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厨房油烟易致女性肺癌

  杭州市疾控中心通过本市死因登记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监测,排定了去年杭州市前5位癌症“杀手”名单,这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肠(大肠)癌和食管癌。去年,我市因这五大癌症共死亡8143人。

  排在第一位的肺癌 10万人中有44.61人死亡

警惕!油烟易致女性肺癌

缺乏日照易患肺癌!

  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制所所长刘庆敏介绍,该中心对全市范围内300多家各级各类医院、公安户籍部门和殡葬部门的死因登记数据进行监测统计,结果表明:造成杭州市民死亡的主要癌症,死亡率从高至低排列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食管癌,我市每10万人中因患癌症死亡的人数分别为肺癌44.61人、肝癌31.04人、胃癌25.43人、肠癌11.93人、食管癌8.43人。

  专家指出,这一癌症“杀手”名单有两大特点:一是位列前4位的癌症,男性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位列第5位的癌症,男性为食管癌,女性为乳腺癌。专家认为,男性的癌症死亡率高与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男性所承受的家庭和社会压力大于女性,应酬多,喝酒抽烟多,对肺及肝脏的损害很大。同时,男性不大注意生活中的细节,饮食常常高脂肪、低纤维、少蔬果、少微量元素,因此,男性患直肠、结肠癌的也越来越多。

  第二大特点是市区与农村相比,各有高低。肺癌、肝癌和肠癌在市区的死亡率比农村高,而胃癌和食管癌的死亡率,则是农村比市区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城市的环境污染使居住在城市的人更容易患上肺癌、肝癌和肠癌;而农村的水污染,导致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病与死亡率升高。

  降低癌症死亡率 应重视发病的先兆症状

  专家认为,癌症的死亡率与发病率相关,降低发病率是关键。市民应充分重视癌症发病的先兆症状,定期检查,发现癌症冷静对待,不讳疾忌医,相信科学,将癌症扑灭在早期阶段。

  针对不同癌症的症状,专家提出相应建议。

  肺癌:建议男性少吸烟。女性患肺癌的一个罪魁祸首是厨房内的油烟污染。建议下厨时开足排油烟装置通风,烹饪后再延迟3分钟继续排油烟,可以降低因吸入大量油烟而患肺癌的可能。

  肝癌: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减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黄曲霉污染的食物如花生等,千万不要食用;改善饮水条件;尽量少饮酒、酗酒。

  胃癌、肠癌、食管癌:它们的发生与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建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少吃咸、腌、熏和霉制食品,多吃新鲜食物,特别是多吃新鲜蔬果,保证每天吃400—500克左右的新鲜蔬果,以补充体内的粗纤维素和维生素。

  乳腺癌:定期进行乳腺自查,注意乳房大小是否对称,是否有小结节,乳房的皮肤、位置有无变化,发现有可疑变化时,及时去医院检查;有乳腺癌家族史和乳腺外伤史的女性,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另外还有一些小细节,女性也要注意:授乳期的女性每次授乳时,尽可能多排出乳汁;青春期前节制脂肪及动物蛋白的摄入,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延缓性成熟,推迟初潮年龄;青春期避免拍摄胸部X线片;尽量避免高龄结婚和高龄生育;更年期时避免雌激素;更年期后控制热量摄入;30岁后的女性应少饮酒或不饮酒,这些都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推荐阅读>>>消化不好警惕肺癌


(实习编辑:吴春丽)

2009-06-15 08:18:00浏览6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儿童重度肺动脉高压怎么治疗
儿童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吸氧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肺动脉压力、心脏功能等指标,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波生坦。波生坦是一种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内皮素与受体结合,舒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此外,也可遵医嘱使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其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5,减少cGMP的降解,使血管平滑肌舒张,降低肺动脉压力。2、吸氧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能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对于儿童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缺氧会进一步加重肺血管收缩,形成恶性循环。吸氧可以纠正缺氧,缓解肺血管痉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心负担,改善患儿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其他治疗措施争取时间。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导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若病情允许,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房间隔造口术,通过在房间隔上制造一个小孔,使血液从右心房分流至左心房,减轻右心系统的压力,改善症状。对于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患儿,心肺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治疗手段,通过移植健康的心肺器官,从根本上解决肺动脉高压问题,但手术风险高,且供体来源有限。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如呼吸频率、心率、口唇颜色等,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胸痛、晕厥等情况,立即就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患儿接触感染源,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宝宝几岁擦防晒?婴儿防晒品怎么挑?儿童防晒3大重点解析
夏季高温炎热,在户外活动时,应特别注意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许多家长常问:宝宝几岁开始擦防晒乳?可以使用大人的防晒乳吗?又该如何挑选?本文为您整理婴幼儿防晒3大重点以及4大挑选关键,教您保护宝宝皮肤免受紫外线危害。想避免夏季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正确防晒十分重要。许多父母不清楚宝宝的防晒产品需要更多安全考量及更高的挑选标准。皮肤科医生指出,婴幼儿的防晒产品与大人有很大不同,皮肤安全性是第一考量。【宝宝为何要防晒?认识婴幼儿皮肤与成人差异】a、婴幼儿肤色较白,容易长斑。b、皮肤较薄。c、较容易偏干燥。d、较敏感脆弱。e、皮肤屏障功能尚未成熟,屏障功能较差,外来物质容易穿透。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危害,从晒红、晒伤、皮肤皱纹、黑斑到皮肤癌。有家长认为,就算晒红、晒伤,皮肤会自行修复,应该没有影响。然而医生表示,一旦皮肤晒伤,晒伤部位未来特别容易出现其他皮肤问题,建议大家避免晒伤。大人常忽略帮婴幼童做好防晒,其实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可能对宝宝造成一辈子的伤害。根据统计,有晒伤经历的幼童,长大后有2倍机会罹患黑色素癌;相对地,如果从小有规律地擦抹防晒产品,可减少78%皮肤癌的机会。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轻忽紫外线对婴幼童皮肤的伤害。【紫外线UVA、UVB如何伤害皮肤】1、紫外线UVB:波长约280~320nm,主要作用于表皮层,短时间曝晒,就会有晒红、晒伤的风险,长期曝晒可能造成光老化、皮肤癌等病变。2、紫外线UVA:波长约320~400nm,可穿透到真皮层,不易察觉,不会造成皮肤疼痛。短期曝晒会导致色素形成、敏感及皮肤耐受力下降;长期会造成色素沉着、加速皮肤老化、发炎,甚至导致皮肤癌。【宝宝多大能擦防晒?可擦大人的防晒产品?】美国皮肤科学会及儿科医学会都建议,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才开始使用防晒产品。其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皮肤屏障尚未发育成熟,比较容易吸收涂抹于皮肤的物质;而且,婴幼儿皮肤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也较成人来得高。因此,大人的防晒产品,不见得能直接用在婴幼儿身上,帮宝宝挑选防晒产品时,应特别小心。【宝宝防晒3大重点】1、阳光猛烈时避免外出:当紫外线过量时,6个月以下婴儿尽量不要出门;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2点通常是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这段时间也尽量不要直接待在户外。2、遮蔽:6个月以前尽可能使用遮蔽的方式来防晒,比如衣物、帽子及雨伞等。3、防晒产品: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应选择纯物理性防晒产品,且应特别注意挑选非纳米的二氧化钛及氧化锌成分防晒产品;3岁以上则可依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合的防晒产品。【儿童防晒产品挑选4大关键】1、防晒指标:父母帮婴幼儿挑选防晒产品时,可依照紫外线的强度,选择适合的防晒系数。但系数不是愈高愈好,而是依照户外活动的性质而定:a、日常生活:小朋友使用的防晒产品,不建议一下子就用到很高的系数,日常生活中使用SPF30、PA+++就足够。b、户外活动:如游泳,可选择SPF50、PA++++的防晒产品。2、纯物理性防晒产品:因宝宝的皮肤屏障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吸收外来物质,因此,应以含二氧化钛及氧化锌成分,且非润色防晒,做为选择时的优先考量。3、不添加非必要成分:挑选宝宝的防晒产品时,必须特别注意宝宝的皮肤尚未发育成熟,任何不必要的外来物质,都可能造成宝宝过敏或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建议应挑选无香料、无色素,且容易清洗、单纯温和的配方。4、非喷剂型防晒产品:市面上常见的喷雾型防晒,医生建议,应该满12岁以上的儿童才使用。小朋友较不会憋气,喷雾内的气体容易吸入肺部,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群容易受影响;此外,使用喷雾型防晒剂量不足或涂抹不均匀时,会影响防晒效果;若只有喷剂型防晒产品,建议先喷在手上,再涂抹在宝宝需要防晒的部位,可兼顾安全及防晒效果。【宝宝防晒产品怎么擦?】人们普遍不清楚防晒产品该涂抹多少量,常常一瓶防晒用一年都没用完,使用量不足,擦了等于没擦。究竟该用多少量才足够?以厨房常见的量匙给出以下建议:1、成人全脸加脖子:面积约4个手掌大小,擦防晒产品需要¼茶匙量,相当于1.25ml。2、儿童全脸加脖子:用量为成人的一半,约⅛茶匙,等于0.6ml。此外,身体其他部位的防晒用量,可根据覆盖面积适当调整。例如,手臂、腿部等部位,可按照每10平方厘米使用0.25ml-0.5ml防晒产品的标准进行涂抹。【防晒常见8大疑问】人们愈来愈重视防晒,不过,究竟防晒该如何做?大家普遍存有疑问,特别整理「常见防晒疑问」,提醒防晒一定要落实,千万不要做错,从而反伤害婴幼儿的宝贵肌肤。1、阴天不用防晒:人们常以为,阴天看不到阳光,就不用防晒,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紫外线会穿透云层,一样会伤害皮肤。2、防晒漏擦没关系:只要是衣物没有覆盖住的部位都要涂抹防晒产品,尤其是鼻子、耳后、肩膀以及脚背,最容易被遗忘,除了涂抹要均匀,涂抹的量也要足够。3、防晒擦一次就好:若防晒乳有流失就需要补擦,在户外时间久或流汗,可以随时再补擦;建议至少两个小时补擦一次,千万不要误以为擦了一次防晒乳,就可以待在户外一整天。4、擦了防晒马上就可以出门:擦了防晒产品,理论上马上会有效果,但根据美国皮肤科医学会建议,出门前15至20分钟,就可以涂抹防晒产品,可以达到最佳防晒效果;而且擦完之后再穿着衣物,可避免衣物沾染防晒乳,反而影响防晒效果。5、要先擦防晒还是先喷防蚊液:先使用防晒乳,等干了后再喷洒防蚊液,千万不要为了省时,就把防晒乳与防蚊液混在一起使用。6、喷雾型防晒效果与涂抹型防晒效果一样吗:孩童不建议使用喷雾剂型,因为具有吸入的风险,也可能加剧哮喘或过敏症状。喷雾剂型虽然使用方便,但难以评估使用的防晒剂量是否足够。大人如果使用喷雾型防晒时,也记得先闭气后再使用,避免吸入的风险。7、擦完防晒要不要卸妆:一般洗面乳和沐浴产品就可以清洗干净,但如果是较黏的物理性防晒产品,或有润色、防水的防晒产品,则建议卸妆后,再清洗干净。8、擦防晒会骨质疏松吗:人体因无法自行生成维生素D,须通过晒太阳或食物来补充,有人担心,擦了防晒后,反而会阻挡阳光,无法生成维生素D,增加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机会。但实际上擦防晒产品后,还是能让身体产生维生素D,擦防晒不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原因,不擦防晒,反而带来更多皮肤问题。皮肤科医生表示:紫外线会造成皮肤长斑、长痣或特应性皮炎、红斑狼疮、荨麻疹甚至是皮肤癌等疾病,不防晒反而会造成更多皮肤问题。擦防晒不再是爱美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保护全身最大的器官——皮肤,才能避免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
孙国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儿童肾病综合征怎么引起的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含非疾病因素,如遗传因素;以及疾病因素,例如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一、非疾病因素:部分儿童肾病综合征与遗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可导致肾脏足细胞、基底膜等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得肾脏的滤过屏障受损,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从而引发肾病综合征。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在备孕前可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基因检测,评估生育风险。二、疾病因素:1、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抗原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系统,引发免疫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出现蛋白尿、水肿等肾病综合征表现。2、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也可发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双链DNA抗体等与肾小球内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肾小球炎症和损伤,导致肾病综合征。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儿科肾脏专科就诊,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免疫学指标、肾脏病理检查等,明确病因和病理类型。
严明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小孩弱视是怎么造成的,怎么才能恢复
小孩弱视主要由屈光不正、斜视及形觉剥夺等因素造成,治疗方式包括光学矫正、遮盖疗法及药物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采取相应措施并遵医嘱。一、病因: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当眼睛存在高度屈光不正或双眼屈光度数差异较大时,进入眼内的光线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网膜上的成像模糊,影响视觉发育,进而引发弱视。斜视: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容易引起弱视。斜视时,双眼的视觉信号无法融合,大脑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信号,导致该眼的视力发育受到抑制,从而形成弱视。而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机会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形觉剥夺:形觉剥夺是指由于眼的屈光间质完全或部分不透明,导致视网膜上影像模糊而引起的弱视。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等情况,会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无法获得清晰的视觉刺激,影响视力发育。二、治疗光学矫正:对于屈光性弱视患者,配戴眼镜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根据睫状肌麻痹验光的结果,为患儿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使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改善视力。遮盖疗法:通过遮盖优势眼,强迫使用弱视眼,以提高弱视眼的视力。遮盖方法可以是使用不透明的眼罩直接粘在非弱视眼的周围皮肤上。对于不同年龄和不同程度的弱视患者,遮盖时间有所不同。药物治疗:如果非弱视眼是远视眼,可以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如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对非弱视眼进行光学离焦的治疗,从而促使弱视眼的使用。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度弱视、遮盖性眼球震颤、遮盖失败或需要维持治疗的儿童,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家长应重视儿童的视力发育,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尤其是有早产、小于胎龄儿、发育迟缓等高危因素的儿童。如果发现孩子有弱视迹象,如视力低于正常值、视物行为异常等,应尽早到专业眼科医院就诊。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监测治疗效果和视力变化。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