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心理百态

致6年前的自己:从医是一场马拉松,挺住!

举报/反馈
2019-04-13 00:14:57医脉通

  如果让今天的你,给医学生时代的自己写一封信,你会说些什么?是为当时的热血青年加油鼓劲,还是提出未来在医院生存的建议?抑或是劝当时的自己跳出火海、另谋生路?

  美国女医生Suzanne Koven就曾为“年轻的自己”写过一封信,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亲爱的年轻医生:

  我知道你很兴奋,也很害怕,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你将要在医院度过的艰难时光、你必须掌握的医学知识、你将要为患者生命承担的责任,都有足够理由让你望而生畏。如果你一点都不担心,我反而会担心。

  医学世界里的性别歧视并不鲜见,有些无伤大雅,有些会让你火冒三丈。作为女性,你将面临额外的挑战,我相信你已经有所体会了。在泌尿外科轮转时,你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有点多余,大家默认“有自尊的男病人,都不会愿意让女医生看”。

  更严重的歧视是赤裸裸的薪酬差距。我要很痛心地告诉你,2017年美国女医生的平均年薪比男医生低2万美元,这还是在调整工作时长等因素后的结论;管理岗位上的男性远多于女性,即使在妇产科依旧如此;还有性骚扰,从手术室里的荤话到更严重的性虐待,以至于我们有些同胞无法忍受,从此告别了医院。

  但最大的恐惧,不在外面,而来自你的内心、你的头脑。你可能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制造的恐惧。我从实习阶段直到现在的执业中,一直饱受“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困扰,我耗费了极大的心力,去告诉自己我不是个“骗子”。

  “冒名顶替综合征”并不独属于女性,男医生也可能出现这种不安——觉得自己的成功全靠侥幸,和优秀的同学们相比,自己并没有真的理解凝血途径、打不出完美的外科结、听不出心脏杂音的微妙之处。

  与男医生的不安相比,我们的恐惧感更甚:我们不仅坚信自己的缺点,更会对自己的优点妄自菲薄。

  2016年一项研究显示,受女医生照料的患者转归更佳。这一结果让人们纷纷猜测,为何会如此:是女性更有洞察力、更富同理心,还是更注重细节、更善于倾听,甚至是更善良?我不知道哪个猜测属实,但我切身的体会却是:

  即使我们真的拥有这些优势,也倾向于无视或否认它们,甚至视之为一种负担。我们总是说“无论男女,都有潜力成为优秀的倾听者、富于同情心,这些能力没什么特别。”好像情商高,就意味着智商低似的。

  更早之前,我以为展示出自己强大的医学知识,能改变别人对我的看法。这种信念激励了我刻苦学习,但收效甚微。临床学习第二年时,一位肿瘤科老师提问我一种皮疹的类型,我脱口而出:“蕈样肉芽肿!”这是我少数认识的几种皮疹之一,也是唯一与癌症相关的皮疹。

  我竟然答对了!这让老师、患者和我自己都大吃一惊。但没过一会,这种惊讶和喜悦就被大家忘在脑后了,我还是那只“菜鸟”。

  进入高年级,我更加坚信熟悉掌握临床技能,就是一个医生能力的全部。我兴致勃勃地尝试腰椎穿刺,第一次就完美完成;我申请了胃肠病学专业培训,即使对消化科并不感兴趣,只是觉得会操作内窥镜能让自己更自信。

  在实习的最初几年,我坚信好医生就是要治愈病人。所以每次看到“干净”的胸片、血压恢复正常,都让我欣喜万分。反之则让我忧心忡忡——当急诊科打电话说我的患者又突然来医院时,我总觉得肯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如此。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们不是超人,也不是骗子,既不那么强大,也没那么渺小。我接受了“人必有一死”的现实。我多么希望你,能够跳过多年的煎熬与纠结,直接有这种坦然、谦卑的心态!

  我明白了,没必要与“冒名顶替综合征”肉搏,花更多时间去肯定自己,才对病人更好——发挥我的优势,去幽默地与病人交流,讲讲笑话,知道何时该沉默何时该滔滔不绝,懂得发挥拥抱的力量。每个医生都有他/她的秘密武器,它的疗效不亚于药片。

  亲爱的年轻同事,你不是个“医学骗子”。你有缺点,也有独特的优点,你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令人钦佩的目标感,它们都将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而你作为女性拥有的善感和同理心,只会锦上添花。

  你忠诚的Suzanne Koven

  于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

  人都说“先见之明”,但医生更多的是“后见之明”

  为年轻医生写信,似乎早已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项传统,其重要性不亚于临床技能的培养。

  早在1855年,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哈佛医学院教授James Jackson就曾写过“致初入临床的年轻医生的一封信”,并被收录进1982年出版的文集《给年轻医生的信》中,该书作者是著名外科医生、医学人文学科的奠基者Richard Selzer。

  在这封信之前,Koven就曾给自己做过一枚“时间胶囊”。彼时,她是美国麻省总医院的一名内科主治医生,2017年6月,身为住院医师的她参与了一项“写信给自己”的计划。

  计划要求参与者向6个月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内容可以是此刻的憧憬、学医的焦虑,或任何想说的话。然后信件被封存起来,直到6个月后再返还给写信者。

  当时的Koven既是寄信人,也是收信人。但她坦言,写信时自己很茫然,除了排队领取一套并不合身的白大褂、刚学的结核菌素试验、手忙脚乱的CPR操作,她对医学还一片懵懂。

  而写这封信带给她最大的触动,是当她对行医驾轻就熟后,再看到刚进医院的新实习生,特别是女医学生,能对她们的手足无措感同身受。而没写过这封信的人,可能早已忘了这种青涩的感觉。

  于是Koven便带着自己的回忆,写下了本文开头对年轻女医生的劝诫。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