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口腔疾病 > 成人

关爱牙齿 生活更精彩

举报/反馈
2008-07-21 12:08:0039健康网社区

  龋病、牙周疾病是损害国人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据调查,我国约有6~7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龋病者最多,人均有2颗以上的龋齿,牙周疾病的患病率高达80%。为此,我国从1989年开始把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关注孕妇口腔保健”。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和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口腔健康包括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现代研究证明,牙病可以引发或加重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因此,口腔健康不仅使人能充分地咀嚼,享受美味佳肴,更好地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使人口齿清晰,尽情表达自己的意愿,自由地与人交流,增强自信,在社会舞台上充分地展现自我,还能避免和减少“病灶感染”和冠心病、糖尿病、胃病、新生儿低体重等病症的发生。

  人在一生中有两副牙齿。第一副牙齿称为乳牙,共有20颗,于出生后6~7个月开始萌出,在两岁半左右长齐。第二副牙齿称为恒牙,共有32颗。第一颗恒牙于6岁左右开始萌出,随后乳牙便按一定的顺序和年龄逐次脱落,然后相继被恒牙替换。除了第三磨牙以外,大约在13~14岁左右乳牙就可全部脱落,恒牙全部长齐。第三磨牙约在 17~21岁萌出。

  据调查,我国约有6~7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龋病为最多,人均有2颗以上龋齿,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实际情况说明,一方面国人尤其是学生的龋齿与牙周疾病的情况严重,并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口腔预防保健的人力、物力、财力非常有限,各地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区甚至还存在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空白。为此,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和有关专家认识到,牙病的惟一出路是预防。

  防治牙周疾病预防是关键

  牙周疾病是指由于支持牙齿稳固的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受到损害,不能紧密地抱住牙齿,从而出现牙龈流血、溢脓、牙齿松动或移位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通常,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被诊断患有牙周疾病:①刷牙时或咬食物时牙龈出血(牙刷或食物上有血迹);②牙龈红肿、触碰时易出血,牙面有牙石;③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咬物无力、牙根暴露;④有口臭,轻压牙龈可有脓溢出。通常,轻微的牙龈出血是早期牙龈炎的指征,此时不应停止刷牙而应用软毛保健牙刷认真地刷牙,一般都可以使牙龈出血得到控制。如果一周后还有牙龈出血的现象,就应及时找口腔医生检查和治疗。那么,该如何防治牙周疾病呢?

  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最好每6个月检查一次。

  2.定期进行洁治(洗牙),一般可每年洗一次。

  3.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并选用软毛保健牙刷,每次刷牙3分钟。

  4.一旦出现牙周脓肿,可在牙龈处切开排脓,或配合抗菌药物,或给予清热泻火的中药,以使急性炎症消退。

  5.对较重的牙周疾病则需要拔除牙齿后以假牙修复,以避免出现关节炎、风湿热及肾炎等疾病。

  6.要注意调节饮食,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吸烟等),以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

  如何防治龋齿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病变初期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则形成龋洞,最终导致牙冠完全被破坏。通常,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齿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可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此外,龋齿的继发感染还可以导致关节炎、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在临床上,根据牙齿被破坏的程度,可将龋齿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①浅龋:龋蚀破坏只局限在釉质,初期表现为釉质上有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继而牙齿表面遭到破坏,一般没有自觉症状;②中龋:龋蚀破坏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龋齿遇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酸痛;③深龋:龋蚀破坏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龋齿遇冷、热、酸、甜都有痛感,尤其对热更敏感。了解了龋齿的特性,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进行防治很重要:

  1.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尽可能做到每次饭后都要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小儿可由家长用柔软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3岁以上的幼儿则可以自己试着刷牙。

  2.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糖的含量: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少吃零食和甜食的习惯,尤其是睡前,要注意儿童三餐的合理搭配,养成儿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磷、维生素食物的习惯。此外,还要重视婴儿的母乳喂养。

  3.增强牙齿的抗龋性:主要是通过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的结构,以增强牙齿的抗龋性。目前被认为效果较好的氟化方法有:自来水氟化、学校饮水氟化、牙面涂氟、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且任何氟化防龋方法,都只能用于水源无氟或低氟区,而在高氟区则不能使用。此外,有氟斑牙的儿童也不应使用氟化方法。

  相关链接

  ▲儿童什么年龄矫正牙齿最有效

  一般来说,不同错合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有所不同。 在乳牙期(3~5岁)和替牙期(6~11岁),一般的错合畸形(个别牙齿错位等)不需要立即矫治,因为在这个时期,牙颌正处于调整时期,随着不良习惯的纠正,多数患儿的错合畸形常可以自行纠正。这时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不适当的矫治反而会影响其发育。但是,对于严重妨碍儿童生长发育的错合畸形,则需要进行初步的矫治。如:乳牙反合会妨碍上颌骨的发育,影响面部的外形,应当及早治疗。如果患儿能配合,在3~5岁都可矫治;严重下颌后缩的患儿在替牙期(7~10岁)就可进行早期矫治,以阻断其向严重的方向发展,也为以后继续矫治减少难度。恒切牙的重度扭转可在替牙期矫治。大多数的错合畸形患儿要等到牙齿替换完的恒牙期(大约12~14岁)才可以进行矫治。因为此时矫治完成后容易保持稳定的效果,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从理论上讲,矫治错合畸形的最佳年龄是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即男孩在12~14岁,女孩在11~13岁。在这个时期进行矫治,疗程短,效果好。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如15~17岁,由于处于青少年期,生长发育仍然比较活跃,虽然治疗难度略有增加,但矫治效果也比较好。但如果到了18岁以后,孩子进入成人期,生长发育基本完成,矫治效果就不如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但是,对于严重的骨性错合畸形的孩子,不能单纯用正畸的方法来完成矫治,必须等到18岁以后的成人期配合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

  ▲妊娠期口腔保健

  研究表明,孕妇的口腔健康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口腔健康,所以,爱护牙齿应从孕妇做起。这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具有生活规律改变、进食次数增多、爱吃零食、偏爱酸甜食物等特点,可使孕前本来没有龋病的妇女在妊娠期患龋病,也可使孕前已有龋病者在孕后龋病加重或龋齿数增多。此外,孕妇由于内分泌的改变,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容易患妊娠期牙龈炎,尤其是有吸烟嗜好的孕妇。那么,孕妇应如何进行口腔保健呢?

  1.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定期使用牙线清洁邻面牙菌斑。

  3.妊娠期的妇女因口腔组织敏感性增高,刷牙时要选用刷头小,刷毛软,磨毛的保健牙刷。

  4.选用含氟牙膏刷牙,预防龋病。

  5.注意平衡膳食,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非致龋性食物,并遵循科学的进糖原则,少吃甜食,减少零食。妊娠期的妇女要摄取足够的营养,包括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必要的微量元素,以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形成和钙化。

  6.妊娠期治疗龋病和牙龈炎的最佳时间是妊娠中期,即妊娠4~6个月时。

  7.孕妇吸烟和被动吸烟除了有害全身健康外,还会使胎儿发育畸形,常见的口腔畸形为唇腭裂。因此,孕妇除自身不要吸烟外,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孕妇喝酒可导致胎儿颌面部发育畸形,因而孕妇也不要喝酒。

  8.许多药物对胎儿颌面部和牙齿的发育都有害,因此,孕妇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有此八种疾患者请慎拔牙

  拔牙,虽是口腔科常见的小手术,但有下列病史的患者,拔牙就不能太随意。

  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稳定,又无心、脑、肾器质性损害者一般可以拔牙。如果血压高于180/100毫米汞柱者应先治疗,再考虑拔牙。

  心脏病患者如果有下列情况者不宜拔牙: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塞;不稳定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未被控制的心律不齐等。

  血液病患者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患者,如贸然拔牙,常会引起出血不止,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容易发生伤口感染,还会加重糖尿病,必须拔牙者,则应在糖尿病病情得到控制后再进行,并在拔牙前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有明显损害者,应先保肝治疗,待肝功能基本正常后才可拔牙。

  孕妇在孕期前3个月内拔牙容易流产,后3个月内拔牙易早产,故应在怀孕第4、5、6三个月期间拔牙较为安全。妇女月经期拔牙易出血,故也应暂缓拔牙。

  甲亢患者不经内科治疗,不宜拔牙。

  颌面部癌肿患者与做过放射治疗部位同侧的牙齿不宜被拔除,以免引起放射性骨髓炎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口腔频道

(实习编辑:谢利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