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不容忽视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睡眠过程中上气道反复塌陷,造成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睡眠中断,正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包括打鼾、呼吸暂停以及白天嗜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各异,易感因素包括上呼吸气道狭小、 呼吸调节不稳定、 唤醒阈值低、肺容量小和上呼吸道扩张肌功能失调。

不容忽视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危险因素包括肥胖、 男性、 年龄、 更年期、 体液潴留、 扁桃体肥大和吸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能引起白天嗜睡、 道路交通事故,并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它可能与心肌梗塞、充血性心衰中风以及糖尿病有关,尽管不是十分肯定。

  治疗方法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吸入氧浓度为60%-70%。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或匹配伺服通气可以用于不能忍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患者。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口腔矫治器、外科手术以及减轻体重。这里小M整理了2016年以来关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分享。

  【1】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不能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是否可预防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则尚未确定。该研究发现,对于患有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与常规治疗相比,CPAP加常规护理治疗并不能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共纳入了2717名合格的成年人,年龄在45岁到75岁之间,患有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疾病。将其随机分配分别接受CPAP治疗加常规治疗(CPAP组)或常规治疗(常规护理组)。

  结果,CPAP组,坚持CPAP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3小时,而平均呼吸暂停低指数从基线时期每小时29次降至3.7次。经过平均3.7年的随访, CPAP组229名(17%)参与者在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常规治疗组为207名(15.4%)(风险比,1.10;95%置信区间,0.91-1.32;P = 0.34)。未观察到治疗对参与者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未观察到其他的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CPAP治疗可明显减少打鼾和白天嗜睡,并改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情绪。

  【2】改善睡眠呼吸暂停或可治疗顽固性心绞痛

  顽固性心绞痛是指存在客观缺血证据,传统治疗无效又不适合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的反复发作的心绞痛。该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的 Geovanini 博士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与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顽固性心绞痛夜间心肌损伤呈独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Heart 杂志上。

  研究最终纳 80 名诊断为顽固性心绞痛的患者,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 / 或心脏磁共振评估心肌缺血,多导睡眠监测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根据低通气指数将睡眠呼吸暂停分为四个区间,另外,研究还测定 7 时、14 时和 22 时三个时间点超敏肌钙蛋 T(hs-cTnT)的浓度。

  研究表明,纳入人群中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比例占 75%,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 37 次 / 小时,与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相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明显较高,而且 SPECT 或 MRI 检测出心肌缺血阳性率也更高。另外,AHI 位于 0~15 次 /h 的患者,24 小时超敏 cTnT 保持相对稳定,而当 AHI 超过 51 次 /h(第四百分位数)时,超敏 cTnT 晨峰较其他患者高出 2 倍。

  【3】睡眠呼吸暂停加重了肥胖青少年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夜间低浓度氧气可导致氧化应激,这与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进展相关联。根据肝病学杂志的一项新报告,目前研究人员已经确定,这些因素也可能是儿童从NAFLD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重要触发因素。

  研究人员研究了36名NAFLD青少年,和14名对照参与者,以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夜间低氧诱导的氧化应激是否促进儿童NAFLD的进展。在2009年6月和2014年1月期间,在科罗拉多儿童医院儿科肝病中心就诊的儿童有资格参与这项研究,如果他们有疑似NAFLD,则被安排接受临床指征肝活检。与对照参与者相比,NAFLD患者有显著升高的转氨酶(肝细胞损伤的标记物),炎症标志物和代谢综合征的证据。

  调查发现,与那些不太严重的NAFLD患者相比,患有最严重NAFLD的患者经历了更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并有显著较高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得分。与那些没有OSA/缺氧的患者相比,OSA/缺氧患者的肝脏也有更严重的肝纤维化或瘢痕组织。他们还发现,全身和肝脏的氧化应激的严重性和用于评估OSA严重性指标的严重程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肥胖青少年NAFLD的两个群体患者在相关血清肝指标和肝组织学分数方面没有差异。

  【4】增殖腺扁桃体切除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儿童的认知影响

  研究显示增殖腺扁桃体切除术(A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OSAS)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证据喜忧参半。此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随机试验中调查AT对认知功能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患有OSAS无长期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儿童中,AT对认知功能检测仅有较小的选择性的影响。儿童扁桃体切除术试验中探究的手术对睡眠,行为,生活质量的更大影响相关证据中,AT也许对逆转OSAS患儿的认知功能存在有限的益处,或者这些益处可能在更进一步的随访研究中显现出来。

  研究纳入5到9岁患有OSAS,无长期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儿童,随机分配到有支持护理的严密观察组 (n = 227)或早期 AT (eAT, n = 226)组。

  结果两组间的中位检测评分都在平均值水平。eAT组比观察组随访期间的评分显著提高(P < .05) 。这些差异仅在非语言推理,精细运动技能,选择性注意中有较小的影响。AT相关的对评分有影响的额外证据是,eAT 组评分提高与睡眠措施改善相关。

  【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缺乏数据的大型队列研究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预后意义。研究者假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OSA预测随后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结果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OSA与MACCEs独立相关。

  研究共招募1748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311名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7天内完成睡眠研究。80.1%的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6.3%的患者植入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OSA为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5次,发现45.3%的患者存在OSA。

  在平均1.9年的随访期间,141例患者发生MACCEs即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计划外血运重建的复合预后。OSA组MACCEs的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OSA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独立于年龄、性别、种族、体重指数、糖尿病和高血压,OSA是MACCEs独立预测因子,校正后的危险比为1.57。

  【6】睡眠呼吸暂停也会导致癌症侵袭

  在美国胸学会国际会议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侵袭性增加与未经治疗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

  研究人员对412名恶性皮肤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探究睡眠呼吸性障碍和黑色素瘤侵袭性间的关系。其中30%的患者常晒太阳,平均BMI为26.8 kg/m2。

  参与者进行睡眠研究以确定其氧减指数(ODI),或每小时氧饱和度水平低于基线的4%以上(ODI4 %)的频率,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还有呼吸暂停的数量评分、每小时的睡眠过程中经历的低通气事件。每小时有15-30次呼吸暂停或不足被认为“轻中度”,每小时超过30次则是重度。

  队列的平均Breslow指数为1.61毫米,27.5%的患者其Clark指数为4或5。平均AHI为14.36,20.4%的患者其AHI超过15,14.6%的患者AHI超过30,平均ODI4%为10.5。高于平均Breslow指数和低于平均的人相比,有更高的AHI分数和ODI4%。数据显示,年龄是高于平均Breslow指数值人群风险增加的独立变量。此外,ODI4 %是Clark指数的独立因素,与Breslow指数关系的P值为0.07。更高的AHI和ODI4%与Clark指数的增加有关。

  【7】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改善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据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血压难以控制的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6个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抵抗状况。

  研究设计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双盲平行临床试验,共纳入了50名伴有OSA的2型糖尿病患者, HbA1c的水平≥6.5%,随机分配至CPAP(n = 26)治疗组和无CPAP治疗组(n = 24),所有研究对象继续服用其糖尿病药物。

  结果发现,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CPAP组患者的HbA1c水平明显降低。且CPAP治疗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敏感性,血清IL-1、IL-6和脂联素β的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CPAP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夜间氧饱和度和基线时期的IL-1β水平与患者治疗6各月后的HbA1c水平改变独立相关。

  【8】肠道微生态失调会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的高血压

  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伴有肠道微生态失调的高脂肪饮食会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诱发的高血压。

  研究人员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事实上,多达80%的耐药性高血压患者可能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共生细菌,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在调节宿主代谢,免疫和炎症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调与各种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都有关联。

  为了检查这种微生态失调是否会导致OSA相关的高血压,研究小组通过在大鼠睡眠周期中反复膨胀和收缩一种管型气球模拟类似环境。当大鼠正常进食时,OSA对血压没有影响。

  然而,当大鼠被给予高脂饮食时,7天后血压上升了24mmHg,OSA大鼠14天后血压上升29mmHg。OSA大鼠正常食物和高脂食物喂养14天,14天前后对分离的粪球分别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了肠道菌群有明显改变。此外,从高血压OSA大鼠移植有害性盲肠内容物至正常饮食大鼠上会引起了和捐赠大鼠一样的高血压。血压在7天时升高14mmHg,32天时升高了32mmHg。

2016-09-21 00:55:46浏览8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晓茹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人一天消耗多少大卡
人一天通常需要消耗1800至3000大卡的热量,以满足人体能量代谢需要。这一数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成年男性由于肌肉量较多、基础代谢率较高,每天需要消耗的卡路里相对较多,约为2250至3000大卡。而成年女性则相对较低,每天消耗的卡路里约为1800至2000大卡。未成年人的能量消耗则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每天消耗1200至1400大卡之间的热量。当然,这些数值还会随着个体的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而有所变化。除了性别和年龄,体重、身高以及日常活动水平也是影响热量消耗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体重较大的人由于身体组织较多,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而身高较高的人由于体表面积较大,散热需求也较高,因此可能会消耗更多的卡路里。此外,日常活动量越大,消耗的卡路里数量就越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数量会明显高于久坐不动的人。针对人体热量消耗的特点,建议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在饮食方面,应注重均衡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在运动方面,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以促进身体健康和能量代谢。此外,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减肥人士或运动员,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确保热量消耗的合理性。总之,了解并合理安排自己的热量消耗,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肥胖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天吃几次中药
肥胖症可由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量过少,以及疾病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下丘脑综合征等引起。肥胖症患者可尝试使用荷叶、山楂、茯苓、泽泻等中药,具有健脾利湿、促进代谢的作用,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服药次数也需遵医嘱。一、非疾病因素:1、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如油炸食品、甜品、动物内脏等,而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摄入不足。过多的能量在体内堆积,无法及时消耗,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取,有助于控制体重。2、运动量过少:日常活动量大幅减少,长时间伏案工作、看电视或玩电子设备等,身体消耗的能量降低,而摄入能量不变或过多,能量失衡致使脂肪堆积。建议增加日常运动量,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提高身体能量消耗。二、疾病因素: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代谢率降低,能量消耗减少,从而引起体重增加。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2、库欣综合征:体内皮质醇分泌过多会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出现向心性肥胖,如满月脸、水牛背等表现。治疗需根据病因,若为垂体肿瘤引起,可能需进行肿瘤切除术;药物治疗可选用米非司酮。3、下丘脑综合征:下丘脑病变影响食欲调节中枢,导致食欲亢进,进食过多,进而肥胖。治疗需针对病因遵医嘱进行选择,如肿瘤引起的可能需肿瘤切除苏手术、放疗等;药物治疗可使用盐酸赛庚啶等调节食欲。日常应养成规律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可能导致肥胖的疾病并及时治疗。保持良好睡眠,睡眠不足可能影响激素平衡,导致食欲改变和代谢异常。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一天就头油是怎么回事
一天就头油的原因可分为非疾病因素与疾病因素两大类,其中非疾病因素包括皮脂分泌旺盛、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及洗护产品使用不当等,疾病因素则涉及脂溢性皮炎、雄激素性脱发、真菌感染等。一、非疾病因素:1、皮脂分泌旺盛:头皮皮脂腺受雄激素调控,青春期及青壮年人群因激素水平较高,皮脂腺活性增强,导致油脂分泌量显著增加。高温环境、情绪波动等因素也可刺激皮脂腺加速分泌。2、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通过影响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间接促进皮脂腺分泌。乳制品中的IGF-1因子亦可能加剧皮脂分泌亢进。3、生活习惯: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导致内分泌紊乱,使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刺激皮脂腺功能。此外,吸烟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损伤头皮屏障,诱发代偿性油脂分泌。4、环境因素:高温高湿环境可加速头皮汗液与皮脂混合,导致油脂扩散速度加快。过度紫外线照射亦可能破坏头皮水脂膜平衡,引发油脂分泌异常。5、 洗护产品使用不当:频繁使用碱性过强的洗发剂或过度清洁,会破坏头皮酸性环境,导致皮脂腺反馈性分泌增加。部分含硅油类护发产品可能堵塞毛囊口,影响皮脂正常排泄。二、疾病因素:1、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等条件致病菌定植于头皮,其代谢产物刺激毛囊口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头皮出现红斑、脱屑及油脂分泌增多。治疗可选用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2、雄激素性脱发:头皮毛囊对雄激素敏感性增加,导致毛囊微型化,同时皮脂腺因雄激素刺激而增生肥大,表现为头皮油腻伴发际线后移。男性患者可口服非那雄胺,外用米诺地尔溶液。3、真菌感染:犬小孢子菌等致病性真菌侵犯头皮,可引发炎症反应并刺激油脂分泌。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治疗需遵医嘱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联合外用克霉唑乳膏。若出现头皮油脂分泌异常,建议观察是否伴随红斑、脱屑、脱发等症状。若常规清洁护理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头皮真菌镜检及毛囊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于疑似内分泌疾病患者,需进行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等实验室检查。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健身后失眠的原因
小张是一名健身爱好者,为了增强体质和塑造身材,他坚持每天晚上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原本沾床就睡的他,现在即使在疲惫的健身后,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常常要辗转反侧一两个小时才能勉强进入梦乡。小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详细的询问和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因素,初步判断他的失眠与过度健身以及不合理的健身时间安排有关。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大约有10%-15%的健身人群在进行健身活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其中失眠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在我国,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健身活动中,因健身引发的睡眠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健身与睡眠的正常关系】在正常情况下,适度健身对睡眠有着诸多积极影响。当我们进行适度的健身运动时,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快,使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代谢状态。同时,健身还能帮助我们释放压力,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能够让我们产生愉悦感,缓解日常生活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然而,当健身的方式方法出现问题时,这种良好的关系就可能被打破,进而导致失眠。【健身后失眠原因分析】01运动时间不当临近睡眠时间进行高强度健身是导致失眠的一个常见原因。我们的身体有着自己的生物钟和睡眠节律,在临近睡觉的时候,身体会逐渐进入放松状态,为睡眠做好准备。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会使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起来,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同时体温也会升高。这种身体的兴奋状态和较高的体温,会打乱我们正常的睡眠节律。02运动强度过大高强度运动后,身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的作用是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应对高强度的运动挑战,使我们的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然而,运动结束后,这些激素并不会立刻消失,它们会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让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难以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进入睡眠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会感觉思绪活跃,难以入睡。03心理因素有些健身者过度关注健身效果,总是担心自己的训练不够到位,或者对自己的身材变化不满意,从而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在健身后持续存在,影响睡眠。另外,健身带来的成就感也可能使大脑持续兴奋。当我们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训练,或者突破了自己的某个健身目标时,会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这种兴奋感可能会让我们在晚上难以入睡。04个体差异不同人的身体素质、生物钟、睡眠敏感度等都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不同人对健身的反应不同。有些人的身体对运动的刺激更为敏感,即使是适度的运动,也可能会使他们在健身后难以入睡。【应对健身后失眠的方法】01调整运动计划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运动强度是解决健身后失眠问题的关键。①首先,要避免在睡前3-4小时进行高强度运动。可以将运动时间安排在白天或者黄昏,这样在睡前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平静。②其次,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不要一开始就进行过于高强度的训练,而是要逐渐适应,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对于刚开始健身的人,可以从每周2-3次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如慢跑、快走等,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频率。02饮食调整健身后的饮食选择对睡眠也有很大影响。①推荐在健身后摄入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色氨酸是一种能够帮助身体合成褪黑素的氨基酸,而褪黑素是一种调节睡眠的激素。牛奶、香蕉等食物中就富含色氨酸,可以在健身后适量食用。②同时,要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含有咖啡因和大量糖分的食物或饮料。在健身后,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给肠胃造成负担,影响睡眠。03心理调节缓解健身焦虑、放松身心对于改善睡眠也非常重要。①可以尝试一些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在健身后,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或者躺下来,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慢慢地吸气,再慢慢地呼气,排除杂念,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②还可以在健身后泡个热水澡,同时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自己在放松的氛围中逐渐平静下来,为睡眠做好准备。04睡眠环境优化可以根据自己的睡眠习惯,调整睡眠环境,包括温度、明暗程度、安静程度等。还可以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让身体在睡眠时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撑和放松。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