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呼吸科 > 鼻炎

鼻炎类别有多种 对症下药是关键!

举报/反馈
2016-12-24 00:58:33凤凰网

  45岁的王先生经常感觉鼻痒、流清涕,不时打喷嚏和鼻堵塞,伴有头部不适或头痛,每次发作大约10~20分钟,来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鼻炎,医生给他开了千柏鼻炎片、鼻炎康片、阿莫西林等药物,吃了一个月效果都不明显。王先生急得不知所措,不知该用什么药好得更快更有效。

  根据不同的鼻炎,用药有所区别

  火箭军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付玉泉说,鼻炎是鼻腔粘膜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耳鼻喉科就诊的患者中,看鼻炎的占了近80%,分为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表现是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堵塞,根据症状看来,王先生患的是过敏性鼻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较多,可全身用药,也可局部用药,即有中医中药治疗,也有西医西药治疗。在如何正确用药方面,鼻炎患者大多存在疑惑及误区。治疗鼻炎要依鼻炎的类别用药,要因人而异,目前主张个体化用药更好些。但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时可首选外用激素类药,因为这是局部用药,效果会更好一些。但为防止滥用激素,对鼻炎的治疗要针对其病因,根据不同的鼻炎,用药有所区别。激素类药物只不过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首选用药,而一般的慢性鼻炎可以服用其他药物。

  治疗过敏性鼻炎,外用激素药物多

  过敏性鼻炎发病率高达10%,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鼻粘膜的过敏性炎症来用药,最有效的是鼻腔局部应用的激素类药物。因为鼻内滴药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粘膜,突出疗效,又可减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鼻腔局部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有伯克纳、辅舒良和内舒拿等。每天对准鼻腔喷雾1~2次即可,在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发挥疗效,副作用小,可长期选用,而且长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后可逐渐减量。这些药虽为激素药,但不会引起激素的相关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还有皮质激素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如强的松、氟美松、氢化可的松等。如将氟美松液加入2%呋麻液中或加入氯霉素眼药水中滴鼻用,也可直接滴鼻。但注意不能长期使用,以免出现激素药的毒副作用。另外,立复汀喷雾剂外用后见效也很快,安全性很好,使用时,每个鼻孔喷两下,每日两次。注意因该药为微悬浮液,用前需摇匀。

  患了鼻炎,不能滥用药水来对付

  许多鼻炎患者在治疗中,使用各种滴鼻剂通过收缩充血的鼻粘膜来消除鼻塞等症状,但停药后往往又会反复发作。各种治疗鼻炎的药水在短期内的确可以帮助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但药物代谢完之后,各种症状再次复发。频繁使用鼻炎药水,有时会诱发药物性鼻炎,所以建议不要滥用滴鼻剂。另外,正确掌握滴药水的方法,不能长期、连续、过量地往鼻子里滴药水。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感冒早期表现为鼻痒,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实质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这时,如果短期使用含有少量麻黄素的滴鼻液,可以迅速改善症状。这类药有1%的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液、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等。但这些只适用于早期急性鼻炎,用药时间不能超过一周。麻黄素只能暂时性收缩鼻腔静脉,减轻鼻腔阻塞的症状,频繁使用会“反弹”,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若长期使用可造成鼻黏膜损伤,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特别提醒家长,给孩子使用麻黄素滴鼻液要特别慎重,因为经常使用会影响孩子的嗅觉灵敏度。此外,孩子有了鼻炎,有些父母擅自加大麻黄素滴鼻液的剂量,会导致药物滴入过多,药液经后鼻孔进入食管,过多的麻黄素可引起心跳加快,孩子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等现象。因此,患了鼻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药,不要擅自作主滥用药水来对付。

  多种措施齐头并进,积极预防鼻炎发生

  时下已进入秋季,鼻炎患者日渐增多,要想有效预防鼻炎的发生,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多注意以下几点:

  1、鼻炎大多是因为着凉感冒引起的,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如晨跑、游泳、冷水浴冷水洗脸等都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

  2、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吸烟,饮酒等,因为这些因素能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鼻黏膜调节功能差,病毒乘虚而入而导致发病。

  3、在秋冬季或感冒流行期间,外出带口罩,避免公众集会,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对发病者做好隔离工作,对污染的室内可以白醋熏蒸空气消毒。

  4、中草药预防,受凉后可及早服用生姜红糖水以及驱除“寒邪”,感冒流行期间,可服用荆芥,防风板蓝根等中成药。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