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多巴胺可能是儿童哮喘的元凶

  根据最近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产生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神经元能够与T细胞进行通讯,以增强幼鼠肺部的过敏性炎症反映,但老年小鼠的肺部则没有上述现象。这些发现有可能解释为什么儿童哮喘患病率比成人高。通过研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以及儿童哮喘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开发治疗儿童哮喘的新策略。

  文章作者,布莱根妇女医院和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哈佛大学资深研究员Xingbin Ai说:“这是第一项揭示年龄相关的神经-T细胞信号交流以及对幼儿患哮喘的易感性的影响的研究。由于哮喘通常始于儿童早期,因此我们认为,识别幼年时期的疾病机制将为哮喘的早期干预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哮喘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生命的慢性疾病,间歇性发炎并使肺部气道变窄,引起喘息,胸闷,呼吸急促和咳嗽。尽管药物治疗和环境触发因素的管理可以帮助控制症状,但目前尚无治愈该病的方法。在美国,哮喘影响了超过2600万人,其中包括600万儿童。

  作者认为,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沟通以调节炎症反映可能能够解释儿童哮喘的高发病率。随着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继续发展,神经元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调节组织炎症。

  在这项新研究中,Ai及其同事调查了发育过程中的神经系统在哮喘早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支配小鼠肺部的交感神经在产后早期主要产生多巴胺,但在成年后又产生另一种称为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递质。当他们比较年龄在13岁以下的儿童和40岁至65岁的成年人的肺和淋巴结组织时,发现了明显的类似模式。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由支配肺部的神经产生的多巴胺与CD4 + T辅助细胞上的多巴胺神经递质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其分化为促进哮喘的Th2细胞,从而增强了肺部炎症。相反,在成年肺中的神经元产的生去甲肾上腺素则没有这种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在发育早期肺中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和T细胞的相互通讯机制,以及这一机制在小鼠和人类之间的保守性。

  在小鼠模型中,作者发现多巴胺分泌能够显著增加新生小鼠肺组织中的Th2细胞炎症,从而减少了粘液过度产生和呼吸道高反应性。相比之下,成年小鼠的作用则弱得多。

  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交感神经与肺中CD4 + T辅助细胞之间的多巴胺-DRD4信号传导在增加生命早期的过敏性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促进炎症,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可以赋予早期肺部感染后的组织修复机制,当肺部不成熟且易受病原体侵害时,这可能是有利的。

  Ai说:“我们的发现为神经和免疫细胞之间的通讯参与了哮喘的易感性提供了证据。然而,一般性地阻断神经元与免疫细胞之间的通讯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因为神经在调节呼吸道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将需要沿着神经-免疫细胞轴进行靶向治疗方法的探索。”

2019-11-22 00:45:05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20岁就秃头意味什么
20岁就秃头一般意味着患者可能存在脂溢性脱发、斑秃、毛囊炎、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等疾病。 1、脂溢性脱发 如果患者长期熬夜或者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引起脂溢性脱发。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那雄胺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斑秃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状秃发,可能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会导致头发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脱落区域,可表现为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米诺地尔搽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3、毛囊炎 毛囊炎是指毛囊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通常会出现红色丘疹,并且会伴随瘙痒、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局部出现脓包,所以会造成上述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遵医嘱涂抹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进行治疗。 4、内分泌失调 如果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者是长时间熬夜,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内分泌发生紊乱,从而影响到毛囊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会造成上述现象。此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的方式进行改善,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5、营养不良 如果平时过度挑食或偏食,可能会导致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无法为头发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也有可能会引起上述症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摄入量,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利于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由于真菌感染等原因造成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治疗。
吴上志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孩班秃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秃头是指头部或其他部位出现脱发或稀疏的情况,孩子的秃头可能是由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真菌感染、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 秃头的发病与遗传有关。如果孩子的父母都是秃头,那么小孩患上秃头的概率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头发出现发育异常,从而导致秃头的出现。建议患儿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光疗治疗,常见的是使用紫外线治疗仪。 2、营养不良 小孩的头发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的支持,如果小孩的营养不良,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头发的发育不良、毛发变薄、脱落等问题。建议小孩增加摄入含有维生素C、铁、锌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瘦肉、鱼类等。 3、真菌感染 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头癣。头癣是一种常见的头皮病,会导致头皮上出现红色斑块、脱屑和瘙痒,最终导致头发脱落和秃头。治疗头癣通常包括使用局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克霉唑等,以及保持头皮清洁和干燥。 4、毛囊炎 毛囊炎是指毛囊发生的炎症反应,可能与细菌或真菌感染、毛囊堵塞等因素有关,小孩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建议小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5、脂溢性皮炎 如果小孩平时作息不规律,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从而诱发脂溢性皮炎,出现脱发、头皮屑增多等症状。建议小孩可以遵医嘱涂抹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平时小孩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不要熬夜。 日常生活中,建议小孩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此外,建议小孩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小孩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小孩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40岁没秃头就一定不会秃头吗
秃头一般指大量脱发,40岁没有大量脱发,以后有可能会出现该症状。出现大量脱发可能与遗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斑秃等原因有关,患者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遗传 脱发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患者的父母其中一方有脱发的情况,那么其子女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现象。对于遗传导致的脱发,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平时需要注意保持头部清洁卫生,还需注意避免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洗发水,以免导致脱发的情况加重。 2、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如果患者长时间精神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头皮的毛囊收缩,从而引起脱发的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秃顶的现象。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不要存在过大的心理压力,在睡觉前可以通过泡脚、喝热牛奶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必要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3、斑秃 斑秃主要是由于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毛囊被破坏的情况。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头部出现一块或者是数块大小不一的脱发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秃顶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米诺地尔酊、地蒽酚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能与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有关。综上所述,40岁时没有大量脱发的现象,以后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该症状。建议患者出现脱发症状时不必过分担心,少量脱发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症状加重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斑秃头皮痒是怎么回事
斑秃头皮痒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疾病恢复期造成,也有可能是合并脂溢性皮炎等导致。 1、不良的生活习惯 长期熬夜、精神紧张、饮食不佳或者不注意头部卫生清洁,使用刺激性洗发水都有可能会造成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斑秃、头皮痒的现象,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精神萎靡、浑身乏力的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进行缓解,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丙硫氧嘧啶片进行治疗。 2、疾病恢复期 头皮痒有可能是斑秃部位已经逐渐恢复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毛发在生长时需要血液来提供营养物质,所以局部的血液循环会加快,进而引起头皮部位出现瘙痒的症状。可以适当按摩头皮,能够缓解头皮痒的症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 3、合并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症状红斑上油腻鳞屑或痂皮,对称分布,可能伴有长头皮屑、头皮痒、掉发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甲硝唑霜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及泼尼松、雷公藤多苷等药物,改善炎症,缓解症状。日常多吃蔬菜水果,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 此外,还有可能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缺乏微量元素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就诊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