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时长时间饥饿会导致心悸、出汗异常、眩晕、昏迷甚至脑水肿。

1.心悸
长期饥饿导致低血糖时,身体为获得能量会提高代谢速率,此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心悸。持续的心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诱发心血管事件发生。
2.出汗异常
低血糖状态下,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会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血糖浓度。其中一种方式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这些物质进入肝脏后会被氧化成酮体,进而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的酮体含量升高。若患者出现严重的高酮症,则会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进而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3.眩晕
长时间处于低血糖状态会引起大脑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小脑的功能,使平衡失调而出现眩晕的症状。眩晕症状可能加剧,导致意识丧失或跌倒,进一步加重低血糖对大脑的影响。
4.昏迷
低血糖状态下,胰岛β细胞受到刺激后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水平。然而,当血糖过低时,胰岛β细胞无法及时停止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继续下降,进而引起脑部供氧不足,脑细胞受损甚至死亡。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引起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
5.脑水肿
低血糖状态下,大脑的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神经元活动减少,进而引起脑血管收缩和缺血缺氧。这种情况下,脑组织会启动代偿机制,增强葡萄糖利用效率,同时也会增加乳酸积累,导致脑内pH值下降,进而激活炎症通路,引起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会使得颅内压增高,压迫脑干和其他重要结构,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脑疝形成,危及生命。
对于长时间低血糖引起的不适症状,应立即补充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如含糖饮料或糖果,避免进食坚果类食品以防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