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科研发现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122名科学家联名谴责

举报/反馈
2018-11-27 07:28:23医学界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深圳诞生,而后122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谴责。

  11月26日上午,人民网报道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这一事件引发医学界的强烈关注,并伴随业内人士的质疑和批评。

  蹊跷的医学伦理文件

  最大的争议聚焦于医学伦理问题。

  随后,网上开始流传一份《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下称和美妇儿)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申请通过表格,其中项目名称为“CCR5基因编辑”,项目时间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并附有申请人贺建奎的电话,经确认为本人。表格后也有伦理委员会多名专家签章。

  “医学界”为核查网传信息真实性,第一时间联系了和美妇儿的前医务部主任秦苏骥。

  秦苏骥介绍,2017年3月其正在深圳和美医院工作,职务是医务部主任,同时作为和美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但他表示,自己没有参加过这个会议并且也没有任何与此会议内容相关的任何印象,文件中也无他的签名。

  秦苏骥还证实所有签名者均确有其人,然而在访问了部分签名者后,得到回应是笔迹是真实的,但对此事件确没有任何印象。

  还有细节佐证,试验登记中所显示的伦理委员会署名为“huanghuafeng”,经证实为和美妇儿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黄华锋,名字在文件签名中亦有出现。

  秦苏骥质疑,黄华锋只是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委员,“并非主任或副主任委员,无法代表委员会”,表示“蹊跷”。

  经查询,这份资料的来源可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英文页面之中找到,且项目显示通过。

  但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文版的项目查询页面上,这项编号为ChiCTR1800019378的项目消失。

  多方回应“不知情”,将启动调查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总经理程珍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该项目不是在医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医院出生的,医院和贺建奎没有过合作,正在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

  与此同时,深圳卫计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表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随后启动了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

  南方科技大学官网亦在晚间发出消息称,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一事“深表震惊”,学校已了解情况,召开学术委员会进行讨论。

  一、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二、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三、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同时提到,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

  然而根据试验注册登记显示,这一项目开始于2017年3月,彼时贺建奎仍在南方科技大学工作。

  医学界多次拨打贺建奎电话,均未接听。

  充满争议的CCR5基因编辑

  医学伦理质疑之外,对基因编辑技术切掉CCR5也存在着争议。

  122位科学家在新浪微博“知识分子”账号上发布联合声明,对“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强烈谴责。

  声明称,“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我国著名学者今天饶毅通过《知识分子》公众号表态:“已知CCR5缺失导致心血管异常。”

饶毅给出证据证明CCR5缺失可导致心血管异常

  此外,《环球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在报道中援引美国基因专家的意见称:“没有正常CCR5基因的人感染某些其他病毒和死于流感的风险更高。”

  那么,编辑掉CCR5能防HIV吗?也不能。

  HIV病毒有不同的毒株,据专攻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博主“子陵在听歌”介绍,敲除CCR5对中国目前流行的HIV毒株没有保护作用。

  另有业内研究者称,如果敲除中国流行的HIV毒株的对应基因,人可能会死掉。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CRISPR-Cas9本身还存在着“脱靶”问题,尽管本次试验的PI贺博士宣称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国际上,“脱靶”仍然是该项技术正在攻克的难关。

  “脱靶”是什么?

  如果简单一点描述,我们可以将CRISPR-Cas9技术想象成射击基因的“霰弹枪”,尽管每一次研究者想要打中的是某些目标基因,但是分散的霰弹会不可避免打中一些非目标基因,有可能造成无法预计的变化。

  如果这次对胚胎的编辑像国际平均水平一样出现了“脱靶”,那么胚胎中一定有一些非目标基因被“不可控”的切除。这个效果在两名被生下来的人类身上会发生什么远期效应,依然未知。

  此外,这次出生的两名受试者中,其中一名虽然遭到了“基因霰弹枪”的射击,被编辑了基因,但是却没有成功的敲掉CCR5,她被敲掉了什么,又要承担怎样的风险,现在还未知。

  疑点重重,贺建奎将如何回应?

  争议爆发后,负责贺建奎媒体的负责人陈远林表示,现在贺教授不接受媒体采访,过几天统一回应。对于此例研究,更多信息不能透露,这个实验不是因为母亲有艾滋病,也不能透露婴儿是在哪个医院出生的,因为个人隐私不能说太多。

  贺建奎将如何公开回应这一争议,目前还不得而知。

  医学界查阅发现,2017年初,贺建奎曾受邀参加伯克利基因编辑闭门讨论会,会中他做了一个题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的报告,随后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尚待解决》科学网博客中写道:

  “目前用于人类生殖目的基因编辑尚未解决科学上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脱靶和嵌合体。在解决好以下的安全性问题之前,进行人类生殖目的的基因编辑是不负责任的。”

  至今为止,针对项目本身依旧疑点重重,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被理清。而最为核心的一点是,这一科研项目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审核流程进入临床试验的。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