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原因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可能与感染性休克、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放射线治疗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等病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患者应尽快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炎症因子等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异常亢进,导致全身微循环障碍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

2.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

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影响白细胞的生成和活化,从而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针对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偏低,通常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免疫调节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

3.放射线治疗后

放射线治疗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辐射损伤,包括对血液系统的损害,这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对于放射线治疗后的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可以考虑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来改善病情,如将黄芪、丹参研磨成粉末,加水调成糊状,然后外敷于特定穴位上。

4.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是指骨髓中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产生白细胞,其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的药物以及刺激骨髓造血的药物。代表性药物有雄激素类药物,如丙酸睾酮、甲睾酮等;还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如重组人促红素α、重组人促红素β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评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同时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