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哮喘指南更新!这7大要点你get了吗?

哮喘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的人力和经济负担。

虽然目前哮喘还没有治愈或特定的预防手段,但是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

1991年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首次发布了哮喘指南,上一次更新是2007年发布的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项目(NAEPP)专家小组报告3(ERP 3)[1]。

自NAEPP上次修订哮喘指南以来,已经过去了13年,在这段时间里,对哮喘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取得了重大进展。

今年年底,NAEPP终于发布了2020年青少年和成人哮喘管理指南[2],基于以下6个主题,更新了哮喘患者的循证治疗建议:

间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s)

添加长效胆碱受体拮抗剂(LAMAs)

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eNO)

减少室内变应原

免疫治疗

支气管热成形术

接下来,笔者就和大家一起解读2020版NAEPP哮喘指南的更新要点。

干货满满,一起来看!

更新速览

首先,咱们来速览一下2020年指南和2007年指南相比,究竟有何独到之处。

更新要点1:推荐轻度持续性哮喘患者(步骤2)使用每日小剂量ICS加按需短效β受体激动剂(SABA)治疗或按需同时使用ICS和SABA治疗。

更新要点2:推荐ICS-福莫特罗单一吸入器单一维持和缓解疗法(SMART)作为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步骤3(小剂量ICS-福莫特罗)和步骤4(中剂量ICS-福莫特罗)的首选疗法。不建议哮喘症状恶化时短期增加ICS剂量。

更新要点3:推荐ICS-福莫特罗治疗未控制的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步骤5)添加长效胆碱受体拮抗剂(LAMA)。

更新要点4:建议使用FeNO检测来辅助哮喘诊断和监测症状,但不能将其单独用于诊断或监测哮喘。

更新要点5:建议仅在有过敏原暴露和相关过敏症状的患者中减少过敏原。

更新要点6:推荐皮下免疫治疗作为标准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用于有症状和对特定过敏原敏感的患者。

更新要点7:不建议支气管热成形术作为哮喘标准治疗的一部分,但可用于研究。

更新解读

1 间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s)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s)是持续性哮喘患者治疗的基石,新版NAEPP指南对持续性哮喘的阶梯治疗策略进行了上述更新(见下图)。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指南推荐中度持续性哮喘的青少年(12-17岁)和成人(18岁或以上),使用ICS-福莫特罗单一维持和缓解疗法(SMART)作为步骤3和步骤4的首选疗法(强烈推荐,高度确定证据)。

SMART的维持治疗方案为每日1至2次,每次1至2吸;缓解治疗方案为根据哮喘症状,每4小时1至2支(每支4.5μg福莫特罗),≥12岁的患者每天最多12支。

由于SMART研究中只使用福莫特罗作为长效β激动剂(LABA),因此新版指南仅针对福莫特罗治疗进行推荐。

2 长效胆碱受体拮抗剂(LAMA)作为附加疗法的应用

2007版指南并没有涉及LAMA在哮喘中的应用,2020年哮喘指南第一次包括了LAMA治疗哮喘的建议。

新版指南推荐≥12岁的未控制哮喘患者,在步骤3和步骤4中将LAMA作为SMART的次要替代疗法(首选替代疗法是ICS-LABA和按需使用SABA),并在步骤5中将LAMA作为首选的附加疗法,与ICS-LABA和按需使用SABA相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LAMA可用于门诊环境中的长期哮喘控制,但不能用于急诊科或住院环境中的急性哮喘治疗。

3 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eNO)在哮喘诊断和监测治疗及疾病活动性中的应用

FeNO是2型炎症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其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以及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反应性相关,其他因素也会影响FeNO的值,如年龄、性别、吸烟和慢性鼻窦炎等。

人们希望利用FeNO来帮助哮喘诊断、分析个体哮喘患者的特征、指导哮喘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然而FeNO在哮喘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案调整中的价值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诊断方面,新版指南建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临床病程和肺功能(包括舒张试验)不能确定哮喘诊断的5岁及以上患者或者不能进行肺功能的患者,在评估过程中增加FeNO测量作为辅助评估。

治疗方面,新版指南建议5岁及以上的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患者,如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肺功能在选择、监测或调整抗炎疗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可以增加FeNO测量作为哮喘监测和管理的一部分。

不过,专家组不建议单独使用FeNO测量来评估5岁及以上哮喘患者的控制情况以及恶化的严重程度,而是作为监测和管理的一部分。

4 哮喘治疗中的变应原减少策略

研究表明,哮喘最强的危险因素是个体被一种或多种室内主要变应原(例如尘螨、猫、狗或者蟑螂)致敏,再加上室内相关变应原的大量蓄积。

最大程度减少变应原性诱发物暴露以及减少患者对变应原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哮喘的控制。

新版指南建议所有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都应在家中和工作场所接受过敏原暴露的环境评估,评估应包括暴露症状史或过敏皮试或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致敏的证据。

但是,指南不建议对没有暴露史且没有过敏或暴露症状证据的患者采取过敏原减少干预措施,仅对同时暴露于特定过敏原并对其致敏或出现症状的哮喘患者进行过敏原减少干预。

此外,过敏原减少策略应该特定于过敏原和多组分,指南不推荐采用单一成分的过敏原减少策略,唯一的例外是对害虫(蟑螂和老鼠)建议采取单成分和多成分的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包括使用杀螨剂、不透尘的枕头和床垫套、去除地毯和高能微粒空气净化器/空气过滤等。

5 皮下和舌下免疫疗法在过敏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

变应原免疫疗法是通过皮下注射[皮下免疫疗法(SCIT)]或舌下注射(水滴或片剂形式的舌下免疫疗法)给予过敏的变应原,以调节变应原引起的不利免疫反应,以及缓解过敏症状。

SCIT可有效治疗儿童及成人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结膜炎及变应性哮喘,变应原包括树、草和杂草的花粉,猫狗皮屑,尘螨,某些霉菌以及蟑螂。

新版指南建议≥5岁的轻-中度过敏性哮喘患者将皮下免疫疗法作为标准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用于那些哮喘在免疫治疗的启动、建立和维持阶段得到控制的患者。

但是,对于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患者,专家小组不建议在哮喘治疗中使用舌下免疫疗法。

6 支气管热成形术

支气管热成形术(BT)是在支气管镜下通过装置发射局部控制的射频波给气道加热的技术,该技术可减轻与哮喘相关的气道平滑肌增生,但是BT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以及治疗相关副作用尚不明确。

新版指南不建议≥18岁的持续性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热成形术,除非危害(短期症状恶化和长期不良反应)较低而潜在价值(生活质量改善,恶化程度减少)较高,则可以考虑支气管热成形术。

总结

2020年NAEPP哮喘指南建议在步骤3和步骤4中使用SMART作为青少年和成人的中度持续性哮喘的首选治疗,增加了免疫治疗和过敏原减少策略相关的证据。

此外,新版指南还首次纳入了如何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使用LAMA,FeNO在哮喘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以及支气管热成形术在成人未控哮喘中的推荐。

总而言之,新版哮喘指南有望给哮喘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改善其症状控制和预后,但是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指南的相关推荐提供更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参考资料:

1.National Asthma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 Third Expert Panel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Expert Panel Report 3: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August 2007.Accessed October 14,2020.

2.Cloutier MM,Dixon AE,Krishnan JA,Lemanske RF,Jr.,Pace W,Schatz M.Managing Asthma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2020 Asthma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National Asthma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Jama.2020;324(22):2301-2317.

2021-01-07 00:00:02浏览9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哮喘是支气管炎吗
哮喘并非支气管炎,二者在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如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过敏原检测等,以准确鉴别疾病,避免误诊误治。哮喘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本质为气道的高反应性。这种高反应性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使得患者存在特定的基因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过敏原、呼吸道感染、运动、情绪波动等,可诱发气道的高反应状态。与之不同,支气管炎主要是支气管部位发生的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支气管炎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属于自限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则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疾病具有反复迁延的特点。哮喘发作时,由于气道的高反应性,在接触诱发因素后,气道平滑肌会迅速收缩,同时气道黏膜会出现水肿,黏液分泌大量增加,这些变化共同导致气道管腔显著狭窄,阻碍气流进出,从而引发喘息、气急等典型症状。而在支气管炎中,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长期的刺激使支气管黏膜反复出现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增生、肥大,导致黏液分泌增多,纤毛运动功能受损,痰液排出不畅,进而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在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加剧,还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无论哪种疾病,日常都要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以促进呼吸道健康。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过敏性鼻炎会不会诱发哮喘
过敏性鼻炎可能会诱发哮喘。这两种疾病看似症状表现不同,一个主要集中在鼻部,另一个主要体现在呼吸道,但两者在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上存在紧密联系,了解这种联系对于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属于过敏性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即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当患者接触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进而启动免疫应答。在这个过程中,机体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E(IgE),其会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致敏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不仅会引起过敏性鼻炎的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也会作用于呼吸道,引发哮喘的喘息、气急、咳嗽等症状。鼻-支气管反射在过敏性鼻炎诱发哮喘中起到重要作用。鼻腔和下呼吸道在解剖结构上是连续的,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联系。当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鼻腔黏膜的炎症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分泌物增加、气道高反应性增强,从而诱发哮喘发作。此外,鼻腔的炎症还可能直接蔓延至下呼吸道。鼻腔内的炎性分泌物如果倒流至咽喉部,再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将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带到下呼吸道,进一步加重呼吸道的炎症反应,长期作用下,就可能促使哮喘的发生。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要积极控制鼻炎症状。首先要明确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如定期清洁房间、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尘螨和花粉等。药物治疗方面,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孟鲁司特钠,降低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过敏性哮喘能不能治好
过敏性哮喘通常无法完全治愈。这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由过敏原触发。尽管现代医学在不断进步,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涉及遗传因素,现阶段难以实现彻底根治。过敏性哮喘的发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当患者接触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进而启动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如组胺、白三烯等多种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会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最终引发哮喘症状,如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从根本原因来看,遗传因素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遗传因素难以改变,使得过敏性哮喘的根治面临巨大挑战。过敏性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即使在病情缓解期,气道炎症依然存在,只是程度相对较轻。一旦再次接触过敏原,或者受到如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运动等其他诱发因素的刺激,病情很容易复发。而且,随着病情的反复,气道会逐渐发生重塑,导致气道结构改变,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过敏体质以及已经存在的气道重塑。过敏性哮喘患者应首先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自身的过敏原后,尽量避免接触。在药物治疗方面,需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控制药物,以维持气道稳定。急性发作时,可按需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阿托品)缓解症状。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症状表现是什么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喘息、咳嗽咳痰、气急及胸闷等。1、喘息:喘息是过敏性哮喘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呼气时高调哮鸣音,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喘息声可随病情轻重而变化,轻度发作时仅在用力呼气时闻及,重度发作时静息状态下即可闻及。喘息发作多由过敏原、冷空气、运动等诱发,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严重时可发展为哮喘持续状态。2、咳嗽咳痰:咳嗽是过敏性哮喘的常见症状,多为干咳,夜间或清晨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咳痰,痰液呈白色泡沫状或黏液性,严重时可呈黄色或绿色,提示合并感染。3、气急:气急是过敏性哮喘的突出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呼吸费力等。气急多与喘息和咳嗽同时出现,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口唇发绀等症状。气急的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轻度发作时仅在活动后出现,重度发作时静息状态下即可出现。4、胸闷:胸闷是过敏性哮喘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常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胸闷发作时,患者常感到胸部沉重,呼吸不畅,严重时可出现胸痛。胸闷的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轻度发作时仅在活动后出现,重度发作时静息状态下即可出现。针对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症状表现,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明确诊断;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定期复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