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科研发现

科学家为9岁女孩定制了一款新药,开启个体化医疗新时代!

举报/反馈
2019-10-15 07:11:09医学界

  Mila今年9岁。

  10月9日,一款为她定制、以她命名的新药milasen,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sen”有“年老的、**的儿子”之意。milasen意为Mila的孩子。

  有评论称,这是个性化治疗的里程碑式突破。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主任Janet Woodcock,发布评论文章《个体化治疗时代的药物管制》。写道:“这里有太多空白。哪些数据是有意义的?试验对象和受益者就这一个人,研发到什么阶段,能用于人体?万一失败,此前的投入怎么算,以后怎么做?谁该为研发埋单?”

  “从明确诊断,被宣判‘无药可医’,到药物研发成功,慢慢好转,只花了1年时间。”Mila妈妈说,“不论外界如何评价,作为一名母亲,我很幸运。”

  活不过12岁

  Mila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

  她活泼好动,性格开朗。2岁半,会滑雪。常和父母一起骑行、远足。

  3岁时,妈妈感觉Mila有些不对劲。她的双脚开始内八字。走路磕磕绊绊,反应迟缓。

  到了4岁,亲朋好友抱怨,Mila脾气大了,动不动就尖叫、发火,“可她原先就是个小天使!”

  5岁,老师示意,Mila可能有孤独症。

  “我觉得不像。她擅长表达,也很合群,有不少亲密的朋友。”妈妈回忆。

  直到2016年,Mila6岁。

  那天,屏幕上正播着她最爱的动画片。爸爸心血来潮,想捉弄下女儿。他拿来一张报纸,在Mila的眼前,来回晃动。

  小女孩愣在那里,双眼都没眨一下。

  “我们突然意识到,Mila看不见了。”妈妈说。

  2016年12月,Mila被诊断为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病(NCL,俗称“贝敦氏症”)。

  这是一种罕见病。在美国,每10万新生儿中,有2-4人患有该病。

  该病源于基因缺陷。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同种类,分为至少10个亚型。

  发病后,患者的大脑无法像常人那样,制造出清除脑细胞垃圾的生物酶。脑细胞垃圾越积越多,会杀死正常脑细胞,从而导致失明、失语,健忘、记忆丧失,抽搐和癫痫等症状。然后进展为瘫痪,一点点丧失呼吸、吞咽能力。

  有数据显示,多数患儿会在6岁左右,完全丧失行动和语言能力。大部分会在8-12岁,告别这个世界。

  绝境处伸出的援助之手

  2017年4月,美国FDA批准一款罕见病药物上市,适应证为2型贝敦氏症(CLN2)。

  它被称为“天价孤儿药”。每盒2.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17万元),每周要用一盒。若患者有医疗保险,每年医疗费用为48.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5万元)。

  但Mila不适合这个药。

  前期基因测序显示,Mila的基因组中,有一个名为CLN7的基因拷贝。医生还发现来自父方的隐性基因。这预示着,Mila可能是CLN7基因突变型贝敦氏症,“这和现有药物的适应证不符。”

  还有个难题待解决。

  要确诊CLN7基因突变型,必须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这一检查贵出天际,且耗时长,需要至少4个月。Mila的病情可能在此期间快速恶化。

  2017年1月,亲朋好友将小女孩的故事,发到社交网站。

  一天晚上,美国波士顿的Cindy Lien医生注意到这则信息。她转发给自己的丈夫,Timothy Yu。

  Yu是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神经学家和神经遗传学家。日常工作涉及自闭症患者的基因组测序等。

  “我们帮帮这个女孩。”他说。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