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支气管炎家庭如何护理?

  (1)对鼻塞、咽痛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护理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2)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发病时应增加日间卧床休息时间,调整好饮食,保证足够的能摄入。

  (3)注意大量的饮水,水是痰液的最好的生理稀释剂,每日最少饮水2。0升。如有发热,在此基础上还需增加。

  (4)保持居室的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呼吸道的理化性刺激(如冷空气、灰尘、刺激性气味等)。

  (5)咳嗽可服用必嗽平、咳必清、可待因等镇咳药物,如有痰且咳出的为白粘痰,可加用化痰药物,如竹沥油、氯棕合剂等,而不必服用抗生素,当病人咳出痰为黄色脓性时,表明有细菌性感染,此时应加用抗生素,但不可盲目乱用,那种认为“抗生素越高级、价格越昂贵越能治病”的想法并不科学。有条件者最好留痰作痰培养十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无条件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

  (6)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病人发热常于3~5日退尽,咳嗽常延续至数周甚至1、2个月。对明确为急性炎症引起的咳嗽,药物止咳效果不好时,可到医院理疗科(有条件的在家中)行超短波胸部理疗,一般一次15~30分钟,7~10次为一疗程,对刺激性咳嗽无痰效果尤好,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果病人咳嗽痰多且有支气管痉孪引起的胸闷、气急症状可用超声雾化吸人,雾化液中酌情加入支气管解痉剂,抗生素、化痰药物,对稀释痰液、扩张支气管、控制感染较为有效。有些病人不间断服用止咳、化痰药物,可症状总是控制不了,咳嗽、咳痰迁延不愈达1个月以上、此时按我国传统医学理论而言,外感咳嗽已转为内伤咳嗽,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最好请有经验的中医诊治,分清是肺阴亏损、肺气不足、脾虚失运、肝气郁结、肾虚哪种原因导致的咳嗽,以便辩证施治,以中药治其本,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或者采用灸法治疗,如对夜间咳嗽的病人,在睡前灸背俞穴,10次为一疗程,往往效果确实。

  (7)对气管。支气管炎病人排痰十分重要,如果痰液排出不通畅,会阻碍炎症的消退,甚至痰液在体内成为细菌繁殖的培养基,引发继发感染,加重病情。除了增加饮水量、药物化痰等措施外,叩背排痰是重要的排痰措施之一,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及身体十分虚弱者尤其重要。叩打时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杯状,以这种手形在背部自肋骨最下缘向上顺序叩打,如此反复至叩打遍整个背部,注意脊柱不可叩打,叩打最好隔一层内衣,不可在裸露的皮肤上进行,用力要恰到好处,不可使病人感觉疼痛。能配合的病人自己可以同样方法叩打前胸,一般叩打30~60分钟,目的是使肺内分泌物松脱,以便咳出。

  (8)有痰的病人要学会作有效咳嗽:尽力做深吸气,在深吸未屏住呼吸,调动腹肌、胸肌一起用力咳嗽,咳嗽应尽量有力,一声一声进行,中间可略有停顿,让病人感到气流一股一股冲出咽喉部,在呼气过程中就可将较深部的痰一点点咳到咽喉部,再轻轻咳出。如能在叩背排痰后结合深呼吸作有效咳嗽,则排痰效果更佳。

  (9)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并发支气管肺炎,年老体弱者和婴幼儿症状多较严重,如有气急、嘴唇和指甲轻度发紫,是缺氧的表现,有条件的可先在家中进行氧疗,无条件的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实习编辑:林仁勇)

2009-07-17 11:30:00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栓塞会引起血糖高吗
肺栓塞可能会引起血糖高,因为发生肺栓塞时机体进入应激状态,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促使肝糖原分解,炎症反应也影响胰岛β细胞,导致血糖波动;并且针对肺栓塞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影响血糖,因为患者在治疗期间,血糖调节能力受损,易出现血糖升高。对此,患者需重视,应密切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与心态,配合治疗。肺栓塞发生时,机体会迅速进入一种应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系统会被激活,以应对这种威胁生命的状况。具体来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这些激素具有促使肝脏分解储存的糖原并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此外,肺栓塞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等也会对胰岛β细胞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血糖的波动。此外,肺栓塞患者在发病期间,由于病情严重且复杂,往往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治疗措施。这些治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都可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应激状态下,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更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针对肺栓塞可能引起的血糖升高问题,患者和医生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患者而言,在肺栓塞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同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促进病情的康复。肺栓塞的注意事项1、保持清淡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苹果、西红柿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进而增加肺栓塞风险。2、适度活动:在病情稳定后,建议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慢走、太极拳、瑜伽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再次形成。3、避免剧烈运动:应注意避免快速奔跑、跳跃等剧烈运动以及长时间久坐、久站,以免增加心肺负担或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引发血栓。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肺栓塞一般能活多少年
肺栓塞患者生存年限因病情危险分层及多种因素而异,低危者经规范治疗接近常人寿命;中危者经积极治疗及康复,部分可存活超10年;高危者病情凶险,抢救不及时短时间内可死亡,存活者5年生存率可能低于50%。积极治疗、良好依从性及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通常情况下,对于那些及时接受规范治疗的低危肺栓塞患者,病情通常能得到良好控制,对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影响较小,接近正常人的生存时长。中危患者经过遵医嘱积极治疗,如溶栓、抗凝等,虽可能遗留一定程度的心肺功能损害,但通过后续康复及长期维持治疗,也能有较好的生存时间,部分患者可存活10年以上。而高危肺栓塞患者病情凶险,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右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即便经抢救存活,后续也可能因心肺功能严重受损,生存时间显著缩短,5年生存率可能低于50%。然而,影响肺栓塞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众多。基础疾病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本身患有慢性心肺疾病、恶性肿瘤等,会使病情更为复杂,增加治疗难度,降低生存几率。治疗是否及时规范也至关重要,早期诊断并接受合适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此外,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包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也影响着生存时间,依从性差易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建议肺栓塞患者确诊后务必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并注意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指标,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以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血栓肺栓塞能治好吗
血栓肺栓塞可以治疗,但治愈效果取决于栓塞的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患者基础健康状况。血栓肺栓塞是指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部血流受阻的一种急症。常见病因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后或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是主要发病机制,严重时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猝死。诊断血栓肺栓塞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休克。辅助检查包括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升高提示血栓可能,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栓塞部位及范围;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右心功能及肺动脉压力。治疗血栓肺栓塞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方法。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对于高危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行溶栓治疗,如使用阿替普酶快速溶解血栓。极危重患者可能需介入治疗或手术取栓。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出血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血栓肺栓塞的预后与栓塞范围、治疗时机及并发症相关。及时诊断并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然而,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需长期随访和管理。复发风险较高者需延长抗凝治疗时间,甚至终身抗凝。针对血栓肺栓塞患者,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立即开始治疗。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手术后或肿瘤患者,需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或穿戴弹力袜。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久站,定期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引起肺栓塞的原因
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引起肺栓塞的原因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如长期卧床或久坐;以及疾病因素如自身抗体异常、心功能不全等。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肺栓塞的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一、非疾病因素: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由于关节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可能导致活动量减少,长期卧床或久坐。这样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发肺栓塞。建议患者尽量避免长期卧床或久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活动,如床边的肢体屈伸运动等。二、疾病因素:1、自身抗体异常: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促使血栓形成,最终可能导致肺栓塞。治疗通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来调节免疫功能,如环磷酰胺,需遵医嘱使用。2、心功能不全: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可能累及心脏,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当血栓脱落时可引起肺栓塞。治疗上需要改善心功能,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以减轻心脏负荷。对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患者,为了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包括下肢血管超声、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同时,要遵医嘱规范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进展。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穿着弹力袜等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