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3大坏习惯 尿道炎缠上你

  赵师傅是位老司机,常年在马路上开出租车,找厕所不是很方便,为了省事平时就尽量少喝水。最近,老赵小便时总是觉得不舒服,尿道有烧灼的感觉,而且越来越不能憋尿。原来半天方便一次,如今一两个小时就得去趟卫生间。有几次车上还坐着客人,老赵就急匆匆停车去找厕所。去医院一检查,结果发现得了尿路感染

  尿路不畅,感染风险增加12倍

  尿路感染是由致病菌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常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来自于肠道,其中大肠杆菌最常见。专家提醒,正常人的尿道口甚至前尿道有细菌寄居,通常这些致病菌和人体“相安无事”,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们可能上行进入膀胱,造成膀胱炎,其中约30%还可能通过输尿管进入肾脏,引起肾盂肾炎。那么,尿路感染是怎么造成的呢?

3大坏习惯 尿道炎缠上你

  专家指出,引起尿路感染有机体本身的原因,比如,女性的尿道较男性短而宽,糖尿病等慢性病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等,都会使感染风险增高。同时,一些坏习惯也可能“招来”尿路感染,老赵身上就有最常见的三个,即坐得久、喝水少、老憋尿。

  锻炼少、坐得久可能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在时下,天气炎热使人们不愿多活动。在肠道,大肠杆菌是“正常居民”,一旦它们到了泌尿道就可能引起炎症。研究显示,80%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引起。久坐的坏习惯会使外阴局部长时间处于潮湿闷热的状态,细菌繁殖加快,这在高温潮湿的天气或环境里尤其明显。

  排尿时,尿液对尿道有冲刷作用,如果喝水少或经常憋尿,这种冲刷作用减少会增加细菌在尿道里滋生的风险。有研究调查表明,尿流不通畅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

  规范治疗,警惕复发

  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诊治。确诊为尿路感染后,医生多数会先按常见病原菌给予敏感抗生素。在未明确致病菌种类之前,可给予喹诺酮、青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等,之后再根据尿培养的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值得提醒的是,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自己觉得症状“消失了”,便不再吃药,导致病情反复。在此提醒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足量使用抗菌药物,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让血药浓度达到足以消灭致病菌的浓度。而且应用抗菌药物一般要持续到症状消失、尿培养转阴后两周。

  另外,不少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对尿路感染非常有效,例如中成药三金片,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同时,还具有益肾补虚的效果,在改善临床症状、调整整体机能等方面,疗效极佳。作为纯中药制剂,三金片不会产生耐药性,对那些反复服用抗生素无效,或有耐药性的患者尤其适用。对于慢性尿路感染,预防复发非常重要。中医治疗慢性病讲求“三分治、七分养”,在“养”和“治”里面又强调标本兼治。三金片在有效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的同时,还调理全身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治标兼治本,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既加快痊愈,又进一步防止疾病复发。

  五个方法防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一旦发作,患者往往非常痛苦。在用药的同时,美国梅奥诊所的泌尿外科专家还建议通过下面两个小方法缓解不适。首先就是多喝水,大量饮水能稀释尿液,冲刷尿道。但不要喝咖啡、酒精饮品以及含有咖啡因的软饮料,因为在尿路感染期间,这些饮品会刺激膀胱,使患者尿意频频。其次是用热水袋敷下腹部,这种方法有助于缓解膀胱的压力和不适。

  治病不如防病,夏秋之交天气仍然炎热潮湿,人们出汗较多,注意以下五个生活细节能让我们远离尿路感染。

  第一,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毫升,少量多次饮水,以保持2—3小时一次排尿,让尿液规律地冲刷尿道。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度,使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细菌不易生存,所以喝橙汁、柠檬水、猕猴桃汁等对预防尿路感染也非常有益。

  第二,不憋尿。我们应该杜绝憋尿这个坏习惯,一旦因憋尿引起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征可忍受不住。

  第三,适量运动。虽然天气热,最好不要久坐,适当起身运动可增加机体免疫力。

  第四,保持卫生。如果出汗多,最好每天冲个凉。

  第五,穿衣宽松些。很多女性喜欢穿紧身衣服,比如牛仔裤、紧身内衣等,长时间穿着这类衣服会使会阴局部处于湿热环境,增加细菌繁殖。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10-09-25 03:11:00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高歆婧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指甲里有血块是什么原因
指甲里有血块多考虑是外伤引起的,也可能是末梢血液循环不畅、甲沟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外伤 如果患者指甲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出现指甲里有血块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冰袋冷敷的方式进行缓解,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 2、末梢血液循环不畅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末梢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出现手脚冰凉、指甲有血块等症状。建议患者注意自身保暖,适当增加衣物,也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进行缓解。 3、甲沟炎 如果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指甲受到细菌感染,从而诱发甲沟炎,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化脓的情况。建议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鱼石脂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改善,必要时可以通过甲沟炎切开引流术治疗。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果患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从而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指甲有血块的情况。建议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司坦唑醇、达那唑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如果患者体内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指甲有皱纹是什么病
指甲有皱纹可能是外伤、湿疹、银屑病、甲癣、扁平苔藓等因素引起的,患者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外伤如果平时生活中不小心受到外力撞击或者砸伤,则有可能会导致指甲部位受损,在恢复期间会出现增生性结节或者是局部发白的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被身体吸收掉。2、湿疹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可能会患上湿疹,进而导致指甲部位受到刺激,从而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3、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红斑、银白色鳞屑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他扎罗汀乳膏、卡泊三醇软膏等药物,也可以通过光化学疗法进行治疗。4、甲癣甲癣通常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所引起的指甲病变,一般会导致指甲出现浑浊、增厚、变脆、变色等症状。患者可配合医生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等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5、扁平苔藓可能与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指甲有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甲板变形、甲板下角化过度等症状,也可能会导致指甲有皱纹。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阿维A胶囊、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治疗,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重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抵抗疾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指甲变形了怎么办
指甲变形了多考虑是因为营养不良、外伤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甲癣、银屑病、扁平苔藓等原因造成的,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 1、营养不良 由于患者长期挑食、偏食,可能会导致身体内的营养元素缺乏,从而出现指甲变形、指甲断裂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调整饮食,多吃一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鱼肉等,来补充身体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2、外伤 若指甲受到了外伤,可能会导致指甲的甲床受到损伤,从而出现指甲变形、甲床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3、甲癣 甲癣通常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所引起的指甲病变,一般会导致指甲出现浑浊、增厚、变脆、变色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指甲脱落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4、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红斑、银白色鳞屑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指甲变形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他扎罗汀乳膏、卡泊三醇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光化学疗法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5、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感染、精神因素、药物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指甲变形、甲板变形、甲床增厚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阿达帕林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未见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