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肺炎性假瘤的放射学诊断(附38例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肺炎性假瘤的X线、CT及其临床表现,提示:(1)注意分析发现肺部阴影前的病史及症状对诊断本病有帮助;(2)瘤体多数呈园形,椭园形的球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直径3~5cm最多;(3)较具特征性是肿物边缘可见类似胸膜幕状粘连的尖角状表现,与肿块结合起来酷似一个桃子的桃尖,称之“桃尖征”。(4)本病有些特殊表现,如不表现为块状影的炎症浸润型、或巨大肿块,或并发中叶综合征,或病灶内为低密度区及小点状钙化灶。(5)X线与CT两者检查对比,后者除定性之外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炎住假瘤 肺疾病 X线计算机断层

  肺炎性假瘤并非少见,临床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各种非特异性炎症慢性化局限包围形成的瘤样肿块。本文收集本院近10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本病的放射学诊断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一般资料

  38 例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1.7:1;年龄13~64岁,平均45.5岁,大于40岁27例(65.7%)。临床表现:咳嗽咳痰24例;咯血 4例,痰中带血16例;胸痛7例,发热7例,有刺激性干咳无痰1例;无自觉症状,体检发现8例。9例经复查对比动态观察,6例行抗炎治疗,3例行抗痨治疗,治疗后复查时间最短为两周,反复多次复查最长时间为3年。复查对比见轻度增大的2例,无变化的2例,程度不同缩小的5例。病程从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最短为20d,最长为3年。全部均有病理诊断,但大多数未作进一步分型。本组病例均摄有胸正侧位片,17例作了分层检查,7例进行了CT扫描。

  2 X线表现

  2.1 38例均为单发病灶。病变部位:右肺30例,上叶5例,下叶14例,中叶11例;左肺8例,上叶1例,下叶7例。

  2.2 大小、密度、边缘:假瘤灶最小者1.2cmX1.0cm,最大者占据整个右肺下叶,达18cmX10cmX13cm,以直径3cm~5cm最多,有14 例,直径9cm以上者有4例,平均直径3.3cm。大部分病灶密度均匀(22例),10例不均匀,1例病灶中有小点状钙化、4例见低密度区,其中1例还有小液平面。17例边缘模糊,14例边缘清楚光整,3例边缘毛糙不规则,8例周边有毛刺,5例呈分叶状,6例见到“桃尖征”,1例内下缘呈“扫帚征”,(有的边缘同时见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

  2.3 形态:可分为结节型、浸润型、不规则型、类似纵隔肿瘤型及并发中叶综合征五种。结节型25例,多为圆形、类圆形,9例假瘤灶部分边缘与胸膜或膈肌粘连,5例假瘤灶与肺门间血管纹理增强扭曲。浸润型5例,为淡薄片状影,其中3例治疗后复查呈肿块状改变。并发中叶综合征4例。不规则状形态3例,似棱形、多角状及带状。类纵隔肿瘤状1例,右上纵隔增宽似囊球状凸出,侧位该影与主动脉弓重叠,透视无搏动,不随呼吸运动而大小变化。

  2.4 分层检查所见:17例行分层检查。14例为结节型做病灶断层,9例假瘤灶呈圆形;2例椭圆形,2例不规则形,边缘清楚,密度大多均匀,3例见到低密度区;6例边缘分叶状,2例毛糙,3例平片显示不够清楚的挑尖征在分层片上清楚显示。1例见到病灶下缘与附近肺血管形成所谓“扫帚征”。3例是合并中叶综合征的做了双倾斜分层,见中叶呈密度均匀的带状影,2例于中叶肺门端还见尖圆形的肿块影,1例于中叶外侧见肿块影。

  2.5 CT表现:有7例做了CT检查,主要表现为肺内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多数边缘光滑整齐,3例见分叶,2例见毛刺;密度均匀,2例邻近胸膜的假瘤灶缘可见局限粘膜增厚、粘连。3例做了增强,都见假瘤灶周边有厚的增强带,呈环状,肺门淋巴结不大。

  3 讨 论

  肺炎性假瘤近年报导增多,但仍属少见,其发病率占肺内良性肿物的第二位,应值得重视。而本病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均无特异性,本组38例术前误诊的有34 例,占89.4%,由此可见本病术前确诊难度较大,但仔细分析X线资料,密切结合临床注意详细询问病史是有很大帮助的。X线表现较为典型的是肺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的球状肿物影。多为单发,可发生于两肺各叶,右侧多于左侧,下叶多于上叶。应特别重视的是,由于假瘤大多位于肺的表浅部,因此邻近胸膜常出现炎性反应,继之局限的胸膜增厚、粘连,于肿物边缘可见类似胸膜幕状粘连的尖角状表现,这种尖角状表现与肿块结合起来酷似一个挑子的桃尖,称之“挑尖征”)。本组有6例见该征象,崔氏等人提出的“桃尖征”可作为诊断肺炎性假瘤的表现特征之一,并应注意将“桃尖征”区别于分叶状的边缘。本组 15例均有肺部发现阴影前3个月至一年左右就出现发烧,胸痛、反复咳嗽或痰中带血等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及症状,经抗炎治疗的病例大部分有好转,注意分析这些病史对诊断炎性假瘤有帮助。

(责任编辑:钟少玲)

2008-03-21 16:48:00浏览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梅毒日常防护注意什么
梅毒日常防护一般需要注意避免不洁的性生活、避免血液传播、注意个人卫生、注意饮食、注意定期复查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1、避免不洁的性生活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是由于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洁的性生活,在进行性生活时,正确使用安全套,不要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能够降低梅毒的发病概率。2、避免血液传播梅毒患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如果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可能会导致感染。因此,在输血时需要注意。3、注意个人卫生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并且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勤换洗内裤,可以使用温水清洗局部,但是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护用品,以免加重病情。4、注意饮食梅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5、注意定期复查梅毒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明确病情,以便于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确诊为梅毒,建议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勤洗澡,自己的生活用品要及时进行消毒,经常开窗通气,室内空气环境清新,这样可以防止病毒的再次传播。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孕妇梅毒假阳性有什么特征
孕妇出现梅毒假阳性的特征主要包括硬下疳、扁平湿疣、梅毒疹、骨关节损害以及神经精神损害等。1.硬下疳:常发生于生殖器部位,男性可表现为阴茎的无痛性溃疡,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呈典型的软骨样硬度,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圆形或多形性溃疡。2.扁平湿疣:通常发生在肛门及外生殖器处,为单个或多个散在或融合的丘疹,后期可逐渐增大成扁平菜花样赘生物,表面湿润,周边隆起并浸渍,还可伴有糜烂和触痛。3.梅毒疹:早期可表现为红斑、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疱疹及铜红色浸润性结节等,随着病情加重,二期梅毒还可出现全身皮肤黏膜受损的表现,包括手掌和足底出现铜红色浸润性斑疹等症状。4.骨关节损害:主要表现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肿痛,如膝、踝、腕、肩等关节,受累关节局部会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等表现。5.神经精神损害:一期梅毒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感觉减退、肢体麻木及先后出现不同类型神经麻痹等。此外,还有可能引起孕妇出现眼损害、内脏器官损害等情况。平时注意加强营养补充,促进身体恢复。另外建议定时进行产检,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