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糖友中有效控糖率不到13%,“甜蜜陷阱”该如何应对?

2018-11-21 18:06:50 39深呼吸

点击上方蓝色微信名↑↑

关注39深呼吸,看到不同寻常的医药健康深度内容

如果说不发生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终极目标的话,那么,不扎手、不吃药、不打针,则是中国1.14亿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人的日常三大期待……

来自患者的三大期待

刘希、张琪、郑楠都是有着5年糖尿病史的患者,这些年来,他们饱受糖尿病的折磨。如何才能减轻糖尿病带来的痛苦?在谈及对治疗糖尿病的期待时,他们达成了共识。

「最为理想的状态就是从此告别扎手指、吃药、打针。」对来自山东青岛的刘希而言,按时吃药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每天,一日三餐,餐前、餐后,她一共要吃6次药。打针更是痛苦,刘希是I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必须通过体外注射胰岛素以维持生命。

所以,再也不扎手、不吃药、不打针是她最为期盼的事。但,如果这一愿望实现不了呢?

「退而求其次,我觉得最能接受的是吃药。」来自四川成都的张琪想了想,如果必须要选择一个,那么,她更愿意吃药。患病5年以来,每天扎手指测血糖已经让她的右手食指起了板结,影响到神经末梢,失去了知觉。

QJ8820811090

「扎手指」采的是毛细血管末梢血,即指尖血糖。|图:quanjing.com

如果以上两个愿望都实现不了呢?

「如果前两件事都不法满足,能不能给我最大限度地提供些便利,比如吃一次药、打一针就可以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每天重复吃药、打针,已经对来自湖北武汉的郑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今,郑楠只要少吃一顿药,少测一次血糖,就浑身不自在,感到莫名的焦躁。而自从确诊为糖尿病后,郑楠也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每天想到的是只要血糖保持稳定即可。如此,多少有些无奈。

事实上,有以上期盼的不仅刘希、张琪、郑楠三人。在当前社会,糖尿病及其带来的痛苦已经成为上亿国人的困扰。正如2017年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调查研究所表明: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已经超过1.14亿,占人口总数的11.6%,相关疾病死亡人数每年超过100万,40岁以下人群患病率高达5.9%,男性高于女性。

更为严峻的是,目前,我国约有4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63%,只有不到13%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实现有效血糖控制。

 

Nm0cU7qn2fOyNgL2GFeVpfbxOI4SlkKsylebTyEwfuNCBgAAdwIAAEpQ

30多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走势。|图: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无数人深受其害,由此可见,抗糖已经变得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黑科技助力摆脱扎针痛苦

怎么办?

其实,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也不必过度恐慌。事实上,在多种黑科技诞生后,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例如,当下,扎手指在很多场景中已成过去式。

过去,对来自安徽芜湖的28岁女孩王蒙而言,每天必须承受至少5次的扎针,这不仅是对身体的摧残,更是对心理的一种折磨。

「在确诊后,每次注射胰岛素我都觉得像做贼一样,从不会在公共场所注射,很在乎旁人的眼光与议论,每次看见有人在窃窃私语,我就觉得他们好像在说我是吸毒者。」此外,每天早中晚3次扎手指已经让王蒙痛苦莫名。

「你可能无法想象,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看到针头就想吐。」王蒙在确诊为患有1型糖尿病至今已长达5年之久。刚开始,她曾痛苦过、抑郁过、挣扎过。但最后,只能接受。

QJ8445445657

指尖的神经末梢丰富,特别敏感,比手指其他部位痛感更强。|图:quanjing.com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针刺入体的痛苦,王蒙试过许多市场上的「黑科技」。据其介绍,与扎手指相比,这些黑科技较为便捷,只要随时拿出来扫一下,就能即时知道血糖的情况。

「如果数据显示箭头在走低,我就会及时补充食物,这样不会频繁低血糖。如果显示血糖高了,我也会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或胰岛素的用量,这样的结果让我更愿意随时监控自己的血糖情况。以前只能通过测手指血的时候,我对了解自己实时血糖情况是极端排斥的,因为那意味着要更多次地扎手指……」

在一定程度上,黑科技的确给王蒙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并有利于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据39深呼吸(ID:shenhuxi39)了解,近两年,市场上的确出现了较多针对血糖监测的黑科技。

例如,早在2014年,谷歌「智能隐形眼镜」项目中就包含了通过泪液检测血糖的智能接触式透镜。

2016年7月,雅培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上市批准,可以动态葡萄糖图谱能直观展现个体日常的葡萄糖变化,以及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变化趋势。

2016年9月,FDA批准了来自美敦力的MiniMed670G组合闭环系统。这款设备看起来像智能手机的人工胰腺设备利用无线链接胰岛素泵和血糖监控传感器,可以自动监控和管理胰岛素的输注。

可以肯定,如今黑科技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患者扎针的痛苦也有望成为过去式,但其精准性到底能否具备足够的临床价值,并满足患者的全部诉求,还需一线医生的认可及市场的验证。

药物需求催生市场

既然可以摆脱扎针的痛苦,不吃药是否也有可能?这个愿望在当下着实有些困难。但也不必沮丧,至少,少吃药,还是可以实现的。

为满足上亿患者的诉求,药企不断投入到创新药物的研发中,众多新药的上市给不少患者带来了希望,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约688亿美元,2018年预计未来5年糖尿病用药市场增速仍超过10%。

而Fiercepharma2016发布的《全球十大糖尿病药物》显示,糖尿病用药市场将主要由诺和诺德、赛诺菲、默沙东、礼来、阿斯利康、强生等医药巨头控制。其中,诺和诺德在2017年的糖尿病市场份额为27%;2017年,礼来旗下品牌Trulicity、Basalgar以及Jardiance销售额上升,公司糖尿病药物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赛诺菲每年在糖尿病市场能创造超过40亿美元的收入。

微信截图_20181121145926

2017年,成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前十国家及相应医疗支出。|图:IDF Diabetes Atlas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市场上,胰岛素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临床上共有五种类型的胰岛素制剂:

速效胰岛素一般会在几分钟内开始起效,可以持续血糖稳定2-4个小时;常规/短效胰岛素一般在30分钟内开始工作,可以持续血糖稳定3-6个小时;中效胰岛素一般在1-2小时内起效,可以持续血糖稳定时间长达18小时;长效胰岛素一般在1-2小时内起效,可以维持血糖稳定时间在24小时以上;超长效胰岛素一般在一到两个小时内开始起效,可以持续血糖稳定时间在42个小时。

但尽管胰岛素系列产品不断进化,传统针剂类胰岛素因为要注射的缘故,依旧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提高药物依从性,让患者更有效控糖,口服胰岛素一次又一次在挑逗着药企的神经。

事实上,对于口服胰岛素的探索,业界一直在进行。上世纪20年代,现代糖尿病学创始人Joslin博士首次尝试研发口服胰岛素,然而,在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中,口服胰岛素的研发一直历经着挫折和失败。

2013年,胰岛素巨头诺和诺德曾高调宣布投资近40亿美元研发口服胰岛素,豪言将给糖尿病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并提出在8-10年内上市的计划。但到了2016年10月,诺和诺德宣布终止对口服胰岛素的研究。这一结果无疑给口服胰岛素探索蒙上了一层阴影。

 

微信截图_20181121170518

胰岛素常规治疗路径。|图:《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谈及口服胰岛素的市场前景,某医药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39深呼吸(ID:shenhuxi39),近几年,多家药企都想在口服胰岛素市场中分一杯羹,但口服胰岛素的推广之路并不顺畅,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回报长周期性给投资者和从业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有不少投资人甚至不相信口服胰岛素真正实现的那一天。所以,未来口服胰岛素能否出现,将牵引所有药企的神经。」该人士说道。

除了口服胰岛素,由于在患有糖尿病后,还有可能引发如失明、肾脏损伤、心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所以,药物治疗中对并发症控制和改善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预防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当下,糖尿病用药市场已经成为一大香饽饽,成为诸多药企哄抢的对象。

手术应对甜蜜陷阱

糖尿病是一个非常甜蜜的陷阱,也是一个无形的杀手,且还处在不断增长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治糖尿病就成为众多糖尿病患者和潜在患者最为期盼的愿望。问题是,除了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外,这样的愿望在现实中是否有可能达成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告诉39深呼吸(ID:shenhuxi39),糖侵润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是能量的最主要来源,但在某种程度上糖也会使得人体受到损伤,尤其是血糖较高的时候,身体就会变为贫瘠的土地,且越来越干旱。而一旦出现这一现象时,往往难以治疗。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想要去拔牙,医生往往不敢拔。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想要做白内障手术,医生往往也不敢动。所有涉及到出血性手术的,必须要先将患者的血糖恢复到相对正常值才可以实行。此外,正如我们所熟知,在中国,糖尿病已经成为肾透析的主要原因,无数可治性白内障已经因为糖尿病而转化到眼底病变,甚至失明,较多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也已经出现问题……」

宁光教授坦言,在当前形势下,糖尿病防治形势堪忧。

I2vAme0hZtdSWui4rwRpJzHBO1oju-SmUD85JmoIu6boAwAA_QIAAEpQ

糖尿病的并发症。|图:默斯肯

难,不代表不可能实现;堪忧,不代表不存在幸运者。王伟就是所谓的幸运儿。

2017年上半年,来自河南郑州的王伟工作量较过去有了明显增加,总得加班至深夜,以至于每次睡觉前总觉得头晕眼花,仿佛下一秒就会休克。不仅如此,晚上开车也总是觉得视线越来越模糊。

「在多次出现这样的现象后,我去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判定我是糖眼的前兆。」在确诊后,王伟开始将一天测5次血糖纳入了日常行程。

「这是最痛苦的体验。」坚持了一周,王伟实在无法忍受。为了免受扎针的摧残,他迫切需要更为直接的治疗方式。幸运的是,在反复询问后,医生告诉他,对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通过代谢手术可以使血糖回归正常水平。

何为减重代谢手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张频教授告诉39深呼吸(ID:shenhuxi39),减重代谢手术方式有多种,如胃束带、胆胰十二指肠开关术、袖状胃切除手术、胃旁路手术等,但目前常用效果、安全性较好的为袖状胃手术和胃旁路手术。

「胃旁路手术是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微创手术。对患者而言,手术以后对营养素吸收的难度比较明显。而相比之下,袖状胃手术简单,从目前整个趋势来看,做袖状胃切除手术的医生越来越多。但胃旁路手术对糖尿病治疗效果比袖状胃切除术好,特别是在长期疗效方面比较显著,是目前第一等级的减重代谢手术,效果是得到国际公认的。」张频教授说道。


2_66

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是一种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的手术。|图:39健康网

但由于减重代谢手术难度较大,目前该手术仅在三级甲等医院或部分二级医院进行。张频教授称,该手术具有一定准入门槛,会有专门的质控中心对医院进行审批,而除了质控中心认可的医院外,新申请做该手术的医院,还需要进行考核。

当然,该手术也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张频教授直言:

BMI指数(Body Mass 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大于等于32.5的患者,要积极手术;

BMI指数在27.5到32.5、患有2型糖尿病、经药物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难以控制血糖、且出现两种以上代谢综合征或合并症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

年龄为15至70岁的患者可选择该手术。

为了最大程度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痛苦,业内无数专家都在不懈地努力。未来,怎样的科技会引领市场潮流?怎样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怎样的手术可以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新糖时代,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你是否已经得享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利?未来又能否实现最根本和最迫切的愿望呢?

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标准答案,但值得你和39深呼吸(ID:shenhuxi39)一起关注、期待!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除专家姓名外均为化名)

丨本文指导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宁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张频教授

(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