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预防啤酒病:健康饮啤酒

  啤酒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和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称为“液体面包”,适量饮用,、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和消除疲劳均有一定效果。但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如果人们长期大量饮用啤酒,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专家称之为“啤酒病”。

  啤酒心

  在酒类饮料中,啤酒的酒精含量最少,一升啤酒的酒精含量相当于一两多白酒的酒精含量,所以许多人把啤酒当作消暑饮料。但如果无节制地滥饮,体内累积的酒精就会损坏肝功能,增加肾脏的负担,心肌组织也会出现脂肪细胞浸润,使心肌功能减弱,引起心动过速;加上过量液体使血循环量增多而增加心脏负担,致使心肌肥厚、心室体积扩大,形成“啤酒心”。长此以往可致心力衰竭、心律紊乱等。

  啤酒肚

  由于啤酒营养丰富、产热量大,长期大量饮用会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致使大腹便便,形成“啤酒肚”。从而易导致血脂、血压升高。

  结石和痛风

  有关资料还表明,萎缩性胃炎、泌尿系统结石等患者,大量饮用啤酒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这是因为酿造啤酒的大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它们相互作用,能使人体中的尿酸量增加一倍多,不但促进胆肾结石形成,而且可诱发痛风症。

  胃肠炎

  大量饮用啤酒,使胃黏膜受损,造成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胀和反酸等症状。

  癌症

  饮啤酒过量还会降低人体反应能力。美国癌症专家发现,大量饮啤酒的人患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危险性要比饮烈性酒的人高3倍。

  铅中毒

  啤酒酿造原料中含有铅,大量饮用后,血铅含量升高,使人智力下降,反应迟钝,严重者损害生殖系统;老年易致老年性痴呆症。

  合理饮用啤酒:适量适温

  首先应适量。成人每次饮用量不宜超过300毫升(不足一易拉罐量),一天不超过500毫升(一啤酒瓶量),每次饮用100~200毫升更为适宜。其次是适温。饮用啤酒最适宜的温度在12℃~15℃,此时酒香和泡沫都处于最佳状态,饮用时爽口感最为明显。再者不宜与腌熏食品共餐。宜食水果及清淡菜肴,花生米是最好的啤酒下酒食物。

(实习编辑:陈冬萍)

2010-07-09 00:00:00浏览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2型糖尿病患者喝啤酒会怎么样
2型糖尿病患者适量喝啤酒一般不会对病情造成影响,但如果过量饮用,则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胃肠道不适、酮症酸中毒、肝脏损伤、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1、血糖升高啤酒中含有大量的糖分,2型糖尿病患者喝啤酒会导致体内的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此时患者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2、胃肠道不适由于啤酒中含有大量的酒精,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酮症酸中毒由于患者体内的血糖过高,会导致体内的酮体升高,从而引起酮症酸中毒,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尿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昏迷。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使用氯化钾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4、肝脏损伤由于啤酒中含有大量的酒精,会通过肝脏代谢,如果患者喝啤酒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肝脏损伤。通常可以遵从医生的建议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由于酒精会对血管产生刺激,如果患者喝啤酒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张,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因此,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群应避免过多饮用啤酒,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低糖食物为主,同时还应定期监测血糖情况。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啤酒心是什么病
啤酒心可能是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肌病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1、心肌缺血如果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使心肌的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心肌缺血,会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戒烟戒酒,多加休息。2、心肌炎心肌部位受到病原微生物入侵诱发炎症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律不齐、胸闷、气短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身体发热、肌肉酸痛等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3、心内膜炎心内膜炎是指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可能会导致心脏瓣膜出现异常,引起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疾病,会出现发热、心脏杂音、胸闷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营养的摄入,适当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4、心肌病心肌病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病变,可能与遗传、物理因素、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氯沙坦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5、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引起的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等症状的总称,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出汗、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普萘洛尔片、盐酸维拉帕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导管消融术进行手术治疗。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睡眠,减少熬夜。同时,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