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原则包括氧疗、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体位引流以及胸腔穿刺引流等措施。
1.氧疗
通过提高吸入氧气浓度来纠正低氧血症,具体可通过面罩给氧、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等方式实现。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引起的低氧血症患者。需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根据情况调整吸氧浓度。
2.机械通气
使用呼吸机辅助或控制患者呼吸,包括有创和无创两种方式。主要针对急性呼吸衰竭中严重通气障碍的情况。实施前应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机械通气,并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3.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补充缺失或不足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以改善肺泡稳定性,常用药物为蛋白类或脂质类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等。用于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其他引起肺泡萎陷疾病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需监测患者反应及副作用。
4.体位引流
改变身体姿势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促进分泌物排出,例如让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主要用于排痰困难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时的呼吸道管理。实施前后需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好相应准备。
5.胸腔穿刺引流
通过抽取积液或气体减轻胸腔压力,缓解因胸腔积液或积气引起的呼吸困难。对于存在大量胸腔积液或积气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有效。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范。
在实施上述治疗措施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的药物。同时,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副主任医师
河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胸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济医院 疼痛诊疗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上海天佑医院 妇科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