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吃”为乐的背后,1300万口吃群体,他们的人生是这样的

2020-01-13 18:26:11 39深呼吸

点击上方蓝色微信名↑↑

关注39深呼吸,看到不同寻常的医药健康深度内容

“今天,我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段子。”

在成都的一家小茶馆里,搭着一个简单的台子,台下坐满了观众,台上有两人正讲着人们爱听的相声。

“有个领导乘车外出,在路上突然对司机说:‘快快快快……’这司机一听,赶紧踩油门,小车立刻如快马加鞭。这时领导更急了,脸憋得通红,说:‘快快…调头!!走错路了!!’。”

“好嘛,原来这领导是个结巴!”

这个关于“口吃”的段子,顿时引起台下观众一阵哄堂大笑。

其实,像这样将“口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巴”作为创作素材,无论是相声、小品还是戏剧都已司空见惯,比如去年大火的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申公豹口吃的形象就为这部片子增添了很多笑点。

而当我们常常为此捧腹大笑时,是否有想过在真实生活中这个特殊人群的生活境况?他们的人生是否也如段子里的开心快乐?

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的口吃患者大约有8000多万人,而我国就有超过1300万的口吃群体,其中男女比例为6:1。就在这1300万的庞大群体中,39深呼吸有幸接触了其中几位口吃患者,发现他们的生活几乎都是灰色的。

1

口吃:一段段憋屈的人生

距离2020年春节的到来还有15天,在外漂泊一年的人们此时几乎都在“抢票”的阵线上,不惜一切代价只为拿到一张可通往家乡的车票,盼望过一个既温暖又热闹的新年。

“买到票没有,好久回来……”

“没……没有,我……不……回来!”

当人们都热切盼望春节来临时,在温州打工的30岁王波却显得有点抗拒,家人三番五次地打电话来确认归家时间,他总是这样冷漠地拒绝,尽管已经有3年没有回家了。

“我30了,他们……想……想给我……相亲。”王波介绍,家人如此着急地催他回家,除了有思念,还有就是为其终身大事而着急。但是曾经难堪的相亲经历,让他不仅死了心,内心更是还有点害怕,害怕自己口吃的毛病,被别人再次摧毁掉仅存的一点自尊。

◎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很多雇主不愿意聘用口吃人士,担心口吃会引起客户或其他同事的消极反应。/ quanjing

就在3年前,老家的媒婆曾给他介绍了个女孩,称人家不嫌弃他是个结巴,叫他赶快回来见见。当时还对爱情充满向往的王波赶紧买了连夜的火车票站着回家,第二天便跟着爸妈到了姑娘家。

王波回忆,女孩长得很秀气,自己看到第一面就很喜欢,相亲时两家父母一直在聊天,他和女孩因为不好意思都全程保持沉默。媒婆在确认男女双方的心意时,女孩害羞地点点头,表示对王波有好感,这让他的内心激动不已。

“但是,后……后面……就……就变了。”王波表示,在接下来二人单独接触交流时,当听到他说话结结巴巴,女孩瞬间脸黑了下来。

“你怎么是个结巴?!”

“你不是……接……接受吗?”

“谁喜欢结巴啊,你妈是个结巴就算了,没想到生的儿子也是个结巴,我就说不能跟你相亲吧!”

当时女孩看他的表情,王波一直都无法忘记,就像见到了地沟里的老鼠般呕心厌恶,气哄哄地转身而去。后来,因为这件事双方家长还撕破了脸,大吵了一架。

“可能我……真的……真的不配有……爱情”。王波尴尬地笑道,有这样两三次的相亲经历已经足够了,因此面对家长再次提出的相亲要求,为了小心呵护最后的尊严,他只能以不回家而逃避。

王波的口吃除了让爱情的道路十分艰辛,也同样埋没了他的理想。从小喜欢看警匪片的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当警察的梦想,但是从小说话磕巴,加上身边人的嘲笑,让他变得孤僻和自卑,初中没有读完就辍学打工了。

◎ 有很多口吃患者都表示受到歧视。/ 网络截图

而就在距离王波400多公里远的上海某高校,好不容易通过多年苦读考上大学的18岁男孩张俊洋,在跨入大学没多久就选择了“退学”。

“太痛……痛苦了,我不……不行了。”张俊洋是从初中开始有了说法结巴的毛病,他把这发生的原因归结于模仿邻居大叔口吃所致。

但关于口吃的病因,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美国执业言语病理师陈臻博士告诉39深呼吸,口吃作为一种语言流畅度障碍,它的病因学界尚无定论,与遗传和对构音习惯的运动控制有关联,但没有传染性,因此口吃会传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 美国前任副总统约瑟夫·拜登自小就有口吃。他勇于公开谈论这个问题,说出自己克服障碍走向成功的历程。/ quanjing

在读初高中的这6年,因为害怕口吃的问题让老师同学笑话,张俊洋更多时间是一个人安静地待着,也不举手回答问题,彷佛班上的一个透明人。来到大学这个全新的环境后,张俊洋一心也想着尽量隐藏自己的说话问题,但是开学第一天的班会上自我介绍,就让他完全暴露在同学面前。

在等待上台时,他一遍一遍在纸上写着,心里不停重复着自己简单的介绍词,“大家好,我是张俊洋,很高兴认识大家。”

但是,当走上台,面对底下30多名同学,张俊洋鼓起勇气讲出心里这句滚瓜烂熟的句子时,一切还是回到了原地,“大家……好,我……是张……张俊洋,很高兴……认……认识……大家。”台下同学错愕惊慌、使劲憋笑或者同情的表情,让他涨红了脸,浑身发麻。

◎ 有些口吃的人会紧张得咬手指。/ quanjing

在张俊洋眼里,这尴尬的说话方式让他看不到未来,也不想与外界打交道,因此他选择了休学,来暂时逃避和规整人生的路。他也曾自嘲道,自己都想去学手语,聋哑人可能都比我们这样的人活着痛快。

在第88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口吃》中,与王波和张俊洋一样,有重度口吃的男主人公,为了逃避尴尬,就试着装作聋哑人来拒绝外人的询问。

而这些看起来极度憋屈的生活状况,不只是他们,也是1300多万口吃人群的缩影,甚至有些人的境况比他们还要凄惨,导致最后迫不得已走上轻生的道路。

看到这样的情况,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去治治,非要在这里自怨自艾?其实,他们都有在寻求治疗,只不过这看似简单的口吃,要想治好真的好难。

2

治疗:无数次失败经历

如今,在某高校读研究生的姑娘李果也是一名口吃患者,为了摆脱说话结巴的问题,不影响自己的前途,在寻求解决办法上是花尽了心思。

据李果介绍,口吃是在她小时候就有,当时一紧张激动就磕巴,父母为了让她说话流畅,还尝试了各种民间治疗方法,其中让她记忆犹新的就是一旦说话磕巴了,父母就狠狠拍打她,甚至还用针扎过,只为让她说话不敢卡壳。但是这样恐吓的方式,不但让李果加重了口吃,心里对父母也充满了畏惧。

◎ 动用恐吓和惩罚的手段,会令孩子更容易失去自信。/ quanjing

后来,上学后因为成绩比较优秀,自信心得到提高,她的口吃有慢慢减轻,只是偶尔出现小结巴,对生活和学习影响不大。但是,到了读研时,李果再次发现自己说话结巴严重,意识到可能是小时候的口吃复发了,便偷偷在网上搜索各种口吃治疗方法。其中李果看到推荐最多的就是“发音法”,通过这个方法做到轻柔缓慢的说话,改善说话问题。

“可是练了,情况变糟了”。在练习发音法前,李果只有说很多长句子时才会有口吃,但在练习发音法后,她不仅感觉说法方式很别扭,还加重了心理负担,每说一句话都会预测有没有难发音,导致口吃问题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她又相继自学了森田法、呼吸法等,却依然没法阻止口吃恶化。在生活中,为了不让导师和同学发现,她尽量保持沉默,慢慢被同学扣上“不合群”的帽子。

◎“森田疗法”又叫禅疗法、根治的自然疗法,由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1874-1938)创立,取名为神经症的“特殊疗法”。/ 网络图片

相对于李果网络自学解决口吃,王波则是选择花钱购买那些五花八门的治疗口吃的产品,希望能如广告宣传那般根除口吃。

“口吃矫正光盘”是王波买的第一个治疗口吃的产品。在地下通道的光盘售卖摊位上,卖家得知他有结巴的毛病,便极力给他推荐这套光盘,称里面录入了某著名讲师的口吃培训方法,只要拿回去一边听一边跟着做,最长一个月就能摆脱口吃。卖家告诉王波这套光盘原价298,现在100块卖给他,这让急于摆脱口吃的王波很是心动,便买了下来。

可是,回到出租房播放光盘,王波看到这并不是某大师的授课,而是将众多乱七八糟的口吃培训视频拼接而成,最后一段甚至还是动画片,让他惊觉自己上当受骗了。

“我也吃药了,没……没用。”在人们普遍的意识中,生病就要吃药才能好,面对自己常年口吃的毛病,王波有想过通过药物来治疗,便花了大价钱买了小广告上两千多块一个疗程的某根治口吃的胶囊,可跟光盘一样,吃了没有效果,反而还容易头晕。

提到口吃的治疗,陈臻向39深呼吸表示,口吃的治疗不是依靠药物或手术,通过药物根治更是无稽之谈,口吃治疗主要是通过语言流畅度的训练,辅以心理疏导来改善口吃患者的流畅程度,减少口吃对患者心理的负面影响。

尽管药物根治口吃的说法属无稽之谈,但39深呼吸调查发现,网上仍然有很多打着“根治口吃”的旗号卖着各种药品,比如“祖传口吃丸”、“口吃中药古方”等,其中一些药在售卖不到半个月后就匆匆消失了,但网上还有类似的药物在售卖,也有很多像王波这样的患者花钱购买。

◎ 网购平台上的“祖传口吃丸”售价高达680元。/ 网络截图

另外,面对国内庞大的口吃人群,各类口吃矫正培训机构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纷纷打着“创始人走出口吃阴影”的励志套路来吸引学员加入。拿着这些培训机构发的小传单,张俊洋就特别想参加,但一看上面的价格表还是放弃了,这大概2、3万的一个培训疗程,对于还是一名学生的他根本负担不起。

然而,即便有人有经济能力去参加这样的培训班,得到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陈臻告诉39深呼吸,他曾经接诊过一位口吃患者,就是在这样价格高昂的培训机构治疗,但几个疗程下来毫无效果。

因此,对于口吃患者来说,不管有钱没钱,在改善口吃的道路上一样很艰难。

3

真相:医患比例失衡严重

面对国内口吃患者普遍治疗困难的问题,陈臻认为我国目前专业言语病理师的严重缺少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因为在治疗口吃方面,最好的方式还是寻求专业言语病理师的治疗。

据了解,在欧美发达国家,言语病理师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和完善的高等教育培养系统,以及高度发达的行业协会,使儿童与成人都能很容易地得到沟通障碍和吞咽障碍方面的专业治疗,其中就包括口吃治疗。

◎ 人生一辈子每个阶段都需要言语病理师。/ 网络图片

而我国的言语治疗起步较晚,严重缺乏专业的培训人才,目前国内的言语病理师缺口就达到了25万。同时言语治疗大多被归到康复治疗专业下,比重轻、课程少,也没有单独设置言语治疗师的资格证,这些都导致口吃者很难找到专业的言语病理师,也容易在参差不齐的口吃培训机构中上当受骗。

同样关于口吃者就诊问题,曾经有记者拨打了一些大医院的咨询电话或总机服务台询问该看那个科室,有的医生建议去口腔科问问,有的人把电话转到了耳鼻喉科医生又说不负责治疗,还有的医生让其打到神经科或心理科,总之口吃究竟该去哪一个科室就诊,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由于大众对于口吃的不重视,以及专业人员的匮乏,我国医院专门设立言语治疗的科室凤毛麟角。”陈臻表示,虽然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有一些高校设立听力学与言语治疗专业为社会输送人才,但是目前这方面的专业师资仍处于匮乏的状态,要想改善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在某挂号平台上搜索全国范围内的“言语治疗”,仅出现7个结果。/ 网络截图

另外,想要改善口吃者现在困顿的局面,除了培养更多的言语病理师,提高口吃者以及大众的相关科普知识也非常重要。

虽然,为了呼吁大众对口吃的重视,早在1997年,国际口吃协会等组织就将每年的10月22日定为“国际口吃日”,但2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于这种语言疾病的认识还是相当陌生。

比如王波、张俊洋这些其中的口吃代表,张俊洋面对自己口吃的病因一心认为是模仿所致,殊不知是身体出现了问题;王波认为只要是病吃药就能治,但是对于口吃这种特殊的语言流畅度障碍,并不是吃药就能根除;还有张果的父母,为了让女儿摆脱口吃,竟然荒谬到用暴力恐吓……

与此同时,39深呼吸在调查20多名普通人对于“口吃”的认识时发现,几乎所有人知道最多的就是“口吃等于结巴”,可见,加大这方面的科普宣传实在迫在眉睫。

除此之外,要想让这庞大的口吃群体的灰色人生重新拥有彩色,除了外界的努力,口吃者本人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也至关重要。因为口吃本就是个“遇强则强”的大魔王,心里越想挣脱,它的力量就越大,故切勿与这想象中的恶魔过于纠缠。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除专家和新闻人物外均为化名)


指导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美国执业言语病理师 陈臻


(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