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疾病要闻

活在艾滋病阴影中的人……恐艾症来了!

举报/反馈
2019-12-10 07:04:45医学界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四川乐山疾控中心的陈晓宇在这天因为一部《恐惧艾滋病的人》的短视频上了热搜。

  当天,他的微博收到了2000多条咨询私信,大多是有过某些行为后,担忧会感染艾滋病的咨询。对此他无奈的写道:别人是人红是非多,陈医生是人红咨询多。

  陈晓宇的另一个身份是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医生,今年是他从事恐艾干预工作的第10年,据他估计,中国恐艾人群远大于患病人群,大约有160万—180万名恐艾患者。

  ▌恐惧艾滋病的人

  恐艾是一种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但很多人不知道该去哪里得到帮助。

  大多数恐艾患者是因为有过性行为后,因此怀疑自己被感染了,但也有一些人因为缺乏艾滋病相关知识,使得他们的恐惧原因有些可笑。在《恐惧艾滋病的人》这部短视频开头,陈晓宇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恐艾患者:

  坐地铁时,对面是个非洲人,他看了我很多眼,我会不会感染艾滋?走在街上,有不明液体流到了我的头上,会不会感染艾滋?陈医生,我到你办公室坐了一下,会不会感染?和女生相互抚摸了一下,会不会感染……

  视频中陈晓宇介绍的最严重的一个恐艾症患者来自福建,酒后在娱乐场所有性行为后,就一直无法摆脱对艾滋病的恐惧,6年没有下过楼,觉得外面的空气中都有病毒,和别人说话也会被感染,而这人还是一位留学归来的博士。

  10年中,陈晓宇见过了太多恐艾者,对恐艾者,他称之为“恐友”。他估计,自己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干预的大概就有8千到1万人。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网站上,刊登了很多他们帮助过的恐友故事。

  贵州恐友小刚(化名)几个月前在娱乐场所有过一次性行为,回去之后就开始恐艾,不停用手机在网上搜索艾滋病感染后的症状,越搜心里越恐慌,然后出现了头疼、感冒等症状,他认为自己真的被感染了。

  半个月后,他第一次去做艾滋病检测,结果阴性,他高兴了好几天,然后又开始在网上搜艾滋病窗口期是多久,不同的说法令他再次陷入恐慌中,焦虑、失眠、头疼的症状又出现了。之后,他分别在不同的医院又检查了五次。

  最后一次检查是在性行为70多天后,结果阴性,和前几次检查一样,也只让小刚轻松了几天。这时小刚已经失眠严重,他在网络的搜索关键词已经不仅限于艾滋病,还开始搜失眠等其它症状。并且通过网络搜索去了一家民营医院就诊,那家医院医生说他是植物神经紊乱造成的失眠、焦虑,给他做了很多检查和治疗,两天间他花了好几万,不仅症状没改善,反而更加焦虑了。

  慢慢的,小刚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病根在心里,这时他想起自己在网络搜网过程中,看到过成都恐艾干预中心的相关文章,对于脱恐要做到的事项,他一条也没做到。于是他预约了陈晓宇的电话咨询,一次通话后,他已经开始走出门了,也开始了跑步锻炼,虽然这时候他这个机构依然心存疑虑,但他本能觉得,这可能是他能够抓住的唯一一根稻草了。

  小刚从贵州去了四川乐山,和陈晓宇在一起的两天,他感到了真正的安全感,他想起了以前正常状态的自己。陈晓宇不仅用专业知识帮助了小刚,对他的生活也给予了深切关怀,带他去看了乐山大佛,小刚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个亲人。

  离开乐山时,小刚觉得有很多话想对陈晓宇医生说,但他决定等自己彻底摆脱恐艾心理之后再对他说。

  ▌医生也恐艾

  艾滋病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上,即使从事的是医疗相关工作,面对艾滋病时也会瞬间紧张起来。

  让山西省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马丽琴主任最头疼的患者,就是恐艾患者,尽管马丽琴主任认为这些人并不是她的病人,但他们还是会反复前来咨询。

  其中的一个恐艾者就是医务工作者,他仅仅只是接触到了艾滋病患者的病历材料,当看到材料中患者的艾滋病人身份后,立即就被恐惧笼罩了。“他特别紧张的打电话给我,我告诉他病毒不会停留在病历上,但他还是不停的说,他还用了鼠标和键盘,是不是病毒到处都是了。”

  虽然马丽琴主任没有见过这位恐艾医务工作者,但每次接到电话,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他。尽管马丽琴主任反复多次告诉他,基本上没有被感染的风险,但他还是不停的打电话。“我想他可能每次打完电话后,心里会好受一些吧,但过不几天,他又会打电话过来。”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马丽琴主任主任才不再接到这人的电话了,她推测可能是去做了检测后终于放心了。这位恐艾的医务工作者因为此事曾想过要调岗,不知道有没有付诸行动。

  马丽琴主任接触到的另一位恐艾的医务工作者,在为艾滋病人手术中发生了职业暴露,虽然及时服用了阻断药,而且经过评估认为感染风险并不高,但他却非常紧张和恐惧,暴露发生后,他就不再回家,自己一个人在外租房住,因为担心会传染给家人。

  三个月后,马丽琴主任告诉他,他已经确定排除感染风险了。虽然他搬回家住了,但心里依然不踏实,身体有任何不适,就会立即联想到艾滋病,直到半年之后,他才彻底摆脱这次恐艾心理。

  身为从事艾滋病诊疗的医生,马丽琴主任面对过各种恐艾患者,最严重的一位,最后被送进了精神专科医院。

  医务工作者恐艾除了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外,另一直接影响就是会拒诊艾滋病患者,导致艾滋病患者就医难,这个问题目前在国内非常普遍。

  ▌恐艾是一种病

  医学上已经非常明确,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严重者需要看专业心理医生。

  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成立于2009年,迄今已有十年历史,但10年来依然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艾滋病恐惧症临床“恐艾”干预与预防治疗的机构。

  2008年汶川大地震,陈晓宇在映秀参与抗震救灾过程中,遇到了在灾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张珂,陈晓宇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恐艾患者的情况向张珂咨询,张珂告诉他这应该是心理问题。之后两人开始去了解研究恐艾群体,并在2009年共同发起成立了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

  随着咨询的人越来越多,2012年,张珂辞去医院工作,全职投入干预中心的工作。那年的春节,张珂收到了1000多条新年祝福短信,大部分是找他咨询过的恐友。让他尤为感动的是,平日他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接收到的基本都是恐艾者咨询信息,但春节那天,他收到的全是新年祝福短信,让他好好休息,注意身体。

  除了针对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救助这项主要工作外,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还参与了大量艾滋病防治工作,以及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干预工作。中心不仅是国内唯一一家实体恐艾干预机构,也是唯一一家恐艾症干预研究机构。2015年举办了全国第一个恐艾症研究干预培训班,2017年申请了国家第一个恐艾症患者研究项目,2019年制定了国家第一套恐艾症人群心理严重程度心理测评表。

  十年来,陈晓宇和张珂最大的感受就是,恐艾人群越来越多,症状越来越严重,心理干预脱恐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恐艾症患者在找到干预中心咨询时,已经陷入很深,这时单纯通过网络和电话沟通,已经很难帮助他们脱恐。

  一对一面询的恐友,干预效果最好,脱恐率也较高,而仅在网上到处提问咨询,效果最差。但也有患者已经严重到需要药物治疗的程度,经过干预中心评估后,会转介给医院的精神科。张珂说:“我们现在和华西医院以及一些互联网+医院都有合作,对严重恐艾症者,我们先进行评估,看是认知方面出了问题,还是精神方面的问题,如果已经朝向精神疾病方向发展,会转介给合作的医院或医生。”

  从庞大的恐艾人群中,有些人看到了商机,销售检测试纸的网店非常多,而且销量很高。但尽管恐艾干预中心也需要运营费用,中心也从未涉足试纸销售业务。张珂说:“我们一直没有卖过任何产品,都是中心提供咨询的老师用咨询费贴补给中心,维持着中心运营。”

  而据恐艾中心统计估算,平均每个恐艾症患者大约会花费2000—3000元,用于检测及医疗咨询。恐艾者在医疗机构所作的咨询是概率咨询,医生能告诉他不被感染的概率有多大,但很难消除他们的恐惧。在恐艾干预中心,会通过心理分析,找到他们恐惧的源头。

  ▌被妖魔化的艾滋病

  微博大V“刘大可先生”曾发过一条微博:如果魔鬼要你在艾滋病、糖尿病、牛皮癣、淋巴瘤、白血病和类风湿关节炎之间做选择,你可一定要选艾滋病啊!

  他的理由是:因为现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是全免费的,治疗艾滋病除了按时吃药外啥也不用,而且鸡尾酒疗法可以把HIV病毒永久控制在可检测水平之下,生活质量远远超过上述任何一种疾病。治疗中遇到的最坏的事情不过是耐药和药物副作用,换药就可以了,哪怕换到了不能免费的自费药,一年的成本也不超过4万块,疾病负担远低于上述任何一种疾病。更重要的是艾滋病病因单一,人类政府这种疾病的曙光也明亮的多。

  “刘大可先生”最后也为自己的上述理论给出了一个限制条件:这条微博的“艾滋病”是指“感染HIV病毒”,不适临床上的”HIV病毒感染后的最终发病期。“

  但在当今的社会氛围下,面对这道选择题时,相信鲜有人会选择艾滋病。除了疾病本身带来的躯体痛苦外,艾滋病的社会歧视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于2014年将每年的3月1日定为世界”零歧视日“,号召消除狭隘偏见,维护每个人的权力和尊严。

  艾滋病是一种被妖魔化严重的疾病,过去人们对它的恐惧源于无知,如今则源于信息泛滥。大量对艾滋病危害性过度渲染信息,以及对艾滋病患者施加的道德审判,导致虽然公众对这个疾病已经有所了解,但依旧谈艾色变,并滋生出恐艾症患者这一群体。

  恐艾症患者的一个共同表现就是会反复在网络搜索艾滋病相关信息,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和马丽琴医生对恐艾症者有一个共识:要让他们脱恐,脱离网络很重要。不停在网络搜索艾滋,加其它恐友为好友,加恐友群等行为,都被张珂定为负向引导行为,会加重恐艾症状。

  张珂和陈晓宇希望,能筹办一所康养院,供严重的恐艾者干预调养,要进入康养院,首先要没收手机,与网络隔绝。但他们都不知道,这个康养院什么时候能够变成现实。

  马丽琴主任的愿望是,能抽出时间去读个心理学的学位,可以帮助找到她的恐艾患者,但因为工作太忙,她也不知道这个愿望还能不能实现。她现在只能尽力而为,给出自己的专业建议,尽量打消恐艾者的恐惧心理。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