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秋凉感冒易引发鼻炎

  秋季昼夜温差大,又常有冷空气侵袭。人们如果缺乏御寒准备,往往容易患各类鼻炎。由于天气、饮食等因素诱发各类新老鼻炎,慢性、过敏性、慢性鼻窦炎等病占到门诊的大多数。

  鼻炎虽不能直接威胁生命,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可能引发相关的精神障碍。,特别是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如不及时治疗就容易转变为慢性鼻炎,会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遭到慢性疾病的折磨。他认为,患上鼻炎绝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忍着不去看医生,这将是对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

  秋凉感冒易引发鼻炎

  深秋的凉意让感冒发烧者大大增加,鼻炎也趁机发起袭击,受其累者喷嚏不断、鼻涕连连,鼻塞、头晕……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专家表示,每到季节交替时就诊患者就会增多,其中不少人是熟面孔。特别是老年人和正在读书的学生,鼻炎严重时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困难,慢性鼻炎在天气变化、室内外温差大、感冒等条件下容易发作,用药后症状会减轻一些,但治标不治本,令患者痛苦不堪又无可奈何。

  鼻炎不除根随时可复发

  慢性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是最常见的两种鼻炎,一般情况下,急性鼻窦炎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辅以鼻腔内的局部治疗,但多数患者就医时已是慢性鼻窦炎,不少人还同时患有鼻息肉,这就需要手术治疗了。手术治疗是比较彻底的方法,能解决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迁延、反复的问题,但由于担心创伤,许多患者不愿意手术,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过去的鼻窦炎手术比较痛苦,而且常常需要完整剥离上颌窦的黏膜,使人体失去了具有自身保护和防御功能的重要结构,此外,鼻窦的位置隐蔽,难以直视,传统鼻窦炎手术的视觉系统不完善,术中看不清鼻腔和鼻窦内的结构,容易造成病变残留,这些因素都是留下日后病变复发的隐患,让患者对手术的远期效果心存疑虑。

  而现在,随着鼻内窥镜微创手术的推广应用,鼻炎患者不必再承受以前的痛苦和担忧了,不用开刀,直接从鼻孔进入,保留鼻黏膜……内窥镜技术将创伤性鼻炎手术大大改良,让小小的鼻子在祛除疾病的同时也能备受呵护。最近,就有不少患者通过电话咨询该手术的相关事宜,在经过相关检查和对既往病史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就能接受这种微创治疗。

  内窥镜出招解除鼻炎烦恼

  鼻内窥镜手术主要是指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据统计,经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日常保健

  一、鼻炎大多是着凉感冒引起的,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如晨跑、游泳、冷水浴、冷水洗脸等都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

  二、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吸烟、饮酒等,因为这些因素能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鼻黏膜调节功能变差,病毒乘虚而入而导致发病。

  三、在秋冬季或感冒流行期间,外出戴口罩,避免公众集会,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对发病者做好隔离工作,对污染的室内可用白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四、可使用中草药预防,如受凉后可及早服用生姜、红糖水以及时祛除“寒邪”;感冒流行期间,可服用荆芥、防风、板蓝根等中草药。

  五、早晨5点到10点,是花粉扩散高峰时间,最好不在户外久待。

  六、及时更换、清洗床单、被罩,防止螨虫及其分泌物诱发过敏性鼻炎。

  七、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或是使用空气过滤器,不要让鼻子太干燥。

  八、香水、化妆品等都会刺激鼻腔黏膜,也要尽量避免接触。

(实习编辑:付付)

2008-10-16 07:25:00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是如何对失眠,进行辨证论治的
中医对失眠的辨证论治,是基于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失眠的证型,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失眠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心主神明,心神安宁则能正常睡眠,若心的气血不足,不能滋养心神,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这属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此类患者多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因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成不足,进而影响到心。另外,肝郁化火也可导致失眠。肝主疏泄,若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心神,患者会出现失眠、急躁易怒、头晕胀痛、目赤耳鸣等症状。还有肾阴虚导致的失眠,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使心肾不交,虚火上炎,扰乱心神,患者常伴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为主,常用归脾汤加减,通过补脾益气来促进气血生成,养心安神以助睡眠。肝郁化火型失眠,治疗则是疏肝泻火、镇心安神,多选用龙胆泻肝汤,以疏泄肝气、清泻肝火,使上扰的心神恢复安宁。针对肾阴虚的心肾不交型失眠,采用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法,如黄连阿胶汤,通过滋补肾阴、清降心火,让心肾相交,从而改善睡眠。需注意的是,药物使用需遵医嘱。如果存在失眠问题,建议患者准确向医生描述自身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程度、睡眠时长、多梦情况、是否易惊醒,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如情绪状态、饮食、大小便等,以便医生准确辨证。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支原体肺炎如何预防传染给家人
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预防其传染给家人可从隔离患者、保持良好通风、消毒措施等方面着手。如果家中有人患上支原体肺炎,家人不必过度恐慌,但要高度重视预防工作。1、隔离患者:一旦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者应尽量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接触。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社交距离。外出或在家庭公共区域活动时,患者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传播给家人。2、保持良好通风:经常开窗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每天应保证室内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尤其是患者居住的房间,更要确保通风顺畅。在通风时,可让患者暂时转移到其他房间,避免直接吹风导致病情加重。3、消毒措施: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如患者的餐具、水杯等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式,煮沸15-20分钟能有效杀灭病原体。患者使用的毛巾、衣物等可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对于患者居住的房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如桌面、门把手、家具表面等。若家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提醒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时间。
赖毛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不上孩子如何进行中药调理
怀不上孩子可服用补肾调理、疏肝理气调理、活血化瘀调理等中药。但这些药物需遵医嘱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1、补肾调理:肾主生殖,肾中精气充足是受孕的关键。对于肾虚导致的不孕,可根据肾阴虚和肾阳虚的不同情况用药。肾阴虚者,常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月经量少等,可选用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等中药滋补肾阴。肾阳虚者,多有畏寒肢冷、腰膝冷痛、性欲减退等症状,可使用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鹿角胶等中药温补肾阳,改善生殖功能,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2、疏肝理气调理: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畅易导致肝郁气滞,影响受孕。此类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情志抑郁等症状。可选用柴胡、当归、白芍、香附等中药疏肝理气,调节情志,使气血通畅,有利于受孕。例如,逍遥散就是疏肝理气的经典方剂,能改善肝郁引起的月经紊乱及排卵异常。3、活血化瘀调理:盆腔瘀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导致的不孕,可采用活血化瘀法调理。通过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瘀血阻滞,为受孕创造良好的内环境。常用中药有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等。对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痛经、不孕的患者,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可缓解疼痛,促进盆腔内环境的改善,提高受孕几率。怀不上孩子进行中药调理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体质和具体病情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内分泌平衡。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明确不孕原因,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和治疗手段,综合调理,提高受孕几率。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气胸如何进行治疗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部分或完全塌陷的一种疾病,其治疗主要包括观察、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以及手术治疗等。1、观察:对于少量气胸且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选择观察治疗。这类患者通常肺压缩程度低于20%,无明显呼吸困难。观察期间,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胸腔内压力变化。医生会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评估气胸吸收情况。2、胸腔穿刺抽气:对于气胸量较大但症状较轻的患者,胸腔穿刺抽气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肺压缩程度在20%-50%之间的患者。医生在局部麻醉下使用穿刺针将胸腔内气体抽出,以减轻肺组织压迫。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但需注意避免损伤肺组织和血管。3、胸腔闭式引流:对于大量气胸或症状严重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是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肺压缩程度超过50%或伴有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医生在胸壁置入引流管,连接水封瓶,持续引流胸腔内气体,以恢复肺组织膨胀。该方法可有效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风险。4、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气胸或经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手术方法包括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大多数气胸患者,术中可切除肺大泡或进行胸膜固定术。开胸手术适用于复杂或严重的气胸病例,手术创伤较大但效果确切。术后需密切监测,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建议患者在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治疗期间,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剧烈活动和吸烟,以减少气胸复发的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