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男人 警惕前列腺被“癌”中

  案例

  【病情简介】卢某 男 78岁 退休工程师,近2-3年来自觉排尿不畅,十分费力,夜间需起床3-4次,而且一旦有尿意需立排尿,否则会自行漏出。曾去医治,认为是老年人常患的前列腺增生,吃了些药也没有起色。最近半年常感到腰背部骨头疼痛,胃口减退,人见消瘦,才觉得不大对劲而就诊。

  【诊疗经过】 检查发现前列腺体积增大如鸭蛋般,质地坚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上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硬结,大者直径达1厘米,显然不是通常所见的前列腺增生表现。检测专门诊断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结果为64ng/ml,远远超过正常4ng/ml水平。X摄片和同位素骨扫描均提示,脊柱的椎骨有破坏病灶

男人 警惕前列腺被“癌”中

  【治疗】治疗施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服用抑制雄激素药物氟他胺。术后半年余,前列腺特异抗原急骤下降到接近0水平,排尿也觉得较前通畅,病惰在日渐好转。

  【疾病诊断】前列腺癌

  【分析】

  何谓“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据报道仅次于肺癌,在男性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我国以前发病率较低,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同时由于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如酸性磷酸酶的放射免疫测定,前列腺液的乳酸脱氢酶的测定,经直肠的超声显像,CT检查以及前列腺穿刺针改进等,使前列腺癌得以早期诊断,也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前列腺癌在欧美是男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80岁以上检查前列腺半数有癌病灶,但实际临床发病者远低于此数,前列腺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据统计中国人最低,欧洲人最高,非洲和以色列居间,我国及日本等国家为前列腺癌低发地区,但无选择50岁以上男性尸检前列腺节段切片发现潜化癌病灶数与欧美相近,因此有人认为东方人癌生长比西方人缓慢,临床病例较少。另外前列腺癌与环境亦有关系。

  前列腺癌的家族人员

  1、前列腺潜伏癌:是指在生前没有前列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在死后尸检中由病理学检查发现的原发于前列腺的腺癌。潜伏癌可发生在前列腺的任何部位,但以中心区和外周区多见,且常为分化好的腺癌。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15%~50%。我国北医大泌尿研究所研究报道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率为34%。统计学研究表明,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可能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

  2、前列腺偶发癌:临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在国外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10%~30%。国内发病率有报道为5%左右。

  3、前列腺隐匿癌:患者无前列腺疾病的症状体征,但在淋巴结活检或骨穿的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并可再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得到进一步证实。这类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水平增高。活检组织做PSA和(或)P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4、前列腺临床癌:临床检查(指诊、超声、CT或磁共振等)诊断为前列腺癌,并可经过活检证实。也可通过患者血清PSA和PAP增高来协助诊断。多数患者肛门指诊可摸到前列腺结节,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结节外形不规整,回声不均匀且回声偏低。

  前列腺癌7大疑因

  根据研究显示,前列腺癌的发生,很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年龄因素:年纪越大,发生前列腺癌的机会也就越高。

  2.遗传因素:血亲中有前列腺癌的人,得前列腺癌的机会就比一般人高;换句话说,约有9%的前列腺癌患者有家族病史。

  3.荷尔蒙因素:绝大部分的前列腺癌细胞表面有男性荷尔蒙的接受器,而失去男性荷尔蒙的刺激,前列腺癌细胞就会萎缩退化。可以这样说,男性荷尔蒙分泌越多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机会也就越多。也因为这个原因,从小被阉割或睾丸发育不良的人不会得前列腺癌,但是相信没有男人愿意用这种代价来换取自己远离前列腺癌。

  4.饮食因素:如果你日常饮食中,摄入了大量含有饱合性酸的东西,那就要小心了。饱合性脂肪酸可是前列腺癌的诱发剂。

  5.感染因素:长期、慢性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会大大增加前列腺癌光顾的机会。

  6.环境因素:环境中的镉污染,也会加大前列腺癌的发生几率。

  7.非裔美国人的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最高,亚洲人较低。

2010-09-01 05:27:00浏览7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