷藏室。c、购买五谷、坚果类产品时,尽量选择小包装,趁新鲜食用完毕,避免产生毒素。未食用完的,用密封罐保存并放入冷藏室。d、不要食用来路不明的花生、坚果类、花生酱、花生糖。e、用花生油烹煮时,先将花生油加热,放入盐巴爆锅约30秒,虽然盐对降解黄曲霉毒素作用有限,但或可一定程度减少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f、定期清理橱柜、冰箱等储存食物的地方,防止霉菌滋生。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肉毒素对面肌痉挛有效果吗
肉毒毒素对面肌痉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短期内缓解症状,但效果非永久,需定期重复注射,而且可能引发肌肉力量减弱等不良反应,治疗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患者的面部肌肉会反复发生痉挛或抽搐,给生活带来困扰。肉毒毒素通过局部注射的方式,能够阻断神经肌肉的传导,使肌肉的过度收缩得到抑制,进而缓解面肌痉挛导致的不自主抽搐症状。这种治疗方法相对简单快捷,通常能在较短时间内看到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并非永久性。其疗效通常可以持续数个月,之后症状可能会复发,需要重新注射。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可能会逐渐减退。此外,多次注射肉毒毒素可能会导致局部肌肉力量减弱、面部表情不自然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面瘫。在选择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治疗的耐受性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等。对于症状较轻或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肉毒毒素注射是一种较为保守的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然而,对于长期受面肌痉挛困扰且对肉毒毒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这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充分与专业医生沟通,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减轻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杨彬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A型肉毒毒素可以治疗头痛吗
慢性偏头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不仅会影响学业和工作,在社交与情绪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过去,慢性偏头痛很难医治,许多疗法都不见效。然而从2010年开始,专家研发出了一种特别的创新疗法,且已被证实有效,那就是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是什么?】肉毒杆菌是一种细菌,通常会在食物中产生致命的毒素。然而,低剂量的肉毒杆菌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药物名称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通常有以下用途:a、去除脸部皱纹和细纹。b、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c、治疗斜视。d、改善腋下多汗。e、治疗肩颈肌肉严重收缩。f、治疗眼睛无法控制、一直眨的情况。g、治疗慢性偏头痛:不过,若患者在18岁以下,或患有其他类型的头痛,比如阵发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型头痛等,则不适合使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若使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慢性头痛,应每3个月注射1次,总共有2至4种不同疗法,每种疗法通常1次注射需要15分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存在一些副作用,因此通常是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医生会鼓励慢性偏头痛患者改变生活习惯并服药,比如在疾病的初期阶段会让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曲普坦类、麦角胺类药物。除非其他常用的疗法都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医生才可能会使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治疗。【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副作用】副作用虽然很少见,但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a、肌肉僵硬。b、胃痛。c、颈部和背部疼痛。d、痉挛。e、眼睛干涩或流泪、眼皮下垂。f、过敏反应、皮肤起疹子与发痒。g、吞咽与呼吸困难。【慢性头痛的预防措施】以下5种方法,可以帮助您远离慢性头痛:a、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b、避免过度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情况发生。c、避免服用不必要的止痛药。d、保持体重适宜。e、远离容易引起过敏的东西。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不提供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咳出来的黄痰是在排毒吗
咳出黄痰并不等同于排毒,而是呼吸道感染或炎症的常见表现。黄痰通常由白细胞、细菌、黏液和坏死组织组成,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反应结果。咳出黄痰可能提示存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其他呼吸道疾病,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黄痰的出现通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如细菌性支气管炎或肺炎,此时痰液呈黄色或黄绿色;其次,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黄痰,但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另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也可能出现黄痰。此外,吸烟或环境污染也可能刺激呼吸道,导致痰液颜色改变。免疫系统在对抗感染时,白细胞会聚集在感染部位吞噬病原体,死亡的白细胞和坏死组织与黏液混合形成黄痰。咳出黄痰是身体清除病原体和炎症产物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意味着毒素被排出。黄痰的出现提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黄痰的性质和伴随症状有助于判断病因。若黄痰黏稠且伴有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提示严重感染如肺炎。若黄痰持续时间较长,伴随慢性咳嗽、喘息,可能与慢性呼吸道疾病有关。咳血或痰中带血需警惕肺结核或肺癌等严重疾病。通过痰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如果出现咳黄痰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判断病情或滥用药物,以免延误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勤通风,保持个人卫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