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看灾情只睡三四小时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柳女士这两天一直盯着网络看灾情报告,新浪、搜狐、网易、天涯……,在不停的刷新中,她感觉眼睛生疼,心里憋闷。凌晨一点,她还在网络前欲罢不能。登陆MSN想跟人聊天,结果发现在线者居然有近一半,大家都跟她一样在关注着最新灾情。每夜只睡三四个小时的觉成了大家共同的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早睡早起的社区老年居民这几天也改变了作息方式,晚上看电视直播到半夜,早上5时又起来看电视,甚至把几十年如一日的晨炼都给舍弃了。昨天晚上11:30,在瑞虹新城MSN群里,一位网名叫莉莉的邻居还在一次次呼吁大家为灾区人民捐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围环境造就难受氛围
公司职员小贝这两天脑子里净是一些地震的情况,大家心情感到难受的同时,还谢绝了不少饭局和娱乐。昨天看到一位同事兴高采烈地跟人相约出去唱歌时,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竟上前冲同事吼道:“你怎么还有这份心情?”
小贝告诉记者,他很想到灾区做个支援者,但因为工作在身无法脱开。但每天大家都在谈灾区的相关信息,他觉得自己像患了强迫症一样,心情似乎处于随时崩溃的边缘。
调心态回复正常生活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杜亚松教授这几天也接到不少因接收震灾信息太多而郁闷难受的咨询者,这些报道就把其拉到现场去,看到别人的报道他们好像身临其境。他对大家的不安、难受、强迫等不适症状都能充分理解,并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大家还应看到,震后不管是灾区还是后方的人们,大家还是要回复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市民应做好充分的心理调适。
杜教授告诉记者,在澳洲等地,遇到天灾人祸之后,当地人在安抚受难者之后,都更加珍重自己,心胸想得更开,采用旅游、休闲等方式进行调适。二战结束后,德国人在满目疮痍的家园中不种粮食、不盖房子,而是种鲜花。对于关心灾情的上海人们来说,除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应适当转移点注意力,化悲痛为奋进的力量。
(实习编辑:黄贤焱)
副主任医师
杭州阿波罗医院 男科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男性科
副主任医师
杭州阿波罗医院 男科
主任中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中医内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十一道街24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南充市高坪镇白塔路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劳动路49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昆明市西山区黑林铺镇云冶路16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路16号
二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87号(省政府北门斜对面,革命公园以西200米);旁边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