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男人养生就要从中青年开始

  谈及养生,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事,至少也应该是退休以后的事。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40岁左右的中年人死亡率大幅上升,男大于女,常见的死亡原因有: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而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也趋于年轻化。

  为什么中青年人就患上了老年病?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压力食品)大、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合理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延迟这些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到预防为主。中青年时的过度消耗与透支,可使组织器官提前衰老,过早地发生老年病,等到六七十岁时才开始养生,已经太晚了,各脏器组织的衰老已不可逆转。所以说养生要从中青年开始。中青年该怎样养生呢?

  1、生活要有规律 谈到生活规律,就是指一天安排要形成良好的规律,如起居有常,根据每个人习惯早睡早起,或晚睡早起,以不睡懒觉为好。一日三餐要定时,如早餐6点半,午餐12点,晚餐6点半应相对固定。可根据一年四季适当调整起居饮食时间,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顺应四时”。生活有规律可以使人体各个系统功能较为正常,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使人有充沛的体力去工作。 冬季应该早睡晚起,传统养生学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就要与大自然的变化保持一致,需要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以顺应自然,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2、饮食要合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工作、社会交往频繁,一些人外出就餐机会增多,这样极易造成饮食的不合理。如暴饮暴食、食无定时、食无节制、挑食偏食,日久就会造成营养过盛,或营养素的不均衡,从而出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多种饮食不合理造成的疾病。中医说,“高粱厚味,足生大疔”,说的就是多食肥甘厚味,可使人生疮长疔。过量饮酒可造成ā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所以要想饮食合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家吃饭,因为家里可根据身体情况做到营养合理,荤素搭配,食量适度。人到中年后,要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如牛奶、鸡蛋等)、低脂肪。这样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或延迟一些中老年性疾病的发生。 巧食五味 科学养生: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

  3、坚持适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何运动,运动量多大为宜,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科学把握的。我认为最好的运动是散步,这是大多数人都容易做到、容易坚持的。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等因素选择步行的长度,一般来讲,路程以3~5公里为宜。晨起或晚饭后均可进行。散步是有运动,好处很多:有助于消化系统,对慢性胃炎可起辅助治疗作用;防止腿脚的退化;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还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质量等。对于中青年人来说爬楼梯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工作或生活在高层建筑的人,可选择逐渐增加的方式锻炼,如先爬3层,一个月后增加1~2层,逐步增加至10层左右,每天爬2~3次,同样能达到锻炼目的。当然,40岁以上的人最好不要爬楼梯,因为年龄偏大,关节过多负重可促进老化。

  现在有一些人因为工作忙,每周只能抽出1~2小时运动,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还是要选择易掌握、易坚持的运动项目。 人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和兴奋大脑神经中枢,增强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增加饮食,提高睡眠质量。但在锻炼身体的时候,要把握好锻炼前、锻炼中和锻炼后这三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最佳效果锻炼身体不能由性而为。

(实习编辑:李丽欣)

2010-06-18 00:00:00浏览3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花粉症一般持续多长时间
轻度花粉症患者在避免接触花粉并适当休息后,症状3至5天可缓解,重度患者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久。此外,患者体质、接触花粉的量和频率以及环境因素等也会影响症状持续时间,患者需做好防护,必要时就医。对于对花粉的过敏反应相对较轻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在避免接触花粉并适当休息后,症状往往能够在3至5天缓解。然而,对于重度花粉症患者而言,其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这类患者对花粉的过敏反应较为强烈,可能出现严重的鼻塞、流涕、咳嗽、喘息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哮喘等严重并发症。然而,影响花粉症持续时间的因素多种多样。首先,患者体质是决定症状持续时间的关键因素之一。体质较弱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受到花粉等过敏原的刺激,导致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其次,接触花粉的量和频率也会影响症状的持续时间。在花粉传播的高峰期,如果患者长时间暴露在花粉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其症状往往会持续更长时间。此外,环境因素如气候、温度、湿度等也可能对症状的持续时间产生影响。例如,在干燥、多风的气候条件下,花粉更容易传播,从而可能延长症状的持续时间。针对花粉症患者,避免接触花粉是预防和治疗花粉症的关键。在花粉传播的高峰期,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佩戴口罩和眼镜等防护用品,以减少对花粉的接触。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更年期综合征会持续多久
更年期综合征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为3至5年,部分女性可能持续更长时间,甚至达10年以上。这一时间区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症状严重程度、不良生活习惯、心理状态以及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更年期综合征的具体持续时间与个体的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一些女性在绝经后3至5年,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然而,若个体存在慢性疾病、长期压力或不良生活习惯,症状可能会持续更久,甚至达10年以上。其次,更年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其持续时间,症状较轻的女性通常恢复较快,而症状较重的女性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缓解症状。除了症状严重程度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会影响更年期综合征的持续时间,如不良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更年期症状,并延长其持续时间;此外,心理状态也是影响更年期综合征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加重更年期症状,并延长其持续时间。此外,医疗干预的及时性也会影响更年期综合征的持续时间,适当的药物治疗和物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更年期症状,进而缩短其持续时间。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症状;认知行为疗法等物理疗法可通过调整负面思维模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建议在更年期综合征出现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症状并缩短持续时间。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和必要的治疗,如激素替代疗法等。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流感后的咳嗽持续多久
流感后的咳嗽持续时间通常在1-3周。对于流感后咳嗽的患者,建议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呼吸道修复。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呼吸道刺激,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在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发呼吸道炎症反应。通常在流感急性期,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较为突出,随着病情逐渐好转,这些全身症状会先减轻,但呼吸道黏膜在病毒侵袭后受到损伤,需要一段时间来修复。在1-3周这个较为常见的时间段内,受损的呼吸道黏膜会逐渐愈合,气道高反应性也会随之降低,咳嗽症状便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这是因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后,开始着重修复受损组织,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逐步恢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下降,从而使咳嗽缓解。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会影响具体的时间。免疫力较强的人群,身体修复能力较好,呼吸道黏膜能更快恢复正常,咳嗽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呼吸道修复过程缓慢,咳嗽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若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评估病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曹卫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会持续多久
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通常会持续1周左右。这一症状持续时间并非绝对,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在多数情况下,约1周的时间内症状会逐渐缓解。化疗药物在进入人体后,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直接刺激。这些药物能够损伤胃肠道上皮细胞,导致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进而引发胃肠道的一系列反应,恶心呕吐便是常见表现之一。在化疗后的前几天,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最为强烈,随着时间推移,胃肠道黏膜开始自我修复。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会逐渐启动,受损的上皮细胞开始更新和再生,一般来说,大约经过1周的时间,胃肠道黏膜能基本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状态,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也随之减轻。针对化疗后恶心呕吐,可采取多种缓解方法。在饮食方面,建议少量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减少油腻、辛辣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在生活习惯上,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异味刺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减轻身体的不适感。药物方面,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情况开具止吐药物,如5- 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帕罗西汀等,在化疗前遵医嘱预防性使用以及化疗后按疗程使用,能有效减轻恶心呕吐症状。若正在经历化疗后恶心呕吐,建议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止吐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记录恶心呕吐的发生时间、频率及严重程度,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若恶心呕吐症状严重,导致无法进食或出现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