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同行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医路同行

广东省医疗技术、质量双提升,来看看“登峰医院”都有些啥“登峰技术”

举报/反馈
2018-08-01 02:57:4839健康网

  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广州举办了“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专题发布会。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刘冠贤与广东省四家代表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掌舵者们介绍了双提升的“广东经验”。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医疗的可及性明显增强,广东省这些医院所取得的成绩正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国医疗技术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郭燕红指出,从整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医疗质量呈现出“四升一降”的变化趋势,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住院死亡率持续下降。我国专科发展和医疗技术能力呈现“两平衡、四提升”的良性态势。“两平衡”是指区域间技术能力和专科间发展更加平衡。“四提升”是指临床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重点疾病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专科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大事件医疗救治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医疗质量和专科能力的提升最终体现在医疗技术上。目前,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趋势:

  一是微创、无创技术快速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发展呈现出“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的趋势。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微创、无创技术降低了手术风险,患者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是国际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目前,我国微创、无创技术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专业。一方面,内镜、介入等部分技术已经达到或领先于国际水平。另一方面,胸腔镜、腹腔镜、消化内镜、支气管镜、血管介入等微创、无创手术已经普及到了县级医院。超过50%的县医院也可以开展胸腔镜手术,有6千多所医疗机构可以开展消化内镜的诊疗,基本实现了县级医院的全覆盖。

  二是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

  数字技术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医疗领域也不例外。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和3D打印技术已经在骨科、心外科、胸外科等领域广泛应用,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已经在病理辅助诊断、影像辅助诊断等方面崭露头角,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远程会诊系统已经广泛建立,让人民群众可以就近接受大医院专家的会诊。

  三是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日臻成熟。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基因、环境等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逐步明确,为精准化、个体化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基础。目前,循证医学、多学科协作诊疗等新的模式广泛开展,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诊疗,基因检测、靶向药物等精准治疗技术已经在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中广泛应用。

  四是以器官移植为代表的器官功能替代治疗取得显著成效。

  特别是人体器官移植,我国于2015年成功实现了移植器官来源的转型,所有移植的器官均来源于公民自愿捐献。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符合国情、社会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并实现了器官移植的量、质双升。

  2015年,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是2766例, 2016年达到了4080例, 2017年达到5146例,年均增长的速度已经超过20%,捐献例数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今年上半年的捐献例数又有提升,今年前6个月我国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已经达到了2999例,近3000例。全年有望突破6000例。

  2017年,我国具有器官移植医院资质的医院已经达到了178所,实施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6万例,在这1.6万例的器官移植手术当中,86%的器官是来源于公民逝世后的自愿捐献,14%是来源于亲属间的活体捐献,我们的手术量也居世界第二。而今年前6个月,我国已实施器官移植手术达到919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8%。

  我国肾脏移植术后1年、3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7.91%、92.65%,美国为96.4%、91.5%。我国肝移植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75 %、71%,国际上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6%、71%。

  截至2018年7月25日,全国施行多器官联合移植如心肺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等共861例。

  我国器官移植事业不仅手术数量节节攀升,手术创新及诊疗技术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顶天”+“立地”,广东省居民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发布会上,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刘冠贤介绍了广东提升全省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他表示, 广东医疗卫生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致力打造“顶天立地”大格局。“顶天”就是“建高地、登高峰”,通过重点建设高水平医院、高水平专科,提升我省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立地”就是“强基层”,通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建高地"方面,“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建设了10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位居全国第三。2015年12月,广东省启动建设“卫生强省”工作,配套下发“构建医疗卫生高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前沿技术、高级人才等为重点,推动建设30所医疗技术精湛、科研实力强的高水平医院,推动建设10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打造高水平学科群,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全面提升。

  “登高峰”方面:201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分3年投入60亿省级财政资金,通过整合资源、改革创新、内涵发展,集中力量重点支持若干家医院,进一步提升临床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疗水平。

  “强基层”方面:广东省启动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三年攻坚战,在统筹112亿元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17-2019年各级财政再统筹500亿元实施七大类18个项目,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通过持续努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均等可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双提升。

  经过不断努力,广东省居民健康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医疗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无论在专科层面,还是专病层面,住院死亡率在持续下降,全省三级医院的二级科室设置率、平均住院日、输血反应、微创手术比例等质量指标均在全国前列。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约5万家,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41张,2017年病床使用率84%,比2016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17年平均住院日为8.7天,比2016年下降0.1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门诊总诊疗人次达8.4亿人次,出院1632.5万人次。

  “登峰医院”的“登峰技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开启器官移植“热时代”

  在传统移植技术体系下,在器官获取、保存及植入等过程中,器官处于“无血流供应”状态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并不可避免地遭受缺血、冷保存及再灌注的损伤,是影响移植疗效乃至移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全球科学家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收效甚微,因为没解决其根本问题——器官缺血。

  2017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术,至今已成功开展了19例,达到了器官在生理状态下的理想移植。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为0,肝损伤指标下降86.1%,《美国移植杂志》评价这项技术“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器官移植将进入热移植时代”。

  “神桥”——神经缺损修复之利器

  全国每年因意外伤引起神经损伤的有40至60万人,但修复材料长期紧缺并被美国垄断。刘小林教授率团队攻关,国内率先研发新型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指神经缺损患者使用“神桥”6个月后单丝触觉优良率达到94.44%,两点辨别觉优良率为66.67%,达到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水平,全国123家大型医院在使用“神桥”,直接受惠患者超过2000人,终端经济效益过亿元。

  向世界展示腹膜透析“广州模式”

  腹透作为终末期肾病的居家治疗方式。中山一院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腹透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0.14~0.16次/病人年,五年生存率64%,均居于全球领先;

  然而腹透在中国各地区发展尚不平衡,尤其边远地区,腹透开展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改善和提高。

  如何使较多的边远地区终末期肾病患者能够接受腹透治疗,并获得良好技术存活和患者生存率?2008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腹透中心中山一院肾内科创造性提出并实施“腹透卫星中心”模式,将先进腹透技术经验推广至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511家县级医院,培训医护人员4500多名,带动基层腹透水平提升。

  该模式的创新及实施效果得到国际著名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Bargman盛赞其为“广州模式” 。

  近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新技术382项,填补55项国家级以上技术空白,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级指南、专家共识100余项。

  广东省人民医院

  成功实施亚洲首例胎儿宫内心脏手术

  先心病是排在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疾病,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广东省的发病率为11.3‰。

  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华南地区危重先心病救治中心,救治了大量危急重症患儿。自2004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胎儿危重症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目前已成功完成1200多例重症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一体化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成为全国胎儿心脏病一体化诊疗示范单位。

  随着先心病治疗技术的进步,大多数先心病患儿经治疗后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年限。但是,复杂先心病的宫内流产或死胎率高,出生后治疗效果较差等因素显著影响了患儿的生存率。研究表明宫内治疗能够救治部分复杂先心病患儿,改善生存。

  2016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率先在亚洲完成了第一例经孕妇腹壁穿刺进行的胎儿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至今已成功完成5例 ,全部获技术成功。病例数居国际单中心第一位。5例胎儿经介入治疗后右心室均发育良好 ,足月娩出。其中4例在出生后5~14天再经微创的介入术或外科手术,获得完全根治,现正健康成长。

  这项技术将严重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甚至导致胎儿宫内死亡的、且亚洲人群高发的肺动脉瓣闭锁(或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导致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时间提前至胎儿期 。

  率先将3D 打印、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心、肺外科

  2017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建立了3D心血管打印联合实验室。8个月来,实验室已为近三百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例进行3D建模及打印,有效指导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规划及术中导航,大大提高了外科治疗的效果。

  在3D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广东省人民医院还将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引入了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领域。通过这些技术,可以从“心脏CT图像”到“构建心脏数字模型”,再到“心脏打印模型”,以及侧枝和气管情况都能得到完整展现,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今年3月份以来,在近20例复杂先心病患儿(包括肺动脉闭锁、功能性单心室等)外科手术中成功应用,无一例发生并发症。3D打印和虚拟现实技术也应用到肺外科,至今已完成110余例肺癌手术,实现了精准定位和靶向肺段精准切除,效果良好。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首创肾病防治新方法,每年可节省70亿元

  在慢性肾脏病防治方面,侯凡凡院士团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首次证实补充叶酸可降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丧失风险、显著降低高血压首发脑卒中风险、新发糖尿病肾病风险,为社区人群开出了预防慢性肾脏病的“中国处方”。

  院士团队还创建了预测急性肾损伤发病、发展和预后风险的新方法和防止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临床新策略,首创RASB“向上滴定法”并使患者发展至尿毒症的风险降低了50%,使全国每年节省医疗资源约70亿元;RASB“向上滴定法”被写入全球慢性肾脏病治疗指南,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

  “南医策略”防治肝炎乙肝母婴零传播

  在肝炎防治方面,感染内科团队建立了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标准国内首个专家共识,主持制定了2015年版中国乙肝和丙肝防治指南,发布了中国最新乙肝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形成了肝炎防治的“南医策略”。

  2015年,南方医院率先启动“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推广至118家医院,制定中国最新乙肝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形成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最终目标是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近三年随访219例乙肝孕妇,仅1例发生母婴传播,达到了世卫组织提出的消除乙肝母婴传播的标准。

  瞄准疑难肿瘤病症,打造高精诊疗技术

  神经外科在国际上提出颅咽管瘤新的外科分型,新的颅咽管瘤外科分型显著提高了全切除安全率,术后远期生存率超过许多欧美国家。早于新版NCCN指南发布脑胶质瘤治疗路径。在美国第二大医疗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在华南地区最早开展“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等技术。

  消化内科在国内率先开展胃肠肿瘤早筛技术。胃肠镜诊疗技术国内领先,开展了两项国际原创手术。创立了内镜早癌诊疗方案,筛查消化道早癌3000余例并进行早期根治。

  普外科首创国际领先的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新技术被国内外推广。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腔镜微创胃肠外科与解剖学相结合理论。团队还发起并率先完成世界上首个腹腔镜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医院还拥有中国最大的地中海贫血移植中心,地中海贫血诊治方案研究成果收入欧洲指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开创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新理念

  作为呼吸疾病诊治领域的排头兵,广医一院在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方面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在慢阻肺诊治方面,钟南山院士团队首次在国际上证实在COPD无症状期早诊早治,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并延缓甚至逆转病程发展;牵头中国地区多中心参与国际的一项早期哮喘干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按需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能明显有助于提高哮喘的良好控制率,降低急性发作风险,为哮喘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两项研究成果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在近年来发生的甲流、人感染禽流感、MERS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广医一院全面揭示了我国新发流感临床发病及诊治规律,对H7N9的垂危患者抢救成功率国际领先,H5N6及MERS患者抢救均获成功,向世界彰显了我国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方面的重大进步。

  “无管”微创手术领跑世界

  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医一院探索出一条特色的“切口微创+麻醉微创”的“超微创”道路。

  2011年,在国际上率先建立4种高选择自主呼吸麻醉模式,逐步实现了自主呼吸麻醉对胸科手术的全覆盖,目前已完成该类手术超过4000例,开展手术例数及难度均位居国际第一。

  在此基础上, 2015年,广医一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无管化”微创胸外科手术理念,从微创时代跨越到“无管”微创时代。患者在手术中不需气管插管,术后也不留胸管和导尿管,术后24小时内即可出院,真正实现了胸外科手术“日间化”,目前,医院全部手术科室都已成功应用“无管”微创技术。

  近年来,广医一院将“微创”及“无创”理念向多学科进一步延伸,在国际首创了中国式微通道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Mini-PCNL)方法,将手术切口缩小到最小只有3毫米,至今已完成近3万例此项手术,是世界上完成例数最多的单位。

  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方面,国际首创非DSA经颈静脉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不使用造影剂,无需放射线,术后几乎不留疤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患者的创伤,婴幼儿、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手术人群均可适用。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