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奇闻趣事

女室友半夜读鬼故事一点都不怕?她可能真的和我们不一样!

举报/反馈
2021-06-17 01:46:56梅斯医学

女室友今年22岁,很喜欢听鬼故事,还喜欢看恐怖电影,她经常让我讲鬼故事,一般的吓人故事根本满足不了她,她喜欢听情节恐怖,我为此不得不上网找,经常读故事的时候,让我坐得离她不要太近,她说这样才刺激。

我问她半夜上厕所难道都不会想起来怕么?她说脑子里根本没有画面,也想不起来。

后来我跟一些朋友吐槽,他们有的人也说自己想象不出画面,一点也不害怕。

事实上,世界上也的确有这样一群人,虽然能读到一样的剧情,大脑里却不能生成相应的图像。这种现象叫想象障碍(aphantasia),有时也称作“心盲”。

心盲症是指无法在脑海中想象图像。这种现象最早于1880年,由维多利亚时代博学者Francis Galton首次提出,但此后一直没有进行研究,也没有命名。直到2015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认知和行为神经学家Adam Zeman教授将其命名为“aphantasia”。

意识到这一现象也是一次偶然机会下,Zeman发现一名患者,在做完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现失去想象视觉图像能力,这位患者曾经通过数羊来让自己入睡。然而,在心脏手术后,他无法想象任何东西,梦境也变得模糊不清,以前看小说的时候可以想象书里描述的生动的场景,但是现在再也不能想象这些场景。

于是,Zeman搜索了关于视觉图像损失的文献,发现除了Francis Galton发表了一篇关于少数人报告无法想象的心理意象论文之外,没有其他记载。

随后Zeman使用视觉想象的生动性问卷(VVIQ)来评估21名自我诊断为心盲症的参与者。他发现,心盲症人群缺乏自愿的视觉化,也就是当有意识去想象画面时,想象不出图片,而他们仍然能够有非自愿的视觉化,如梦境。他表示,一部分人从出生起就有想象障碍,另一部分人在脑损伤,或抑郁或精神病后期后开始想象障碍。许多心盲症的人甚至在成年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有这种病。

今年3月,英国南威尔士大学Joel Pearson教授团队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研究显示,人的大脑什么事情都可以想,但如果没有视觉表象,脑海里不产生事物的画面,有些想法就很难遭受故事情节的冲击,也不能带来情绪上的爆发。所以,视觉表象可以看作一种情绪放大器。这也就能解释通为什么有些人对鬼故事一点都不敏感了。

在该研究中,心盲症人群分为A组,无心盲症人群分为B组。受试者坐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阅读恐怖故事,同时皮肤连上了一些电极,测量皮肤导电性,当人体产生强烈的情绪,如恐惧,出汗就会增多,皮肤导电性增强。

研究结果显示,在读恐怖故事的时候,能够把故事可视化的B组,皮肤导电性会迅速增强。剧情往前进展越多,人体给出的反应也越多。相比之下,不能把故事可视化的A组受试者,就是心盲症者,皮肤导电性的变化不太明显。

也就是说,读到惊悚故事,心盲症者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的激烈情绪。

研究人员进一步用图片对两组人做了测试。把一些带有惊悚元素的图像,比如蛇露出毒牙的照片,有人施暴的照片,以及尸体照片等等,直接摆在人们眼前。

此时,心盲症者的皮肤导电性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化,与普通人无明显差异。

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心盲症者的情绪反应并没有全面减弱,不是总比普通人更难被吓。只是在恐怖故事这一项任务里,由于很难把文字转换成图像,他们的反应才弱了一些。

事实上,此前Pearson教授团队也有相关研究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该研究调查了250多名自认为心盲症者,受试者完成了一系列关于想象力强度和记忆力等主题的调查问卷。

研究结果说明了与有想象能力的对照组参与者相比,心盲症者报告想象声音、触摸、运动、味道、气味和情感。等其他感官领域的想象力也有所下降。除此之外,做梦频率偏低,做梦细节较少,既往回忆能力下降。

然而,空间能力似乎不受影响,他们可以想象某种形状如何适合现有的布局,或者在开车时记住如何从A地导航到B地。

总的来说,这些数据表明,意象可能是更广泛的认知过程的规范性表征工具,突出了我们内部心理表征的巨大个体间差异性。心盲症不仅与缺乏视觉图像有关,而且还与其他重要认知过程的广泛变化模式有关。

这个研究实验的想法,来自于研究小组注意到在心盲症的讨论板上,出现「患有心盲症的人不喜欢读小说」的说法,因此研究人员才想对心盲症的病患进行这项研究。尽管研究结果显示「阅读文字对心盲症患者的情感影响可能没有那么大」,但这些研究结果是基于平均值,因此并无法就此推得每位心盲症患者,都一定具有相同的阅读体验。

心盲症有着不同的症状,有些人没有视觉意象,而另一些人只有一种或特定感官才无法拥有想像画面,况且还有些心盲症的人会做梦。Pearson教授说:「心盲症就是神经多样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症状,说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和思想可以有多大的不同。」

据一份心盲症报告显示,心盲症占全人类2.1-2.7%的人口,但医学界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仍然不多。

那么究竟为何会产生心盲症呢?近日, Zeman教授团队发表在Cerebral Cortex Communications 上的研究或将解释一二。

该研究是首个针对心盲症者的系统神经心理学和大脑成像研究。该团队对 24 名心盲症者、25 名超幻症者hyperphantasics(想象丰富)和20 名中等图像生动性的对照组进行了 fMRI 扫描,将影像数据与详细的认知和性格测试相结合。

扫描显示,超幻症者在处理我们所见并在视觉图像中变得活跃的视觉网络与参与决策和注意力的前额叶皮层之间有更强的联系。

尽管在标准记忆测试中得分相当,但Zeman教授和团队发现,超幻症者比对照组更能对想象的场景进行描述、自传体记忆以及人脸识别能力更强,而对照组这些表现又优于心盲症者。

性格测试显示,幻觉者往往更内向,而超幻症者更开放。

该研究表明,具有生动形象能力的人在他们的视觉网络和与决策相关的大脑区域之间有更强的联系。该研究还揭示了具有强烈视觉意象的人和无法在脑海中保留图片的人之间的记忆和个性差异。

Zeman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首次表明,负责视觉的大脑部分与参与决策和注意力的额叶区域之间的联系较弱会导致心盲症。然而,这不应被视为一种劣势——这是一种不同的体验世界的方式。许多心盲症者的成就都非常高,我们现在热衷于探索我们观察到的个性和记忆差异是否表明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与视觉图像能力有关。”

综上,心盲症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就是说从出生开始就存在,或在生命后期由于脑损伤或心理状况而发展。

创造心理图像的能力是复杂的,涉及人体大脑的许多区域。心盲症的确切神经基础并不十分清楚,但一些研究表明,大脑中涉及视觉想象的区域可能活动不足。

一种理论是,心盲症者确实经历过精神意象,但不能在他们有意识的思维中获得图像。

大脑中广泛的区域受损可导致心盲症。2020年的一个案例研究Trusted Source描述了一位建筑师在中风影响大脑后动脉供应的区域后出现了心盲症。

一些独立研究人员推测,心盲症可能有心理根源,因为它也与抑郁症、焦虑症和分离性疾病有关。然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这种联系。

有些人似乎比其他人有更大的心理想象能力。患有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超幻觉,以至于他们难以区分精神图像和现实。另一方面,心盲症的人没有创造精神图像的能力。

由于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许多心盲症是自我诊断的。创造精神图像的能力严重受限的人是否被认为是心盲症者是主观的,并没有正式诊断。到目前为止,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