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买药难,药企生产难,药店销售难,是什么导致了如今的难局

2019-04-10 18:14:32 39深呼吸

点击上方蓝色微信名↑↑

关注39深呼吸,看到不同寻常的医药健康深度内容

买药难?!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开了一堆高价药,真正适合自己病情的廉价药却总是“缺货”;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扰,每次去药店购药都被推荐一堆保健品,真正价廉质优的药品永远与自己擦肩而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尴尬,深夜11点出门,开着车绕了好几圈,愣是没有找到一家夜间售药的药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触,在网络买药,一不留神,就可能陷入一个无解的“连环骗局”……

QJ8678787574

图:quanjing.com

种种事件案例告诉我们,古往今来,“看病难,买药难”就是一大难题,难以破解。

01

患者:药价涨幅猛似房价

对患者而言,想要买到价廉质优的药品无疑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这一局势在2019年变得尤为严峻。

2019年春节后,一篇名为《常用药价格涨幅已超房价,个别涨幅600%!谁是元凶?》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引发热议。随后,不少人发现,原来,眼下国内药价涨幅已经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一般垂直上升,速度就快赶上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事实。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8年底,有些药品涨幅已经高达600%。其中,片仔癀、东阿阿胶、太极集团等至少7家药企更是宣布旗下核心产品上调出厂价或零售价,调整幅度在2.5%到30%之间不等。

涨价

过去三年,个别药品累计涨幅高达600%,涨幅超过100%的更是司空见惯。|图:华尔街见闻

39深呼吸在调查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五年前售价只需4元的阿莫西林,现价已经涨到了18元;某款治疗痔疮的进口药,已经从2018年的60元,涨到现在的120元。

抛开药品价格高的情况,一些廉价常用药还出现短缺现象,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和普通民众反映,很多药品已“一药难求”。

种种现实告诉我们,原本几十块钱就能解决的小病,现在要花两三倍的价格买代替药品来治疗。

中成药

2018年,全国中成药涨价成常态。|图:健康时报

对此,来自北京的小孟感受颇深。春节过后,为了能帮家人买到治疗急性心绞痛的药物——硝酸甘油片,他跑遍了北京各大三甲医院,但皆被告知缺货,最终,好不容易在一家药店买到一瓶,价格却是过去的三四倍。

“同为北京益民药业生产的规格为100片/瓶的硝酸甘油片,其中一家药店价格为16元,另外五家药店价格上涨至30多元,是过去的三四倍。”小孟告诉39深呼吸,不仅药店缺货,社区医院也很难买到,在市面上,硝酸甘油片已经面临断货,而在售的替代药硝酸甘油气雾剂价格也涨到近40元一瓶。

不断高涨的药价以及无限期断药的现实,引得小孟唏嘘不已:对于普通人而言,买药已经如此折腾,随之而来的生活可想而知,实在太艰难了!

实际上,面临这一窘境的不止小孟一人。

小彭最近也很茫然,不知道什么缘故,她跑遍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也没能买到过去很常见的用于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某进口品牌他汀药。

“不仅这家医院,周围的医院都缺这种药,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所谓的‘4+7’带量采购政策。”医生说,今年进口他汀药在医院的销售量与往年相比会有所减少,医院已经不再集中采购。

“如果实在着急,可以选用其他仿制药代替。”小彭如此复述医生的话,她知道,医生口中的仿制药,是指在剂量、作用及适应症等方面与之前所购药物相同的一种仿制品。

仿制药是否真的会与原先的进口药一样,这一问题的答案,小彭无从得知。她只知道,仿制药最大的优势无疑是价格,但价格相差悬殊,很可能会出现药效的隐患。

02

药企:这个锅,我们不背

其实,“买药难”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不是药神》中对于这一话题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不想死,我想活着”、“他们吃不到天价药只能等死”、“他才二十岁,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么错”等语句的描述更是鲜明透彻。

为何会出现“买药难”的现象?

很多人直接将问题的矛头指向企业。在他们看来,在医疗药品行业中,药品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不假,但完全治愈疾病以及缓解部分症状却不是制药企业的终极目的,毕竟,药厂也是企业,他们需要的是盈利。所以,药企很大程度会成为“买药难”的帮凶。

针对此观点,浙江京新药业OTC事业部总经理罗明华表现得多少有些无奈,他直言:药价高和买药难的问题并不是药企从中作祟。

“药企也很难!”罗明华叫苦不迭,他告诉39深呼吸,市面上的廉价药并非企业不生产,只是原材料短缺,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感冒药涨价

有机构总结了感冒药涨价的6个原因。|图:前瞻经济学人APP

一方面,药企生产药品需要对外采购原材料,而原材料的匮乏,必将导致药企无法生产对应的药品。

另一方面,药企生产一款药品,需要支付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员工成本等多项成本。而随着全国物价的上涨,生产药品的成本也在增加。例如,2018年儿童药扑尔敏原材料的价格就从200多元一公斤最高涨到两三万一公斤。为了使企业正常地运营下去,企业不得不抬高药品价格。

stock-image-140944390-xl-2015

扑尔敏,即马来酸氯苯那敏,主要用于鼻炎、皮肤黏膜过敏及缓解流泪、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图:originoo.com

此外,对于所有药企而言,要想研发一款新药无疑是一个漫长又充满跌宕的过程,更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数十年的研究论证立项、上市前的各种临床实验、适应症上报审批等一系列的挑战,这些绝对不是所有制药公司能够承担得起的代价。

新药研发

新药研发全流程。|图:亿欧

以儿童药为例,由于儿童药面向的群体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为了让孩子能顺利将药服下,以及尽可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有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口味则成为药企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而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需要儿童药制造企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费用来研发生产出真正适合孩子的药品。

“每片药的背后蕴含着技术含量、人员工资,国人往往只关注药品本身而不关注背后的价值及成本,这对企业而言并不公平,”在飞龙医药控股集团副总裁孙大正看来,遭受“一药难求”这种现象困扰的不止老百姓,药企也很无力。除了原材料、生产成本及研发风险的制约,药企还得面临流通领域的不公平、不公正。

孙大正介绍,药企在流通环节就吃过很多“哑巴亏”。“老百姓埋怨药品贵,就把药企一起骂了,其实,很多药企只是在进行正常的商业盈利,药品贵是源于‘多票’的流通环节。”

多票制

“多票制”VS“两票制”。|网络图片

事实也是如此。据39深呼吸调查发现,其实,药品出厂价并不高昂,一片药品成本价只有几分钱,但最终到达患者手中会上升至几块钱,甚至几十块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过往的销售环节中,药品通常在流通过程中经常出现四票、五票甚至七票、八票的中间环节,而在经历流通环节的层层加码后,药价自然会比原始出厂价格高出好几倍。

一边是百姓的“救命药”,一边是药企的长远生存,摆在患者面前的是亘古不变的购药难题,而摆在药企面前的着实也是一场硬仗。

03

零售药房:销售药品是唯一盈利模式

对非临床专业的普通人来说,想要买到质优价廉的药品,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登天。

毕竟,患者购药行为并非与企业直接进行。当药品出厂后,还需要通过无数中间环节,存在着诸多销售渠道,例如药店。一般情况下,药品需要经过药店销售后才能到达终端客户,而在此过程中,药品价格也势必会进行一些微调。

QJ9123987094

图:quanjing.com

对此,小萌深有体会。在她看来,如今,走进一家药店就好似步入一个传销据点一般。她记得,某次路过药房想去买一支惯用的酮康唑乳膏,谁知,自进入药店大门开始,就深感自己陷入了一个深深的圈套中。

“在我说完自己的买药需求后,店员并没有给出我常用的酮康唑乳膏,而是从柜台下拿出一支金碧辉煌的盒子,只见那个盒子闪着金色的光,看上去就价值不菲。”小萌说,随后,店员便开始卖力吆喝,自己推荐的药疗效有多好,价格有多便宜,但在我问到价格时,她却说35元。

这一价格是平时所用的酮康挫乳膏的十几倍,小萌一时间难以接受。但店员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立马投来鄙视的目光,摆出资深讲师的姿态,科普、游说、讨好、劝诫……各种阵仗一一上演,引得其他顾客侧目,最终,受迫于颜面小萌只得乖乖掏钱、买单、转身、离开。

“我虽然不懂药理,但是我知道,同样的成分,疗效肯定都差不多。我是要多花30块钱买个盒子吗?”小萌自嘲:自己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店员的套路。

而在购药时,小萌也发现,同一类药物在药店柜台,多则能找到十几种不同厂家、规格的产品,售价各不相同。其中,除了一两种来自大厂家外,大部分都是“杂牌军”,有些小品牌的药物价格却与大品牌相当,甚至更高,药店店员往往也是更愿意推荐此类药。

买药

去药店买药,你可能需要蹲下来。|图:微博 @经济参考报

药店为何会采用这种销售模式?

对此,某业内人士告诉39深呼吸,很多老百姓埋怨“买药难”,以为药店赚了很多钱,这是一种误解。近年来,药店门面租金、人力成本上涨,各种办公用品价格逐年上升,运营成本比以前更高,导致药店的业绩增长乏力。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实:据不完全的统计,现下,大批量连锁药店中,有40%以上药店处于亏损状态。

而药店本身就是企业,理所当然,要想生存就得以盈利为导向,为了改变亏损的现状必然要在药价上做文章,故意向患者推荐高利润的药品。而且,广受患者信任的药店执业药师,也因为要承担药店平台90%的销售任务,为了绩效和个人收入,往往会陷入只向消费者推荐毛利润高的药物的“怪圈”,而普通店员,就更不用说了。

殊不知,如此只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要知道,在国外,药师需要承担多种职责,包括释并能配制处方;正确评价处方和处方调配中的药物,如药物的安全性、生物等效性、理化稳定性、配伍禁忌等;定期向社区群众介绍新药、药品不良反应等信息,宣传防病治病等知识;对非处方药的销售进行指导……

“从目前连锁药店的生存现状来看,销售药品是目前唯一的盈利模式,聘请的执业药师都是以销售额来考核绩效,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百通世纪药学事业部总监王震说,目前,药店零售更强调“经济效益优先”。

药店销售规模

2009年-2017年全国药店行业销售额及增速。|图:中国产业信息网

可以预见,这样的模式势必会导致卖药不单单为了治病救人,而是更看重利益,如此,只会扰乱市场规律,加重企业间恶性竞争的趋势。

这就如同耳熟能详的银子故事,如果每个人都用真银子交易,有些“聪明人”拿不纯的银子交易,结果便没人愿意拿真银子交易。要规范市场秩序很难,但要扰乱市场却很简单,要想解决老百姓“买药难”的这个问题,就得先规范整个医药零售市场秩序。

04

现实:廉价+有效=悖论

威廉·奥斯勒曾经说过,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从本质上来讲,治病救人是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而卖药者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去展现人文关怀和有温度服务的一方。但现实,确是与此大相径庭。

当然,为了改变“买药难”的现状,为了使卖药者重新散发人文关怀,国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药品改革。过去一年,医药行业重磅政策频出,两票制、4+7带量采购、药占比、药价谈判……无不在说明同一个趋势:药价要降低,要让患者得实惠、降负担。

中国政府网

2018年10月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一篇题为《药品贵、看病难?国务院开出这些“方子”》的报道。|图:中国政府网

但事物具有两面性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在一片叫好声之中,不少人还是会发现,药品价格在一片降价的吆喝声中最终依旧进入猛涨态势。

对于这一态势有人唱好也有人唱衰。广誉远董事长张斌就言简意赅、斩钉截铁地对39深呼吸说道:“在医药领域,一分价钱一分货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身患疾病的患者来说,好疗效的药品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廉价药。未来,高品质的药品一定是大势所趋,又廉价又有效的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个悖论。”

“这就好比喝一瓶茅台酒要2000元,穿一件好衣服2000元,喝了酒对身体没有任何益处,穿衣服各有各的品味,人们都舍得喝舍得穿,但在提到药品的时候,花几十元都觉得很贵。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药价昂贵,而是个人消费理念的不同。”

张斌说,放眼全世界,中国药价并不昂贵,对比日本、韩国等国家,同样的药,其他国家往往会比中国贵出三四倍,但是外国人还是很喜欢购买,这是为何?主要是因为国人相信其疗效。

然而,对此观点,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在该人士看来,与国外药品价格相比,国内药品价格确实比较便宜,但这忽略了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消费水平与经济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

消费

2012年全球各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与医药消费情况。|资料图片

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而在2017年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约为1.7万美元,韩国约为1.65万美元。

所以,不难发现,无论是基于药企的研发难点亦或是药店的利益考量,再或者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现实,患者“买药贵、买药难”的现象,都有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原因,也是由国家目前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和局限性所导致。

虽然就目前形势而言,短期内想要缓解患者“买药难”的情况,就好比将森林种遍撒哈拉沙漠一样,长路漫漫,荆棘密布。但是值得期盼的是,随着我国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成立、医保局的建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进行、4+7带量采购政策的出台……相关部门的种种努力仍在进行中。

39深呼吸坚信,希望,就在脚下,未来,仍然可期。

(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