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硕士毕业论文被曝抄袭国自然,学术乱象何时休?

举报/反馈
2019-04-01 13:48:00医脉通

  3月27日,一位自称云南财经大学教师的网友@科研狗的基金梦在微博发声,指责湖南大学硕士刘某某论文剽窃,且剽窃的是有保密规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严重影响其博士论文的重复率及学术声誉。

  28日,@湖南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已成立工作组展开核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近日,这件特殊的论文剽窃事件在医学学术圈里也掀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事件真相尚未明了之前,笔者不想对相关当事人做太多的舆论绑架。纵观现在的很多爆料事件,比如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聊城“假药门”事件,往往在调查之后,都会出现惊喜大反转。所以笔者对这两个作者暂不做任何评价,在这里只是想通过这次事件来揭示一些普通医疗工作者未必能了解到的学术圈乱象。

  乱象一:“高徒出名师”

  国自然基金、科技相关奖项的评审虽然指定了评审专家,但是很多专家都是由底下的学生代劳。实际上很多时候,在我国的学术圈里流行的是“高徒出名师”,大多数著名的教授都有很多个学会、协会的头衔,同时还有相关的行政事务,导致他们都很忙,很多人连自己的学生是谁都不知道,哪里有空去评价那些标书。

  很多时候,国自然基金的初审、科技进步奖的审查都是把相关的账号、密码给自己的学生,然后自己大致看一看,最后把审查的酬劳一收就完事了。这里就出现问题了:学生可不可以看到他人的国自然?当然可以了,不仅如此,如果负责审稿的学生不注意的话,可能相关的审查内容连自己的师弟、师妹,甚至同学都能看到。假如这个时候某个人着急毕业发文章,大段抄袭他人内容的情况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毕竟,国自然当年的内容是不会出现在知网抄袭对比文本库里的。

  乱象二:影响因子越高越好,内容审查不够

  我们国家好多院校对于科研论文的发表,长期以来强调的是:影响因子越高越好,期刊分区最好中科院一、二区,对于文章内容的真实审查不够。

  我们国家在国际医疗圈里是出了名的论文“造假大国”,更是论文造假强国。据笔者所知,很多高等医科院校也是在2014-2016年德国Springer大撤稿之后才开始重视论文自审自查的,很多学校连论文查重系统都没有。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面都是“天下论文一大抄”,抄完能顺利毕业就拉倒了。可能因为社会体系越来越发达,现在,整个社会的学术氛围形成一种这种风气: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能发表文章就是好事,假的文章不被查出来也算有本事。正是这种思想在作怪,导致很多人对文章造假的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认识造假的危害,导致学术文章的剽窃、抄袭屡禁不止。

  乱象三:惩处力度不够

  用一句既往亚洲首富的名言来说,在我们国内,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我们国家对于抄袭、造假的惩处力度不够,是导致大家造假有恃无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细数一下:

  1. 当年的芯片造假案,当事人拿个Motorola的芯片把品牌logo找几个农民工打磨掉,就成自己的科研成果了,然后申请了科技进步奖,最后东窗事发。笔者最近一查这个造假的始作俑者,似乎混得越来越好了。

  2. 近期的“千人计划”专家实名举报”长江学者”案件,这个被举报的学者,既往多个文章都被挖出图片是假的,被举报的研究也被国内外的同行认定存在重大造假嫌疑,然而,最后校方给了个和稀泥式的结论就不了了之了。

  再结合对比一下相关国外的报道:据美国侨报网引述路透社报道,美国联邦司法部26日披露,杜克大学同意支付1.125亿美元来了结由检举者所揭发的科研作假案件。原因是该校一名前技术员在联邦研究经费的申请中使用了虚假数据。举发这一丑闻的是前杜克实验室的一位分析师,该分析师说,杜克大学知道波茨-康德为获得国立卫生院和环境保护局等机构的研究经费而使用假数据。杜克校长Vincent Price 在声明中表示,学校必须承担起责任,承认在科研诚信监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国家哪个学校的雇员敢造假,如果政府单次处罚学校8亿人民币的话,我想造假应该没什么人敢了。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