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冠肺炎老年人病死率高,为什么还有很多年轻医护人员去世?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专家介绍,目前,从整个患者群体来说,平均年龄51岁,30-69岁患者占77.8%,新冠肺炎中老年高发,为什么还有多位年轻的医生去世?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文军,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不幸被感染,经多方抢救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3日下午19时30分不幸去世,卒年42岁。

  湖北武汉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年轻女医生夏思思因感染新冠肺炎,经抢救无效,于23日清晨殉职,年仅29岁。

  2月20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彭银华医生不幸牺牲,29岁;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年轻,还有新冠肺炎的吹哨人李文亮,年仅34岁。在为这些逆行的英雄们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在问,新馆肺炎病毒肺炎不是中老年人病死率比较高吗?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可为什么这些年轻的医护人员也会被病毒折磨致死?

  结果怎么样,终究拼的还是免疫力

  新冠病毒是一种自限性病毒。在感染新冠状病毒的初期(感染6-7天时),患者会干咳,没有痰,有一部分人这个时候可以自愈,因为病毒存在自限性;有20%的人,在感染7-8天以后,症状会加重发展为肺炎,病程会加速;在感染10-11天后可能发展为呼吸衰竭的症状,情况危急。尽早就医的话,即使呼吸困难,只要及时给上氧疗,13-14天左右即可被治愈。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足够强的话,可以把病毒清除。一般在两周左右。对于免疫力好的人来说,这无非是一个很严重的流感。对于免疫力本身比较弱的人来说,才是一场灾难。

  当然新冠病毒对各类人群都有传染性,即使是每天给人看病救人的医生来说也不例外,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一样会得病,一样可能因为感染病毒而丧命。不少医务人员本来就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不太高。再加上,自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年轻医生一直工作在一线,没时间好好吃饭,也没有很多时间休息,免疫力更低。很多医护人员想要救治更多病人,不愿休息,身体状况不太好,其实是不利于“斗”的。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发展至危重症

  “免疫力低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可怕的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因繁多、病死率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杨炯教授表示,很多患者最后没有救过来就是病情发展到ARDS导致的,最近临床解剖的初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杨炯教授进一步解释,肺炎,包括新冠肺炎,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也不管免疫力如何,都可能发展至ARDS这个危重症阶段,而这个阶段是“要命”的,死亡率高达30%-50%,然而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病人在ARDS阶段吸不进去氧气,需要借助呼吸机、插管、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还有完整的一套治疗指南来治疗,但也不是所有病人都能通过这些方法被救过来。”杨炯教授感慨。

  “至于为什么会发展到ARDS?究竟是因为病毒量太大、浓度太高?还是免疫反应太强烈?不好说!到目前为止,ARDS的机制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杨炯教授说。

  “炎症风暴”让很多轻症患者病情突然加重

  上海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和SARS或者禽流感都不太一样,SARS很多时候是病人一上来病情就非常重。但新冠肺炎患者有的早期发病并不是非常凶险,但是后期突然会一个加速,病人很快进入一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状态,会是一种炎症的风暴。

  “炎症风暴”是如何形成的?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不断复制,大量破坏正常细胞,导致肺部损伤。与此同时,被感染的细胞向人体免疫系统发出警报,免疫系统会释放出对抗性的细胞因子,它们会把分布在其他部位的淋巴细胞都吸引到病灶部位,以杀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当大量细胞因子在很短时间内被释放到血液中,就会形成“细胞因子风暴”或“炎症风暴”。通俗来讲,正常的免疫是保护,过度的免疫则是损伤,它们不仅会杀死病毒、细菌,还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进而导致肺、肾、心等器官受损甚至功能衰竭。

  哪些人易发生“炎症风暴”?

  临床上的重症病例,一部分由于免疫系统太弱,无法控制病毒的复制导致病情越来越重;另一部分就是由于“炎症风暴”所引起的。

  被病毒感染后,人体都会发生免疫反应,因此只要不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就都有可能暴发炎症风暴。至于“风暴”的大小则因人而异,以下人群更容易因“炎症风暴”而出现重症甚至死亡:

  60岁以上且伴有基础性疾病者易在炎症风暴发生后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疾病重症化;

  极少一部分年轻人会由于免疫系统过度应答而加重肺部损伤,出现重症。

  “炎症风暴”会引发什么后果?

  “炎症风暴”发生后,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会急转直下,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炎症因子除会造成肺部受损,导致呼吸急促、憋闷、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衰竭等情况外,还会对心肌等其他脏器造成攻击进而衰竭。

  钟鸣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我们的治疗很难把它拉回来。这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很多病人不是死于肺。因为我们有ECMO,我们有呼吸机,我们有各种治疗的策略,我们可以让病人肺的功能得到代替。但是很多病人死于肺外的多器官功能的衰竭,这个跟过去都有很大的不同。”

  体外膜氧合(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是一种可以替代肺脏和心脏的呼吸循环支持技术。

2020-02-28 10:23:01浏览8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胃轻瘫综合征的急救处理有哪些
胃轻瘫综合征的急救处理可采取饮食调整、促动力药物、腹部按摩、胃电刺激、胃切除术等治疗措施。但要注意上述部分治疗需要在医生介入下进行,药物需遵医嘱服用,患者不可自行操作。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调整 饮食调整包括少量多餐、高蛋白低脂食物摄入以及避免过度进食。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通过控制饮食量和类型,减少胃部负担,有助于改善胃排空功能障碍,从而缓解胃轻瘫综合征的症状。 2.促动力药物 促动力药物如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西沙必利片等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排空。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饭前或饭后服用。西沙必利片应于饭前15分钟或睡前服用,不可与西柚汁同服。通常按医嘱定时服用。这些药物能够增加胃肠道的动力,帮助改善胃轻瘫综合征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症状。 3.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需由专业人员指导,在饭后进行轻柔的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约5-10分钟,每日2-3次。按摩可以刺激胃壁肌肉收缩,促进食物向下移动,对于轻微的胃轻瘫综合征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胃电刺激 胃电刺激是将电极放置于胃壁上,通过微电流刺激胃肌层,提高胃运动能力。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接受治疗。此方法能有效改善胃平滑肌的收缩力,对因神经调节异常导致的胃轻瘫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5.胃切除术 胃切除术是一种外科手术,适用于严重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控制的胃轻瘫综合征。手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并咨询专业意见。通过医生操作去除部分或全部胃组织,减轻胃容量和压力,从而改善胃排空功能,缓解相关症状。 除了上述治疗措施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至关重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注意情绪管理,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此外,戒烟限酒也是必要的,因为烟草和酒精都可能加重胃部不适。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胃轻瘫能吃什么食物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可以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瘦肉粥、面条、蔬菜等,一般不会对病情造成影响。 1、小米粥 小米粥是由小米熬制而成的,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当地吃一些小米粥,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而且也不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所以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是可以吃的。 2、南瓜粥 南瓜粥是由南瓜熬制而成的,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适当地喝一些南瓜粥,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而且也不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所以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是可以吃的。 3、瘦肉粥 瘦肉粥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当食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4、面条 面条是由面粉制作而成的,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适当地吃一些面条,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而且也不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所以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是可以吃的。 5、蔬菜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起到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而且含糖量也比较低,所以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也可以适当地吃一些蔬菜,比如西红柿、黄瓜、冬瓜等。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