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肠炎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肠炎痢疾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里急后重和脓血便,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存在感染,建议及时就医。

1.腹泻

腹泻通常由感染性肠炎或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炎症导致。炎症刺激肠道黏膜,使水分和电解质分泌增加,进而引发腹泻。腹泻主要影响小肠和大肠,但不涉及特定的解剖部位。

2.腹痛

腹痛可能是由于细菌毒素刺激肠道平滑肌痉挛收缩所致。腹痛可能集中在下腹部,但也可能扩散到整个腹部。

3.发热

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而肠炎痢疾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在体内会释放内源性致热源,从而出现发热的情况。发热时体温调节中枢处于异常状态,可能导致出汗增多,进而出现虚脱的现象。

4.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主要是因为痢疾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刺激直肠壁,导致直肠下端肌肉过度收缩,排便感强烈。里急后重的感觉通常出现在直肠区域,伴随着强烈的排便欲望,但每次排便量却很少。

5.脓血便

脓血便是由于痢疾杆菌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诱发肠道炎症和坏死,当炎症累及黏膜下层形成溃疡或糜烂面时,可导致出血,血液和坏死组织混合排出即为脓血便。脓血便多发生在结肠和直肠,患者可能会发现粪便中带有鲜红色血液和黏液。

针对肠炎痢疾的症状,可以进行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等检测以确认诊断。治疗措施包括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重症患者需及时静脉输注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避免食用高纤维、难以消化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