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疾病要闻

卷土重来!是谁打开了埃博拉魔盒?

举报/反馈
2021-02-19 09:57:13梅斯医学

2月14日,刚果(金)卫生部门14日宣布在该国东部发现一名医务人员感染了埃博拉病毒(EVD)。这是自本月初以来该国报告的第4例感染病例,也是首例医务人员感染病例。几乎同时,几内亚也出现感染病例,世卫组织表示,将会迅速前往几内亚,应对爆发的EVD疫情。

2月11日刚果(金)新近埃博拉疫情一名死者死亡的医院外景。美联社

去年11月,刚果(金)宣布该国第11轮埃博拉疫情结束。不幸的是,还未经过半年,EVD卷土重来。

刚果(金)东部,贝尼市一家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托儿所内,一名埃博拉幸存者正抱着自己六个月大的儿子。儿基会图片/Hubbard

EVD属于丝状病毒科的负链RNA病毒,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疾病之一。于1976年发现,当时中非各地连续两次爆发致命性出血热,第一次爆发是在埃博拉河附近村庄的刚果(金)发生的,因此该病毒的名字被命名为埃博拉,第二次爆发发生在距离现在约850公里的现在的南苏丹。

最初,科学家不知道EVD的来源,公共卫生官员认为这些暴发是与在两个地点之间旅行的感染者相关的单一事件。但是,科学家后来发现这两次暴发是由两种遗传上不同的病毒所引起,即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苏丹埃博拉病毒。此后,科学家得出结论,该病毒来自两个不同的来源,并分别传播到每个受影响地区的人们。

去年5月,《新英格兰医学》(N Engl J Med)发表了一篇名为“Ebola ”的研究,该研究为人类了解埃博拉暴发提供了详细解说。

该研究基于类似病毒的性质,他们认为该病毒是动物传播的,最可能的来源是蝙蝠或携带病毒的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和猴子等)将其传播给其他动物,例如猿、猴和人类。

EVD是由目前已知的6个埃博拉病毒属中的一组病毒感染引起:扎伊尔、本迪布焦、苏丹、塔伊森林、雷斯顿和邦巴里。在这些病毒中,有四种(扎伊尔、本迪布焦、苏丹、塔伊森林病毒)可导致人类疾病;已知的雷斯顿病毒会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和猪中引起疾病,但不会在人中引起疾病;在蝙蝠中发现的邦巴里病毒是否会引起动物或人类疾病尚不清楚。

该病毒最初通过与动物的血液、体液和组织直接接触而传播到人,再通过EVD患者体液传播到其他人。EVD潜伏期是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可持续2天至21天,感染人群在出现症状后才具有传染性。感染症状主要有发热、疲劳、肌肉疼痛、头痛、咽喉痛,随即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症状或出血症状。患者康复后仍会出现疲倦、肌肉酸痛、眼睛和视力问题以及胃痛等后遗症。

此前一项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研究显示,无论急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EVD往往会持续存在眼睛、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等人体免疫学特权部位,在这些部位,抗病毒免疫反应对病毒的有效性较低。持续存在与临床后遗症、疾病重新激活、长期病毒脱落和病毒传播有关。这表明病毒的清除延迟和在原发疫情得到控制的地方重新传播的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液中的RT-PCR测试转阴后,病毒RNA可以通过RT-PCR测试在其他体液中检测到,如唾液、眼泪、汗液、母乳、尿液、眼液、羊水、阴道液和精液。男性治愈患者精液在出院后数月至数年内对RT-PCR检测仍呈阳性,病毒RNA浓度每月下降4倍。在精液中发现的病毒在发病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仍然具有传染性,并通过性传播。

病毒和流行病学数据表明,EVD在病毒暴发前就已经存在,随着人口的增长、森林地区入侵破坏以及与野生动植物的直接相互作用(例如食用森林猎物)等因素导致了EVD的传播。2014-2016年在西非出现的疫情是发生的最大且最复杂埃博拉疫情,造成西非多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28000,死亡11000。疫情首先在几内亚发生,数周之内蔓延到市区和跨境,随后通过陆路边界传到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并在数月之内成为全球流行病。

EVD属于第四级别病毒,“第四级病毒”是指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我们所熟悉的艾滋病病毒和新冠病毒等级属于三级,也就是说,做新冠病毒研究三级实验室就可以,但要做埃博拉活病毒研究就必须在四级实验室里。第四极在人类中引发的疾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救治的。

近年来,人类活动边际拓展,非洲热带雨林新病毒开始不断出现,这些病毒可能致命,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新病原体将出现的世界,人类的面临威胁。科学家们警告称,还会有更多的人畜共患疾病,即那些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黄热病,各种形式的流感,狂犬病,中东呼吸综合征、西尼罗河病毒、裂谷热病毒都是通过动物(例如啮齿动物或昆虫)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他们呼吁必须依靠刚果和其他地方的非洲科学家充当警告未来疾病爆发的哨兵。

自从1901年首次发现动物对人的感染的黄热病以来,科学家们发现了至少200种已知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根据爱丁堡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教授马克·伍尔豪斯(Mark Woolhouse)的研究,以每年三到四个的速度发现新的病毒种类。它们大多数来自动物。专家说,新兴病毒数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态破坏和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结果。

随着自然栖息地的消失,老鼠,蝙蝠和昆虫等动物得以生存,大型动物被消灭了。它们能够与人类生活在一起,并且经常被怀疑是可以将新疾病带给人类的媒介。科学家将过去的埃博拉疫情与人类大量入侵雨林联系起来。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卫星数据确定了2001年至2014年之间在中非和西非雨林生物群落界限内发生的27起埃博拉疫情暴发中的25起始于两年前遭受森林砍伐的地方。他们补充说,人畜共患的埃博拉病毒暴发发生在人口密度高,病毒条件适宜的地区,但森林丧失的相对重要性部分不受这些因素影响。

在21世纪的前14年,刚果河流域的雨林砍伐了比孟加拉国大的地区。

联合国警告说,如果当前的森林砍伐和人口增长趋势继续下去,该国的雨林到本世纪末可能已完全消失。发生这种情况时,动物及其所携带的病毒将以新的且往往是灾难性的方式与人碰撞。

无论是EVD还是Covid-19,都只是许多不曾被发现的病原体之一,它们的暴发也暴露了我们应对流行性卫生突发事件能力的局限性,以及这些突发事件对国家和国际卫生安全的挑战,从隔离程序的挑战和心理学到有效提供护理,我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然而对于人类,加速应对策略的同时,更应该做的是保护环境。科学清楚地表明,如果我们继续大肆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并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持续不断地受到新兴人畜共患疾病的威胁。流行病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也危害各国的经济,而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切身感受到,疫情对最贫穷和最脆弱人群的打击最为严重。为了防止将来疫情再度暴发,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