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喘了7天后,男孩的肺破了……

  1个月前,有个6岁的男孩因为反复咳嗽伴喘息7天入院。

  这是个“老病号”,更确切地说家长是“老病号”,因为就诊时很少见到孩子,都是家长说孩子喘,要拿点雾化的药回家自己雾化。这次也是自行在门诊拿了4-5天药,发现孩子不见好,才带去门诊就诊。

  孩子一进诊室,不用听诊器就能听见拉风箱样的声音,胸前区的皮肤随着吸气凹陷。孩子说话也不连续,身体前倾坐在凳子上。

  接诊医生告诉家属孩子是哮喘急性发作(重度),需要住院治疗。可家长叨叨半天“家里忙,顾不上之类”的,最后在门诊大夫的劝说下,才勉为其难住了院。

  住院后予吸氧、雾化、静点激素等治疗,孩子喘息轻微好转。但到了夜间,孩子忽然出现剧烈咳嗽,不能平卧,还说嗓子疼。

  值班大夫听了听肺,感觉呼吸音有点低,摸了摸胸前区皮肤,居然有“握雪感”!赶紧做了床旁胸片,证实是气胸。


喘了7天后,男孩的肺破了……

  1 哮喘居然能导致气胸?!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并发症?

  很多家长不给孩子规律治疗哮喘,不是对孩子不重视,而是没有意识到哮喘反复发作的后果。

  除了气胸,哮喘还有可能引发以下并发症:

  (1)猝死:猝死是支气管哮喘最严重的并发症,常无明显先兆症状。比如众所周知的歌手邓丽君就是因为此病香消玉殒。

  (2)呼吸衰竭:重症哮喘由于通气不足、感染、治疗和用药不当,并发气胸、肺不张和肺水肿等,均可诱发呼吸衰竭。

  (3)肺不张: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分泌物增多,张口呼吸导致痰的粘稠度增高,且支气管痉挛,致粘液栓阻塞气道而发生肺不张。

  (4)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由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缺氧,过度呼吸,呼吸肌处于过度运动负荷之中,致乳酸产量增加,摄入不足,张口呼吸、大汗、脱水、心肝尤其是呼吸和肾功能不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β受体兴奋剂的使用、长期使用氨茶碱、补碱过多等原因,常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5)多脏器功能不全和多脏器衰竭:由于严重缺氧、感染、酸碱失衡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危重症哮喘常易并发消化道等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此外,哮喘反复发作损伤肺功能,还大大增加成年后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率。

  看到以上危害,有的家长不淡定了:我们家孩子一感冒就喘,是不是哮喘?会不会发展为哮喘?

  以下线索有助于提示哮喘:

  (1)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2)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3)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4)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

  (5)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

  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喘息儿童已经出现哮喘特征性病理变化,而且随年龄增长,哮喘治疗的风险也会增加。这也是早期重视并干预喘息性疾病的依据。

  2 喘息性疾病,不喘就可以不雾化了?

  很多家长甚至很多大夫都觉得不喘了,就不用再雾化,毕竟是吸入用激素,长期雾化也不太好。

  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不喘了也要雾化,这也是减少喘息反复发作的着手点。

  我们看看以下疾病到底需要雾化多长时间:

  (1)毛细支气管炎:尤其是对于过敏体质及具有家族过敏性疾病的患儿,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次,2次/d。以后视病情逐渐减量,整个雾化吸入治疗时间建议不少于3周。

  (2)哮喘性支气管炎:不考虑年龄因素,儿童哮喘预测指数(API)阴性患儿,布地奈德混悬液剂量从0.5-1.0mg/d开始,逐渐减量,直至最小有效维持量(布地奈德剂量0.25mg/d),建议疗程为4-8周。对于API阳性的高危儿,剂量从1mg/d开始,逐渐减量,每1-3个月调整一次治疗方案,直至最小有效维持量(布地奈德剂量0.25mg/d)。酌情给予3、6、9或12个月吸入。

  (3)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参考用法:布地奈德混悬液(0.5-1.0mg/次,2次/d)雾化吸入,或采用其他吸入剂型,如定量压力气雾剂、干粉吸入剂等,具体疗程需依据病情变化、定期评估结果而定。

  (4)咳嗽变异性哮喘:布地奈德混悬液按其咳嗽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0.5-1.0mg/次,2次/d,不少于8周。

  (5)感染后咳嗽(PIC):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PIC的推荐剂量为0.5-1.0mg/次,使用频次依病情而定,疗程2-3周。

  (6)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首选ICS治疗,如布地奈德雾化溶液0.5-1.0mg/次,2次/d,持续时间不少于8周。

  (7)变应性咳嗽: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次,2次/d,5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可显著改善咳嗽症状。如ICS治疗有效,推荐布地奈德治疗,0.5-1.0mg/次,2次/d,持续4周以上。

  (8)肺炎支原体肺炎(MMP):对处于MPP急性期患儿,布地奈德混悬液0.5-1.0mg/次,同时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2次/d,用1-3周。对处于感染后恢复期患儿,如有气道高反应性或小气道病变,或肺不张未完全恢复,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0.5-1.0mg/d,持续使用1-3个月后复查。

  (9)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初始剂量为2mg/次,此后可每12小时雾化吸入1次,最多用4次。

  (1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研究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次,2次/d,共14天。

  3 喘息性患儿应注意什么?

  (1)规避过敏原:包括食入性及吸入性,一旦发现并证实某种食物确实会激发哮喘发作,应尽量避免食入。

  (2)提高抵抗力:尽量避免感冒,以免诱发喘息;避免二手烟;出门戴口罩,尽量避免吸入汽车尾气。

  (3)重视共患疾病的治疗:如过敏性鼻炎。

  参考文献:

  [1]许仁和.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J].新医学杂志,1993,(7):348-349.

  [2]申昆玲,邓力,李云珠,李昌崇,刘恩梅,陈强,陈育智,陈志敏,陈爱欢,张皓,何庆南,尚云晓,俞善昌,洪建国,赵德育,盛锦云,殷勇,鲍一笑.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06):504-511.

  [3]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呼吸过敏学组(筹),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2019年)[J].中华内科杂志,2019,第58卷(9):636-655.

2020-10-09 00:00:01浏览3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孩子不自信自卑心理恐惧怎么克服
孩子不自信、自卑心理和恐惧,可采取建立积极沟通、鼓励参与活动、设定合理目标、培养特长技能等方法来克服。1、建立积极沟通:营造一个开放、信任的沟通环境至关重要。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2、鼓励参与活动: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交、体育或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孩子能结识更多伙伴,拓展社交圈子,锻炼社交能力。在活动中,孩子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这有助于提升自信心。3、设定合理目标:为孩子设定明确、具体且可实现的目标。目标不宜过高,以免孩子因无法达成而产生挫败感;也不宜过低,要具有一定挑战性,让孩子在努力后能够成功。每一次成功完成目标,都能给予孩子成就感,逐步积累自信。4、培养特长技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学习和发展特长的机会。当孩子在某一领域表现出色,拥有一技之长时,会极大地提升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同时,特长培养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也能锻炼孩子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正面反馈。避免过度比较,不要将孩子与他人进行不恰当的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和恐惧情绪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如何矫正孩子厌学心理
矫正孩子厌学心理可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环境、心理疏导以及药物辅助治疗等方法改善。1、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将学习内容与之结合。若孩子喜欢音乐,在学习语文古诗词时,可寻找相关的歌曲或配乐朗诵,增加学习趣味性。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观看科普视频、动画等辅助学习,让知识更直观生动。鼓励孩子参加学科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文学创作比赛等,在实践中感受学习乐趣,提升学习积极性。2、改善学习环境:学校方面,老师可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组织学习互助小组,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家庭方面,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减少干扰。3、心理疏导: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其内心想法和困扰,给予理解与支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抗挫折能力。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引导其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增强自信心。4、药物辅助治疗:如果孩子厌学是由于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经专业医生评估诊断后,可能需药物辅助治疗。例如舍曲林,其能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因心理障碍导致的厌学症状。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用药。建议在矫正过程中,保持耐心,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努力。加强家校合作,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定期与孩子交流,了解其学习感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矫正方法。若孩子厌学情绪严重,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通过心理辅导,调整心态,改善厌学心理。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青春期男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状有哪些
青春期男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状可能包括情绪波动大、焦虑不安、叛逆行为、出现攻击行为、社交困难等。1、情绪波动大:青春期男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剧烈,导致情绪容易大起大落。前一刻还兴高采烈,下一刻可能就变得烦躁易怒,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者陷入莫名的低落情绪中。2、焦虑不安:面临学业压力、对未来的迷茫以及社交等各方面的挑战,青春期男孩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其可能会在考试前极度紧张,担心考不好;在新环境中,如转学后,会对融入集体感到焦虑,时常表现出坐立不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3、叛逆行为:青春期男孩渴望独立,追求自我,往往会表现出叛逆行为。其可能会故意违抗父母和老师的要求,顶嘴、不遵守规则等。4、出现攻击行为:一些男孩可能会出现身体或言语上的攻击行为,与同学打架、争吵,用攻击性语言伤害他人。这可能是其内心情绪无法正确宣泄,通过攻击行为来表达不满和愤怒。5、社交困难:部分男孩在与同龄人交往中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融入集体,害怕被拒绝。他们可能会表现得孤僻、不合群,独来独往,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难以建立良好的友谊。需要注意的是,面对青春期男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其心声,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如果孩子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程敏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有心脏病生过一个孩子了还能生吗
若心脏病病情稳定,心功能良好,且前次妊娠分娩过程顺利,在严密医疗监测下,多数情况下可以再次生育;然而,当心脏病严重,心功能差或前次妊娠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再次生育风险极大,不建议妊娠。对于患有一些轻度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且通过治疗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的女性。若前次妊娠期间,心功能一直维持在Ⅰ级或Ⅱ级(即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或轻度受限),未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分娩过程也平稳。这类女性再次妊娠时,只要在孕期严格遵医嘱,定期进行心脏专科检查,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多数能够耐受再次妊娠和分娩过程。若女性患有严重心脏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未经有效治疗等,心功能处于Ⅲ级或Ⅳ级(即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或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心衰症状)。前次妊娠可能已出现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对心脏造成进一步损伤。这类情况下,再次妊娠会使心脏负担急剧加重,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因此不建议再次生育。心脏病女性计划再次生育前,建议前往心内科和妇产科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心功能测定等检查,明确心脏病类型与心功能状况。若医生评估可妊娠,孕期密切产检,增加心脏专科检查次数。若评估不适合妊娠,建议严格采取可靠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怀孕。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