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肺癌的罪魁祸首就是吸烟
王辉是广福医院肺科的主任医师,从医已经25年了。他说自己第一次看到吸烟者的肺还是在读书的时候,解剖课,一打开胸膛发现红色的肺上黑斑点点。吸烟者的肺100%是黑色的,而且烟龄越长肺部黑点面积越大。
胸外科的刘根土主任说,肺部变黑,意味着毛细血管被堵塞,会产生慢性炎症、纤维增生,肺因此失去弹性,功能也受到影响。
肺癌的罪魁祸首就是吸烟。王主任说,有人曾跟他争论,举例说自己认识的某人吸烟多年也没得病,但是每个人认识的人有限,而这个论断是以几千万、上亿人做样本调查得出的结果,该信哪个不言而喻。除此之外,跟吸烟板上钉钉相关的还有乳腺癌、脑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喉癌、慢性气管炎。
“我们科室17个医生,有15人不吸烟。”王辉说,医院里也有不少医生吸烟,但肺科、胸外科、放射科这些能亲眼见到病人肺部的科室,基本上没有人吸烟。
在公共场所吸烟是道德问题
“吸烟分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两种,而且根据目前医学界研究所知,被动吸烟比主动吸烟危害还要大,尤其是发育未完成的孩子,吸入烟雾后很容易生病。”刘主任说,他的病人如果到了恢复治疗阶段,他都要嘱咐:麻将馆里不好去的,那里吸烟的人太多,吸点空气都容易生病的。在刘主任的观念里,要避免被动吸烟,首先要学会“躲”。
但也有很多场合是“躲”不掉的,比如公交车、电梯、会议室。刘主任举了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他一个朋友本身患有哮喘,有一次部门连开了三天会,参加会议的人很多是“老烟枪”,整个会议室烟雾缭绕,这个朋友被呛得哮喘急性发作,才3天时间就去世了。
刘主任认为,作为一个烟民,吸烟是个人的自由,但恰当选择吸烟的环境,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他说,在公共场所,尤其是设有“请勿吸烟”标志牌的地方,一个人吸不吸烟是道德问题。他提议,不能戒烟的话首先要做到“控烟”,比如他自己和朋友聚会时,若有人递烟,要是有小孩在场他就拒绝。
不能拒绝可以“消极处理”
刘主任自己也会吸烟,但一个月最多两三支。他说,大部分都是别人递给他,不好意思不吸。刘主任发现,许多人都用减量等方式来“消极处理”。他以前问病人一天吸多少,回答基本上是“两包、三包”,现在则多为“5支、10支”。
刘主任还介绍了一种“消极处理”的方式:很多时候,别人递烟给他,他会点燃,但一口都不吸,就让烟在指尖燃掉,烟这东西很奇怪,只有人去吸它才会产生烟雾,如果只是自燃仅仅是碳化反应,危险性要小很多。
日本青少年积极戒烟
虽然日本社会正广泛开展禁止吸烟活动,但未成年人违法吸烟(日本法律禁止20岁以下未成年人吸烟)问题依然非常严重。日本各界正在积极应对这个社会问题。
据《日本经济新闻》16日报道,奈良女子大学教授高桥裕子经调查发现,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吸烟、戒烟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接受戒烟治疗的中小学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与家长一起戒烟的学生成功率高达100%,家长不吸烟的学生的戒烟成功率为83。3%,而家长未能戒烟的学生戒烟成功率仅为5。8%。
高桥说:“青少年身边人的配合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帮助青少年戒烟。”
另有调查显示,初次吸烟的青少年年龄越小,危害性就越大。未满16岁即开始吸烟的青少年患尼古丁依赖症的比例要比20岁以后才开始吸烟的人高一倍。
基于这种认识,日本全国开展青少年戒烟治疗工作的儿童医院逐渐增多。日本财务省规定,从7月1日起,全国大约52万台自动售烟机必须安装可以识别成人身份的IC卡装置,以切断未成年人获得香烟的渠道。
青少年吸烟会致失明
据《太原晚报》报道,医生决定跟青少年再明确重申一次:吸烟会致盲。医院建议把“吸烟会致盲”的警示语印到烟盒上,以提高青少年的戒烟意愿。调查访问了260名16至18岁的青少年,发现30%的人知道吸烟会导致心脏病,但只有5%的能清楚指出烟草和视网膜黄斑病变有关—— 后者正是造成长者失明的一个主要原因。
调查人员还要求青少年列出他们对这些疾病的忧虑程度,发现这些年轻烟民对癌症和心脏病等恶疾都不怕,唯独失明能唤起他们的恐惧情绪。负责研究的医生指出,青少年一直是禁烟宣传最难以说服的一群,他们希望调查结果能够推动这些置生死于度外的“死硬派”烟民及早戒烟。
戒烟后24-96小时最关键
吸烟有害身体,这不仅在烟草产品上有所说明,吸烟者本身也非常清楚,但戒烟仍然是个难题。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胡雪君教授。她表示,戒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
误区:戒烟以后易患病
胡雪君介绍,吸烟有害健康,这一点是被大家认同的,但被动吸烟者的健康同样会受到威胁。
此外,胡雪君表示,戒烟中通常存在着一个误区,不少吸烟者认为戒烟后易患病,肺癌发病率反而提高。其实,发病是长期吸烟对身体造成的损害造成的,与戒烟没有关系。
另外,过滤嘴香烟对身体没有损害也是一个认识误区,过滤嘴香烟对人体健康同样会造成威胁。
关键:戒烟后24-96小时
“焦油是损害健康的主要因素,尼古丁则让人对香烟产生依赖感,并不含有致癌物质。”胡雪君说。
胡雪君介绍,戒烟会产生以下症状:生理上表现为头疼、头晕、口干、食欲增加、睡眠不好等;心理上则会出现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通常戒烟后24~96小时内,是症状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期;10~14天,该阶段症状相对减轻,进入平稳时期,烟瘾较轻,不舒适感渐渐消失;4周后,生理不适症状就会基本消失了。
“4周后要注意心理上戒烟,避免复吸。”胡雪君说,要学会对别人敬上的香烟说“不”。
治疗:“尼古丁替代”简单易行
胡雪君说,戒烟者可以通过毅力自控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戒烟。
戒烟期间出现的烦躁、焦虑等症状需要自我调整,部分人可能会出现戒烟后体重增加的情况,可以尝试改变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多运动来控制体重。
戒烟者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减少生理依赖。药物治疗分为尼古丁替代疗法和非尼古丁类疗法,其中,非尼古丁类疗法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尼古丁替代疗法,可使用含尼古丁的口胶、贴剂、喷剂,这些东西尼古丁含量低,不含致癌物质,可逐渐减轻对尼古丁的依赖感,达到戒烟目的,相对简单易行。
(实习编辑:付付)
主任医师
焦作市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新乡市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二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泗阳县众兴镇解放北路41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大连市黄河路82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大连市中山区长江路129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西环西村304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华兴路232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建卫路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