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肺结核诊断标准修改了,2018年执行,看看都有那些变化?

  2017年11月9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新版肺结核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肺结核诊断》,2018-05-01实施。

  2017年11月1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湖南桃江县第四中学暴发结核病聚集性疫情。

  可能因为结核病又狼烟四起,所以,这次肺结核的分类、诊断标准修改的地方的很多,出乎意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新标准修改了啥?总结来了!

  首先,肺结核的定义,都被修改了!

  其次,肺结核的确诊依据,居然也修改了!

  再其次,提高了分子生物学检查的江湖地位,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临床作用得到肯定,等等。

  最后,抗酸杆菌阳性的标准,也修改了,以前有弱阳性,现在取消弱阳性!

  PPD的判断标准也做了修改,增加了中度阳性,强阳性的标准也变了!

  一句话,大刀阔斧,快要比上韩国整容医院了!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虽然我不知道这些修改的地方,以后打官司,是否用的上,但是,了解这些变化,还是很有必要的。

  1     肺结核定义的修改

  中华医学会2004年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 结核病分册》,里面明确指出,呼吸系统结核包括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结核病。很明显,肺结核,就是肺的结核,不包括结核性胸膜炎,也不包括支气管结核等。教材也一直把结核性胸膜炎单独列开写一章。

  然而,新版的诊断标准这样定义: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病变。

  什么情况?气管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都是肺结核啦?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查到一篇文献:

  刘建民, 何权瀛. 194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肺结核情况的临床分析(摘要)[C]中华医学会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 2000

  里面提到,肺结核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

  中华医学会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里面提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40%合并气管支气管结核。

  肺结核容易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气管支气管结核,所以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肺结核?请问,支气管炎属于肺炎吗?

  我觉得这个标准,是为了把气管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归类于肺结核,纳入肺结核的管理模式,从而减少漏诊,减少传染,减少爆发。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怪怪的,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2      肺结核的确诊标准也不一样!

  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是什么?

  病理?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NO。

  结核病的金标准不是病理,因为非结核分枝杆菌也会引起干酪性坏死,所以病理不能确诊肺结核,只能临床诊断;奴卡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也会抗酸染色阳性,痰涂片更不能确诊结核。

  教科书明确写了,结核病的金标准是培养到结核分支杆菌。

  然而,新版诊断标准,病理可以确诊肺结核,甚至部分患者,抗酸染色阳性可以确诊肺结核;甚至分子生物学检查阳性也可以确诊肺结核!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我觉得这也是为了减少漏诊,早期治疗肺结核,不要为了避免医闹,把过多的精力用在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上,从而延误治疗、引起肺结核爆发!希望新版指南可以对抗法官,减少医闹,虽然希望很......抱歉,你懂的!

  内科学第八版指出,痰培养不到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以确诊菌阴肺结核。确诊菌阴肺结核,我觉得这不等于确诊肺结核。

  ■ 菌阴肺结核:菌阴肺结核为三次痰涂片及一次培养阴性的肺结核。

  其诊断标准为:

  ①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

  ②抗结核治疗有效;

  ③临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疾患;

  ④PPD (5IU)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

  ⑤痰结核菌PCR和探针检测呈阳性;

  ⑥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⑦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中检出抗酸分枝杆菌;

  ⑧支气管或肺部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具备①~⑥中3项或⑦~⑧中任何1项可确诊。

  新版诊断标准如何确诊肺结核?

  ■ 涂片查抗酸杆菌

  满足以下任何一条,即可确诊:

  痰查抗酸杆菌阳性2次;

  痰查抗酸杆菌阳性1次,同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次(培养已经阳性,何须涂片阳性?纳闷);

  痰查抗酸杆菌阳性1次,同时影像学支持肺结核(有时候,这个主观性很强)。

  ■  痰培养

  影像学支持肺结核,同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很奇怪,痰查抗酸杆菌阳性2次,不需要影像学,可确诊肺结核,但是痰培养阳性,且需要影像学依据才能确诊。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 分子生物学检查

  影像学支持肺结核,同时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即可确诊。

  太厉害了,容易假阳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居然可以确诊肺结核,其地位堪比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 病理

  影像学支持肺结核,同时病理检查支持肺结核,即可确诊。

  很多病的确诊依靠病理,但是病理却不是结核的金标准,这个新版标准提高了病理的地位,临床医生也希望提高病理的地位,希望打官司有用,毕竟培养到结核菌不容易。

  ■气管、支气管结核

  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和支气管病变,同时满足以下任何一条,即可确诊:

  病理检查支持结核;

  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抗酸杆菌阳性2次;

  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抗酸杆菌阳性1次,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次;

  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

  ■结核性胸膜炎

  影像学提示胸腔积液(干性胸膜炎可无异常),同时满足以下任何一条,即可确诊:

  胸膜病理检查支持结核;

  胸水抗酸杆菌阳性2次;

  胸水抗酸杆菌阳性1次,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次;

  胸水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3     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结核,同时满足以下任何一条,即可临床诊断:

  具有肺结核的临床表现(相关症状、体征);

  PPD中度阳性或强阳性(判定标准见后);

  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

  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

  肺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者。

  个人觉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特异性很差,几乎没有临床价值。

  ■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和支气管结核相关病变,可诊断为气管、支气管结核。

  ■对于结核性胸膜炎:

  胸水为渗出液、腺苷脱氨酶升高,同时PPD中度阳性或强阳性;

  胸水为渗出液、腺苷脱氨酶升高,同时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

  胸水为渗出液、腺苷脱氨酶升高,同时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

  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分量,居然和PPD、结核抗体一样!

  ■痰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检查)

  以前,很多书这样描述抗酸染色检查:

  弱阳性:1~2条/300视野

  阳性(+):3~9条/100视野(9~27条/300视野)

  我发现一个问题,请问,3~8条/300视野,算什么?什么都不算,自己看着办!

  鉴于这个Bug,新版标准做了修改,并且取消弱阳性,要么阴、要么阳,要么男、要么女。

  萋-尼氏染色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萋-尼氏染色抗酸杆菌阳性 抗酸杆菌菌数:1~8条/300视野;

  萋-尼氏染色抗酸杆菌阳性(1+):3~9条/100视野,连续观察300个视野;

  萋-尼氏染色抗酸杆菌阳性(2+):1~9条/10视野,连续观察100个视野;

  萋-尼氏染色抗酸杆菌阳性(3+):1~9条/1视野;

  萋-尼氏染色抗酸杆菌阳性(4+):≥10条/1视野。

  阳性,和阳性(1+),是有区别的!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荧光染色镜检很多医院没有开展,我在结核病医院见过,个人感觉敏感性更好。

  ■荧光染色镜检结果分级报告标准:

  荧光染色分枝杆菌阴性 (-):0条/50视野;

  荧光染色分枝杆菌阳性(报告分枝杆菌数):1~9条/50视野;

  荧光染色分枝杆菌阳性(1+):10~49条/50视野;

  荧光染色分枝杆菌阳性(2+):1~9条/1视野;

  荧光染色分枝杆菌阳性(3+):10~99条/1视野;

  荧光染色分枝杆菌阳性(4+):100条及以上/1视野。

  报告2+至少观察50个视野,3+及以上的阳性结果至少观察20个视野。

  ■PPD阳性判断方法

  第八版内科学未提PPD阳性判断标准,第七版这样描述:

  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反应。

  新版的标准也变了:

  72 h(48 h~96 h)检查反应。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 mm者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5 mm,<10 mm为一般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0 mm,<15 mm为中度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 mm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坏死及淋巴管炎者为强阳性。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4  如何判断结核感染

  我们大多数人都接种过卡介苗,以PPD反应≥10 mm为结核感染标准。

  既然没有金标准,目前只能这样了!

  这里的结核感染,包括既往感染。

  

肺结核诊断标准最新改动

2017-12-16 00:55:19浏览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脐周疼痛,隐隐作痛、大便不成形要检查什么
脐周疼痛,隐隐作痛、大便不成形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通常需要患者遵医嘱完善血常规、大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1.血常规首先,血常规是一种较为基础的血液检查项目,能够反映身体是否存在炎症、过敏、贫血等问题。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出现异常,多提示为存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而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则提示身体可能存在过敏的问题,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则常用于评估体内是否存在贫血的问题。2.大便常规其次,大便常规可以直观地通过观察大便性状、颜色、气味等情况,来初步判断大便是否存在异常。同时,大便中白细胞增多常提示肠道炎症,而潜血阳性则表明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的问题。3.腹部超声最后,腹部超声属于无创的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地观察腹部脏器的形态结构,如肝胆、胰脾、胃肠等。该检查常可判断脐周疼痛、大便不成形的症状,是否与存在胰腺炎、胆囊炎、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有关。此外,患者平时也要注意清淡饮食、饮食卫生,并做好腹部保暖措施,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不洁食物,或腹部受凉而加重上述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在专业医生操作下,通过胃镜检查、肠镜检查等项目来明确具体致病原因。
郝宝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女性胸口闷堵、有压迫感、呼吸困难做什么检查
女性出现胸口闷堵、有压迫感、呼吸困难的症状时,常考虑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遵医嘱完善心肌酶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项目,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1.心肌酶检查首先,女性出现胸口闷堵、有压迫感、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与心肌损伤有关。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心肌中的多种酶常会被释放进血液中,此时通过检测心肌酶在血液中的水平,常可辅助判断上述症状是否与心肌损伤有关。2.心电图其次,心电图是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常用检查方法,主要有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类型,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心脏节律和传导情况进行评估,常用于辅助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3.心脏彩超最后,心脏彩超则是一种基于M型超声、二维超声、频谱多普勒、彩色多普勒四种检查手段的综合性检查。其中,M型超声常用于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结构,二维超声能清晰地显示出心脏结构的空间位置和连续关系。频谱多普勒是血流动力学的首选检查方式,彩色多普勒则可以通过显示心脏内部的血流方向、速度、范围,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脏内部血流紊乱或通路异常等问题。综上所述,女性出现胸口闷堵、有压迫感、呼吸困难的症状,若考虑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时,常需要遵医嘱完善心肌酶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做什么检查
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可能涉及多种病因,为了明确诊断常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分析。1.实验室检查首先,实验室检查是初步判断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原因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等。血常规常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而动脉血气分析则是用于评估血液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酸碱平衡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呼吸衰竭等问题。2.影像学检查其次,影像学检查通常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心肺组织的形态结构,因此可以较好的对引起上述症状的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胸部X线、肺通气功能检查等。胸部X线多用于初步观察肺部的形态结构,以排查是否存在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而肺通气功能检查则是用于评估肺功能,来判断是否存在气道阻塞、肺功能受损等问题,对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常有较好的诊断价值。3.内镜检查最后,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患者还可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来进行辅助诊断。该项检查通过口腔或鼻腔,将支气管镜置于患者的下呼吸道部位,用以观察患者气管和支气管部位是否存在病变。对于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常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此外,患者在明确具体病因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恢复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必要时也可遵医嘱进行吸氧治疗。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腹胀、腹痛、大便不畅要检查什么
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通常需要完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项目,以明确具体致病原因。1.实验室检查首先,实验室检查是初步筛查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呼气试验等。通过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相关指标,可以初步判断上述症状是否与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有关。大便常规一般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大便性状,而呼气试验主要是用于评估,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是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2.影像学检查其次,影像学检查能够直观地观察消化系统内部结构,常用的检查方式有腹部平片、腹部超声、消化道造影等。腹部平片多用于初步判断消化道梗阻或占位性病变的大小和位置,来判断大便不畅的原因。腹部超声则可通过观察胃肠、肝胆等腹部器官,来评估可能引发腹痛腹胀的原因。而消化道造影则是通过口服或灌肠造影剂,来观察消化道的形态和功能,对食管、胃肠等部位相关疾病引起的上述症状,常有较好的诊断指导。3.内镜检查最后,内镜检查是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能够直接观察消化道内部情况,来判断腹胀、腹痛、大便不畅的原因。胃镜检查常用来直接观察食管和胃部是否存在病变,而肠镜检查则是用来检查肠道是否存在炎症、溃疡、息肉等问题。综上所述,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属于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与胃肠、肝胆等消化器官的病变有关,通过完善一系列检查明确诊断后,通常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