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文案,我们还有这三点要说

2019-12-30 15:40:27 39深呼吸

点击上方蓝色微信名↑↑

关注39深呼吸,看到不同寻常的医药健康深度内容

12月24日,平安夜当天,杨文医生在民航总医院遭到犯罪嫌疑人孙某恶意伤害,导致颈部严重损伤,虽经全力救治,但终因伤势过重于25日去世。

如今,距离杨文医生离开人世已经过去5天,眼下,所有的事情看似已经尘埃落地,但舆论的漩涡却依然不断涌现,许多网传信息的背后真相也开始慢慢浮出水面。12月29日,央视新闻发布报道,针对网上一直谣传的“杀害杨文医生的凶手母亲,已被转到朝阳医院重症监护室,并接受免费医疗”这一消息,给予了明确的辟谣。

央视报道称:长期关注医患关系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实地走访了杀医凶手母亲所转入的北京朝阳医院,并从医院官方获得消息:不是政府部门为杀医者母亲组织了所谓的VVIP会诊,也不存在免费。家属自行从民航总医院办理了出院,并打了999要去朝阳医院。朝阳医院接收病人是责任,按照病人的病情,让家属交了押金,办理了住院,并没有提供免费医疗。

◎ 央视新闻辟谣患者VVIP待遇。/ 微博 @央视新闻 截图

这一辟谣使得在医患间传播得最为激愤的“按闹分配”说法有了半官宣式的结论,也让公众的不满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毕竟,所谓的“按闹分配”,是对于遵守秩序、尊重现有社会制度人群的极大不公,成为引爆医生群体长时间以来内心最大恐惧情绪的导火索。

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尽管经过央视的一轮辟谣后,公众在杨文医生事件上情绪有些许释怀,可是,在央视这一信息发布之前,为何杨文事件能够持续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

◎ 辟谣冲上热搜。/ 微博截图

39深呼吸(ID:shenhuxi39)经过对事件的梳理发现,公众此次之所以对于伤医事件能够持续引发高强度、普及性的关注,主要包括三大原因,而在此文中,我们将一一揭晓。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相关监管部门并未确定性地正式公布以下信息,所以信息也均来源于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帖,就目前情况而言,尚不可定其真实性。但是,这些消息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成为我们关注杨文案的聚焦点。

我们也期待后续会出现针对以下聚焦点的辟谣和答疑。

1

官方辟谣久久不出,医生群体惨成背锅侠?

这两天,有媒体将2001年至2019年,这20年来的伤医案件进行了汇总,面对这一汇总表,我们不难发现,在2001年发生第一次伤医案件后,传统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声音都表达了对伤医案件的极大关注,在当时更是掀起了一定的舆论风潮,普通民众间皆引发较大的反响。

然而,近年来,随着这一类伤医案件不断出现,在接连出现医生被伤害的事件后,同类型事件却很少如此持续性地引发舆论热潮。

◎ 2018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生被刺伤”事件维持了三天的高热度传播之后,网民关注度几近消退。/ 蚁坊舆情观察

此次,据39深呼吸(ID:shenhuxi39)了解,杨文案之所以再三成为暴风眼很大程度上与央视的辟谣对象信息有不可切割的关联。换言之,杨文案是被舆论和谣言牵扯的典型。

根据杨文医生同事的发帖,患者家属在求医就诊的十几天中,每天都会因为病情变化怀疑医生用药,不停地吵闹、辱骂、威胁医生和医院,最终引发惨案。而在杨文案发生后,在央视辟谣前,网络上流传的关于95岁高龄患者处理和解决办法的图片,更是席卷了整个舆论圈。

当时,在谣传的医院处理措施文案中,“彰显我们民航人责任荣誉感”、“投入最好的医疗资源进行治疗”、“五个小时专家会诊”、“满足患者家属提出的能走能说要求”、“转诊至北京朝阳医院”、“VVIP ICU待遇”、“减免的医疗费”等处理措施,无不引发医生群体唏嘘和愤慨。

◎ 网上流传的截图。/ 网络图片

幸运的是,这一谣言不存在。

可是,如果网传谣言成真,医闹产生之后,闹事的患者可以得到VVIP的待遇,那么,对于那些守规矩、尊重医护的人群来说,定会造成不公平;同时,对于想要通过闹事得到优先待遇的人群来说,更会助长了他们的气焰;再者,对现有规矩进行一定的践踏,从而引发部分群体去效仿。

这样的说法也并非没有先例。2014年,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半个月内就曾发生四起伤医事件。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由于当时医院医务人员在首次穿刺不成功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于是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大打出手,但在事发后,涉事医院对此闭口不谈,最终导致,在半个月内,类似的事件在该院又发生了三起。

事实上,39深呼吸(ID:shenhuxi39)在经过梳理和观察后发现,在网传虚假信息出现后,舆论风向持续不断地发酵下,也的确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引发了部分患者的效仿。协和医院某主任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段文字:在中国最好的医院急诊里,今晚就有胆囊炎患者冲急诊医生吼:“难道要把你们逼到像民航总医院杀了,你们才会好好看病人吗?”

◎ 北京某医院医生朋友圈发文表示担忧。/ 微信截图

可见,这样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医院管理层对于伤医案的处理方式必定会引发一系列的效应,因此,在下决定前需再三斟酌。

当然,公众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系列焦虑、顾虑、愤慨情绪也恰恰是因为医院以及监管部门在此类事件信息公开的延迟性。根据39深呼吸(ID:shenhuxi39)梳理发现,自伤医事件发生后,截止至发稿前,北京朝阳医院和民航总医院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均无相关事件的信息披露和发布。

目前,当舆论引发如此大的风潮,事态的发展方向正朝着不可收拾的局面进行时,医院作为当事者,信息应激和应急机制度明显有些滞后。试想,如果在相关传言刚刚流露出,两家医院能够及时针对事件的不实报道进行官宣辟谣,对真实情况进行明确说明,相信这一轮的舆论热潮就不会扩散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接下来,39深呼吸(ID:shenhuxi39)也期望,航空总医院以及朝阳医院能够尽快公布杨文案的院方处理信息,消除大众因为谣言而造成的顾虑及疑虑。

2

现行医疗制度痛点重重,医生群体安全何以保障?

生命无价,只有经过最严格训练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生命的工程师”。但是,在经历长达多年的培训之路走上医生这一职业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中国医生活得并不轻松。

中国有着最为庞大的患者群体,仅2014年中国医院门诊量就已经达到了76亿人次,且仍在不断增长,然而我国2.5万家医院中,三级医院占比仅有7%,却占据了门诊服务量的45%,且800张以上床位的大型医院数量仍在持续增长。医疗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倒金字塔”结构。

但是,现行的医疗制度造成的医患供需不均衡和不对等的矛盾本不该由一线的医生群体来背锅。可是,在中国,许多不可承担的恶劣后果,最终恰恰会施加在医生群体身上。

◎ 齐鲁晚报发表评论《应对伤医杀医要避免“见惯不怪”》。/ 齐鲁晚报官网截图

杨文案的真正发酵是在27日下午,网上流传出一段民航总医院急诊抢救室的监控视频,在这段长达2分53秒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在遇害时的猝不及防:犯罪嫌疑人站在杨文医生背后,像砍杀弱小动物一般,掏出行凶器具多次疯狂地砍向杨文医生的颈部,画面及其凶残……

视频流出后不久,杨文医生的同事发帖将此事件细节一一曝光,讲述了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将事件的舆论漩涡直接推向“高潮”,更是在第一时间引发了全国急诊科医生乃至整个医学界医生群体对于此类事件的恐惧、无奈、愤慨。

◎ 医生群体纷纷发文谴责凶手。/ 微信截图

事件的发生从侧面暴露出我国医生群体对职业背后掩藏的风险担忧,当下,中国的医生们已经活得战战兢兢。实际上,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有数据可循。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5年,相关的全国民事一审判决书中可以实现准确解析处理的共7239篇,其中,北京地区共350篇,上海地区共576篇。患者起诉医疗机构的案件占比约87%。

“医生提供专业、热心的护理,精准、及时的用药,热心、细致的安慰,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对抗病魔,在患者治疗中起码起到50%的作用,为什么还要受这些委屈?”从医多年,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有医生向39深呼吸(ID:shenhuxi39)直言,自己曾遭受过患者吐过口水、掐胳膊、掰手指、推搡身体等侮辱行为。但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需要耐下心来对待每一个患者。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其他服务行业是不可能出现的。例如,在航空服务方面,面对频频曝出的各种“机闹”事件,航空公司已经开始选择飞机停飞、换人服务、刑事处罚、信用行为受限等方式加以制约。

当其他服务行业遇到不公平对待工作人员可以拒绝服务的时候,在医院,虽然有警务人员和安保人员维持秩序,但是在事发时,安保人员也好,警务人员也罢皆缺席形同摆设,这无不让医生群体感到不安,甚至对自身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而造成群情激奋。

◎ 20年来,伤医案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变。/ 知乎

这样的不作为如今也造成了一定恶果。杨文案发生后,有民航总医院急救医生发文:“有患者家属,一边玩手机,一边在喊,我是8床的患者,你们怎么还不上心……”面对这样的言论,在安全无法获得保障感到愤慨时,医生群体还得面对患者的叫嚣、冷漠,甚至还要忍气吞声为这样的患者提供服务,实在无法让内心获得一定的慰藉。

于是,诸多不满情绪集体爆发,场面可想而知。

其实,早在多年前,黑龙江哈医大王浩伤医案件发生后,近年来,39健康网发布过多篇伤医案件的报道呼吁改善这一现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眼下,这一现状在一时间无法得到改变,谁该为此背锅?39深呼吸(ID:shenhuxi39)期待得到相关回复。

◎ 哈医大杀医事件报道。/ 39健康网

3

触目惊心的公众留言背后,人性真的本善?

在所有信息没有得到辟谣之前,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已知信息。

特别是,当中国医患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痼疾,并仍然在不断恶化升级的情况下,部分在就医和诊治过程中诉求不能够得到满足的人群,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不满情绪。于是,从目前的舆论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有一些微弱的声音在为犯罪嫌疑人声援,在他们看来,这件事的责任并不在犯罪嫌疑人而在医生。

另外,虽然部分自媒体和新媒体认为,杨文案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恶劣的后果,主要在于凶手本人的凶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司长赵宁也将这一事件定义为“不是医疗纠纷问题,而是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但同时,另据相关自媒体的报道指出,犯罪嫌疑人行凶杀人的原因,还在于95岁老太在急诊观察室停留了近20天却迟迟不能办理住院,所以,患者选择铤而走险杀人。

这样的言论也引发了许多同类型在陪同家人就医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医院及时处理病情的患者家属共鸣。

◎ 杨文伤医案后部分网友分享就医感受。/ 微信截图

在接受39深呼吸(ID:shenhuxi39)调查时,有部分患者家属直言:医患矛盾不在患者一人,医生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此外,他们认为,医生的医疗行为很多时候会与利益捆绑。

患者的愤慨不是一日产生的。

在各大媒体发布文章下的留言,我们也看到了同样带有支持性的观点,如此,也成为引发“医患交锋”的又一大引爆点。

◎ 部分公众就伤医案表达对犯罪嫌疑人的理解。/ 微信截图

不得不说,合理的诊断、合理的检查、合理的治疗是患者所愿,是良好的医患关系应该呈现的局面。在39深呼吸(ID:shenhuxi39)看来,当前医患矛盾激化,也反映了我国医疗体制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生产体制之间的矛盾,才是当前医患矛盾的根源。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利益的纠葛,道德伦理的牵绊,以及价值观念的取舍。

如今,要想化解医患关系难题任重道远,但医生也需要知道,患者到医疗机构求医,将自己的生命健康托付给医院和医生,医院和医生应当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义务治病救人。39深呼吸(ID:shenhuxi39)也期盼,未来有那么一天,医患双方都会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学伦理,共同打造和谐的就医环境。

(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