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老年肺炎有那些特点

  人到老年,全身及呼吸道的免疫机能减退;患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糖尿病等的老病号都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其中,肺炎在65岁以上老人死亡原因中居首位。

  由于许多老人伴有多种疾病,而肺炎又常累及多个脏器,就会出现所谓多米诺骨牌现象,以至不可救治。因此,要重视老人患肺炎的严重危害。

  老人的肺炎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发病隐蔽。老人的机体反应能力低下,有时肺部病变已广泛,但发热不明显,体温多在37.5℃—38.5℃,咳嗽不剧烈,痰不易咳出,胸痛较轻,白细胞也不增高甚至偏低,或仅有嗜中性粒细胞偏高,往往需要借助X射线检查才能证实。

  其次,肺炎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常见致病菌,但基础疾病多或反复感染的老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因此,用药时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但必须兼顾革兰氏阴性杆菌。

  如果老人既往体健,没有基础疾病且轻度感染,可选择青霉素类药物静脉滴注,用药时应把每日总剂量分3—4次给药。对于伴有基础疾病的轻、中度感染的老年患者,一般感染程度加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率的几率增加,可考虑选择半合成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2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重症肺炎同时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应及时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第三,老人吸入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多,常反复感染。

  由于吞咽反射功能减退、吞咽障碍、呼吸道清除功能减退等因素,使吸入性肺炎在老人中发病率明显增高。治疗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或替硝唑。由于免疫功能减退,有的老人用过多种抗生素,很容易出现菌群失调而继发感染,还常见肺部真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时,最好联合使用氟康唑预防二重感染。对反复感染的老人,还要注意最近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同一类抗生素近期重复使用容易导致耐药。

  最后,老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能有效地预防肺炎。肺炎球菌多糖疫菌(PPV)能抵抗23种肺炎球菌的攻击。流感疫苗的广泛接种也使得流感杆菌脑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预防肺炎有效率为53%。

(实习编辑:付付)

2008-08-26 07:40:00浏览4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希高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前列腺健康指数怎么检查
前列腺健康指数一般是指前列腺健康指数检查,主要是通过直肠指检、前列腺彩超、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前列腺液检查等方式进行检查,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前列腺健康情况。1、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式,主要是医生通过将手指从肛门伸入患者的肛门,可触摸到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硬度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症状,则可能会出现前列腺增大、表面不光滑、质地偏硬等情况。2、前列腺彩超前列腺彩超检查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原理对前列腺部位进行检查,可以判断前列腺的大小、形态、有无异常增生等情况,对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3、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化验,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对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4、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查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等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情况,对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5、前列腺液检查前列腺液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查前列腺液中的卵磷脂小体、精子等物质含量,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如果患者存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陶俊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前列腺炎做什么检查
45岁的李先生发现自己排尿时有些异样,尿频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原本夜里不起夜的他,现在常常被尿意憋醒,每晚要去厕所2到3次。不仅如此,排尿时还伴有轻微的疼痛感,尿线也变得细弱,有时甚至需要用力才能尿出来。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症状越发严重,还出现了会阴部坠胀不适的感觉,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于是,李先生来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经过直肠指诊、前列腺液检查等一系列检查,医生最终确诊他患有前列腺炎。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约5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困扰。在我国,前列腺炎同样是泌尿外科门诊的常见疾病之一。前列腺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疼痛等症状,还可能对患者的性功能、生育能力以及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前列腺炎至关重要,而这离不开一系列专业的检查。【前列腺炎的常见检查项目】1、直肠指诊医生通过将手指经肛门插入直肠,触摸前列腺,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压痛等情况。正常的前列腺质地均匀、表面光滑、无压痛。如果前列腺有炎症,在指诊时可能会发现前列腺肿大,质地变软或变硬,表面可能不光滑,有结节感,并且有明显压痛。直肠指诊操作简便、经济,能为医生提供初步的诊断依据,但准确性相对有限,不能仅凭直肠指诊确诊前列腺炎,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2、前列腺液检查医生通过按摩前列腺,收集前列腺液进行实验室检查。如果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增多,每高倍视野超过10个,同时卵磷脂小体减少,就提示可能存在前列腺炎。此外,通过对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还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细菌种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3、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规的检查项目,虽然不能直接诊断前列腺炎,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泌尿系统是否存在其他病变,以及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等情况。在前列腺炎患者中,尿常规检查结果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尿蛋白阳性等异常表现。4、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包括经腹部超声和经直肠超声。经腹部超声检查时,患者需要憋尿,使膀胱充盈,以便更好地观察前列腺。对于前列腺炎患者,超声检查可能会发现前列腺回声不均匀,内部可能有低回声区或钙化灶等表现。经直肠超声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前列腺的内部结构,对于一些细微病变的发现更为敏感。例如,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经直肠超声可能会发现前列腺腺管扩张、腺体内结石等改变。5、尿流率检查通过让患者在特定的仪器上排尿,仪器可以记录下尿液流出的速度、尿量等参数,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排尿困难以及排尿困难的程度。前列腺炎患者由于前列腺组织的炎症水肿,可能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影响尿液排出,从而出现尿流率下降的情况。如果患者尿流率明显下降,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以改善排尿症状。【前列腺炎的常用治疗方法】1、西药治疗①抗生素:对于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抑制或杀灭引起炎症的细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常用的抗生素有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一般来说,抗生素的治疗疗程较长,通常需要4-6周,以确保彻底清除细菌,防止复发。②α-受体阻滞剂:常用的药物有坦索罗辛、多沙唑嗪等。这类药物能够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平滑肌,降低尿道阻力,使尿液排出更加顺畅,减轻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α-受体阻滞剂一般需要连续服用1-3个月,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调整用药。③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减轻前列腺炎症导致的局部充血、水肿,缓解会阴部、下腹部等部位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在症状明显时使用,可根据疼痛程度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2、中药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此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和体质进行“量身订制”。目前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较多,比如前列康普乐安片,以油菜花花粉制成,其适用人群、功效及注意事项如下:①适用人群:普乐安片适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腰膝酸软,尿后余沥或失禁,及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具有上述症候者。一般普乐安片需在饭前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②功效:此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油菜花花粉,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补肾固本的功效。从中医角度来看,肾气充足有助于维持前列腺的正常功能,改善前列腺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前列腺的充血和水肿,从而缓解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腰膝酸软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油菜花花粉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调节内分泌,抑制前列腺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③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感冒发热患者禁用前列康普乐安片。少数患者在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轻度大便溏薄现象,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此外,在服用本品期间,要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若用药2周后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就医。3、物理治疗①前列腺按摩:前列腺按摩是一种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多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辅助治疗,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禁用,一般每周进行1次。通过定期按摩前列腺,促进前列腺液的排出,有助于清除前列腺内的炎性分泌物,减轻炎症。②热疗:热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温水坐浴、经尿道微波热疗、经直肠激光热疗等。热疗能够促进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散,缓解疼痛症状。温水坐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热疗方法,患者可以用40℃-45℃的温水坐浴15-20分钟,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损伤会阴部皮肤。经尿道微波热疗和经直肠激光热疗则需要在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