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为了迎接3·15消费者权益日,由中国消费者报社主办的“口腔健康与和谐消费”口腔专家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口腔保健是人体健康的第一关,成人口腔护理的首要关键是预防牙周病。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口腔专家指出,口腔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有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在口腔有表现,常常可通过口腔健康检查而发现。
牙周病不但导致牙齿脱落,且可引起心脏等多种全身疾病
牙周疾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齿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的疾病。根据疾病侵犯的部位分为两大类:牙龈炎和牙周炎。牙周病对于多数人来说,它的病因主要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牙齿周围堆积了大量的菌斑、牙石,为细菌的聚集与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牙病主要症状是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牙龈溢脓,咀嚼无力,牙齿松动。 目前,公众已充分认识到龋齿(蛀牙)对口腔健康的危害。然而,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危害性更甚于龋齿的牙周病却十分陌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荣文笙博士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牙周病的危害,“龋齿只会坏掉一颗牙,而牙周病会导致一排牙齿脱落”。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2/3的人患有牙周疾病。它是35岁以上人群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 牙周疾病不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率极高疾病的重要成因。有报告称,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和中风的几率分别为牙周正常者的1.4倍和2.1倍。口腔卫生差者容易发生牙周病,牙周病会增加呼吸道病原菌在患者咽部的定植,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其发生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2倍。患重症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危险性是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30%与牙源性感染有关;细菌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并进入血液,可引发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系列病理反应,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此外,牙周疾病作为感染病灶,还能引起多种炎症,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虹膜睫状体炎及某些皮肤病等。 由上可见,防治牙周疾病是确保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烟民高发牙周病,孕妇和上班族也多受牙周疾患侵扰
烟民是牙周病高发人群。牙周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始动因素牙菌斑,以及口腔卫生不良、牙石、食物嵌塞等促进因素。其中吸烟是引起牙周疾病的促进因素之一。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热和积聚的产物是局部性刺激剂,使牙龈角化增加和牙面出现棕色柏油样沉积物,促进牙菌斑和牙石量增多,易诱发或加重牙周疾病 的症状。此外,吸烟可以使口腔黏膜形成白斑,长期含着烟在上、下唇间,会使口腔的灰白斑继续受高温的刺激,而出现皲裂和溃疡。经久不愈的溃疡,也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孕妇须严防牙周病。美国牙周病专家大卫·帕克特副教授说:“牙周病患者的口腔犹如一个‘细菌蓄水池’,尤其是牙床下,更是装满数以万计的细菌。这些细菌并非永远都在口腔内活动,它们会跟着血液的循环,进入身体其他部位如心脏或子宫,使这些部位受感染而发炎。” 上班族易受牙周病侵扰。研究表明,精神紧张的人比正常人更少从事体育锻炼,更易吸烟、酗酒而产生易怒,孤僻,更少注意自我口腔卫生保健。 牙周病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压力,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因素是精神压力的一种情绪反应,它可能是与牙周病关系最密切的因素。顽固性牙周病患者表现出对牙科治疗的不愉快感、痛感以及消极依赖、自我相对脆弱的人格特征。精神压力常常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反过来又加深心理负面影响,产生强而持久的心理应激,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而致病。
牙周疾病可以通过生活细节自行察觉,自我保健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冯希平教授说,牙周疾病可以通过生活细节自行察觉:刷牙时或咬食物时牙龈出血(牙刷或食物上有血迹);牙龈红肿、碰时易出血,牙面有牙石;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度、咬物无力、牙根暴露;有口臭,轻压牙龈可有脓溢出;部分齿列的密合度改变。 对此专家提示从以下方面进行牙周保健: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坚持“竖刷牙法”,弃用“横刷牙法”。儿童晚上刷牙更重要,这样有利于口腔清洁,防止龋齿、牙周疾病的发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含糖食品,特别是少吃软性甜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耐嚼食物,这样会增加唾液分泌,有利于清洁牙面。多吃肉、蛋、蔬菜、瓜果等有益于牙齿健康的食物;增加牙齿及口腔的抗病能力。根据自身情况选购牙膏(含氟、含中草药)、牙刷、牙线,利用牙刷或手指做牙龈按摩,经常进行叩齿运动,有利于牙齿的稳健;定期做口腔保健,儿童每半年,成人每年都要做一次口腔牙齿检查。发现牙病及早治疗,每半年去医院洗一次牙,除掉牙结石,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为了保护牙齿,奉劝烟民少抽烟,最好能戒烟。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认为,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部分,是人类健康文明的一个窗口和标志,广大群众应当坚持培养合理的口腔护理习惯,以科学的、全面的口腔疾病预防知识为导向进行日常护理,从而保证终生有一副健康的牙齿,也是为全身心的健康提供保障。
口腔健康消费不能盲从,应以预防口腔疾病为核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口腔护理在我国成为了一个日渐庞大的市场。有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口腔清洁用品市场规模达到75个亿,其中牙膏产品实现销售40亿支(以65g/支的标准计算);2005年我国牙膏规模达45亿支,中国口腔清洁用品市场的规模将接近78亿元。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1亿元。 在激烈的竞争中,以牙膏为代表的口腔护理企业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地将消费者引入“误区”。一些企业推崇的“防蛀、固齿”概念成功地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也引来诸多牙膏企业的争相追捧,一时间“防蛀、固齿”成为几乎所有牙膏都必备的元素。消费者在选购牙膏时只能以个人口味习惯、价格、包装等因素加以区隔,而以消费者为导向、以预防口腔疾病为核心的消费趋势却被众厂商遗忘。 在专家看来,这种盲目推崇防蛀的做法未必可取,因为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口腔护理产品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而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比较特殊,必须因人、因时而异。以前,我们的牙齿健康宣传重点在儿童身上,他们主要面临的是龋齿问题。所以,老百姓对龋齿的认识相对充分一些,而对牙周疾病的认识却很不够。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主任王前虎先生表示,消费者应培养健康、合理的口腔预防保健消费观,根据自身口腔健康需求认真选购口腔清洁用品。同时,就商家而言,有责任做到:正确引导消费、实现和谐消费。一方面,在产品研发和投放中,真正以消费者的口腔健康为己任;另一方面,在市场宣传和推广时,从消费者的口腔健康出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的消费参考。
中国口腔卫生事业任重道远 2001年,经过与业界专家多次讨论,卫生部最终下达了《2010年中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
规划的总目标有五个,可以归纳为三个建立、一个加强、一个实现,具体为:建立牙病防治的协调机制,牙病防治指导网络、口腔健康数据库;加强口腔健康促进与教育;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目标。前四个目标是实现最后目标的基础与保障,体现了以农村和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的方针。上述文件的形成说明我国政府对于人民口腔保健的不断重视,对我国口腔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口腔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2003年统计,全国有注册口腔医生近6万人,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10倍;口腔医学院、系84所,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5倍,招生能力近2000人。我国口腔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人力资源短缺、水平有待提高,且分布不均;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公众口腔保健意识还有待加强。以口腔医师和人口比为例,发达国家平均4000人左右有一名牙科医生,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1000多人有一名牙科医生,我国则是平均2万多人才有一名口腔医师。因此,我国口腔卫生事业发展还需做出不懈努力,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口腔频道
(实习编辑:谢利鹏)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口腔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天佑医院 口腔科
锡林郭勒盟医院 口腔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科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之路10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文化路98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承德市水泉沟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浦城县南浦镇五一三路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甘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