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1例77岁男性经PET扫描发现一个FDG摄取增高的局限性胸膜肿块

  1例77岁男性因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因常规胸片检查发现左胸肿块而需作进一步诊断。本例患者经查有右冠状动脉和左侧回旋支冠状动脉阻塞,现已成功施行了冠状动脉支架术,无任何症状

  本例患者既往有明显的高血压、高脂血症、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外周血管性疾病等病史。在此次入院前2y,予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曾服用药物有阿替洛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pantopraole、辛伐他丁、坦素罗辛和氨氯地平。本例患者有明显吸烟史 (1包 / d,> 50y),直至4y前才戒烟。现已从船厂退休,曾从事船只修缮工作。无明显石棉接触史,纯蛋白衍生物检查阴性。其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心肺检查和其他基本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表现

  胸部平片显示左侧胸部有一孤立性阴影。胸部CT扫描可见一大小2cm×1cm的起源于胸膜或胸膜 外的软的均质性病灶,位于左前半胸与邻近肺实质形成的斜角处;未见胸壁侵蚀或肋骨破坏现象,亦 未见附近骨性结构破坏或侵蚀的现象。胸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PET) 提示在相应部位有一氟脱氧葡萄糖 (FDG) 摄取的浓聚灶 (图1和2)。

  

1例77岁男性经PET扫描发现一个FDG摄取增高的局限性胸膜肿块

  

1例77岁男性经PET扫描发现一个FDG摄取增高的局限性胸膜肿块

  本例患者经左侧胸腔镜手术切除了这一壁层胸膜肿块。手术时未在肺脏、胸膜或胸部表面发现其他病灶。对肿块予以全切除并送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发现

  在大体检查中,发现一个浅白棕色、均质的大小约1.7cm×1.2cm×0.6 cm的肿块;切片检查发现多个黄色小结节 (最大直径0.1cm×0.2 cm)。

  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上皮样增生的肿瘤细胞,呈片状弥漫,并可见局部浸润至相连的致密纤维基质,但没有浸润到标本的边缘。细胞的免疫表型证实间皮瘤的诊断,因为CK5 / 6 和calretinin (带散在核染色的细胞质染色) 染色呈强阳性,而其他免疫学指标 (例如TTF1、WT1、BerEP4、B72.3、CD34、Bcl2和CEA多克隆) 均为阴性 (图3和4)。

  

1例77岁男性经PET扫描发现一个FDG摄取增高的局限性胸膜肿块

  

1例77岁男性经PET扫描发现一个FDG摄取增高的局限性胸膜肿块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经1y随诊无复发迹象。

  讨论

  诊断:局限型恶性间皮瘤。

  间皮瘤是一种可累及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原发性浆膜肿瘤 [1]。弥漫型恶性间皮瘤 (DMM) 是一种广泛生长于浆膜表面的侵袭型变异物,病人预后很差,大部分病例在诊断后24mo内死亡。DMM 特征性表现为浆膜层表面广泛的肿瘤结节凸起,在后期可发展到包裹器官 [2,3]。已有文献报道,有少部分称之局限型恶性间皮瘤 (LMM) 的病例在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等特征方面与DMM类似,但临床预后较好 (表1)[4~17]。

  早在1870年, Wagner提出了局限型恶性胸膜间皮瘤这一术语 [18]。在1931年,Klemperer等[19]描述了局限型与弥漫型这两种形式的区别。直至 1950年[20]及其后1950-1978年[21] 仅有少量的病例报道。1994年,Crotty等[12] 依据现代免疫组化特征描述了一组患者 (6例),并重新诊断为LMM。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胸膜肿瘤分类认为LMM是不同的病种[22]。

  临床和影像学讨论

  LMM是罕见的、孤立的、界限明显的结节肿瘤,一般附着于胸膜、腹膜或心包膜表面。恶性 间皮瘤主要有3种分型 (表1)。大多数LMM被偶然发现或者症状表现无特异性。与DMM大多数发生 于男性的情况不同,本文所列 (表1) 的LMM在性别分布方面大致相仿。

1例77岁男性经PET扫描发现一个FDG摄取增高的局限性胸膜肿块

  

1例77岁男性经PET扫描发现一个FDG摄取增高的局限性胸膜肿块

  

1例77岁男性经PET扫描发现一个FDG摄取增高的局限性胸膜肿块

  虽然DMM与石棉接触史有关,但在本文所列的35例LMM病患中,只有5例有明确的石棉接触史,另外3例疑似有石棉接触史。由于大部分病例的石棉接触情况不详,故在LMM的病因探究中,我们不能确定石棉接触史的作用,也不能明确任何其他常见的病因 (表1)。

  在报道的LMM病例中,肿瘤可小至1.8 cm ,大至10 cm。本例患者的CT扫描成像可见局限型胸膜下小结节,与恶性间皮瘤相比,更似一个孤立性纤维瘤 (SFT)。病理检查是局限型间皮瘤诊断的唯一依据。鉴定这种小结节的首选成像技术是CT扫描,在少数病例中进一步行MRI检查可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14,15,17]。PET扫描在鉴别LMM和其他病种 (例如纤维瘤) 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对于本例患者,FDG摄取增高可能有助于鉴别LMM和其他病种;然而,必须强调的是,PET扫描在LMM诊断中的作用仍不肯定。同样,只有少部分病人在影像学技术的引导下进行活检,这或许是因为肿瘤太小,有时是由于肿瘤位置的缘故。但应用先进影像学技术引导活检的作用仍不肯定。

  总体上LMM的预后要好于DMM。然而,根据本文发现,LMM的生存期既不与组织学亚型也不与肿瘤大小有关 (表1)。LMM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许多病例早期手术治疗可明显治愈。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Allen等[10] 研究有半数病人存活,其中许多病患在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随诊后仍然存活。但参与该研究的人员对此不确定的是,这是否由于轻微的不同病例定义所致,抑或是由于其他因素如较好的成像方式、改良的染色过程、早期干预措施或先进的外科技术所致。

  本文报道的那些复发病例属肉瘤型,有转移趋势,这些强调了与DMM有所不同。尽管化疗于 DMM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但对其于LMM和那些复发病例的疗效则所知甚少 (表1)。

  病理学讨论

  间皮瘤被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分别起源于间皮和间皮下。起源于间皮下的局限型间皮瘤现称之为SFT。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纤维间皮瘤这一术语经常使用,其含义就是现在所称的 SFT。在既往一些文献报道中,当他们讨论LMM时可能已提示SFT。现在认为SFT和恶性间皮瘤在临床意义、影像学和病理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肿瘤。纤维间皮瘤这一术语已不再指SFT,因为SFT被认为是起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间皮瘤细胞源性是罕见的,可能是上皮样的、肉瘤样的 (纺缍体) 或两相亚型[4~17]。

  免疫组化对鉴别有类似间皮瘤表现的腺癌有帮助[1,23~29] 。尽管不具特异性,但是一组免疫组化谱如calretinin、角蛋白、血栓调节蛋白和波形蛋白等检测为阳性而提示为腺癌的指标如CEA、SP-A和CD15等检测为阴性,这高度提示细胞起源于间皮[1,24,26]。一些作者建议应在病理报告中加入 67Ki这一增殖指标,因为发现其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30~33]。

  在电子显微镜下,间皮细胞的特征性表现 (如大量长、细长和光滑的微绒毛) 提示间皮瘤的诊断[1,3,29]。以定义而论,LMM在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方面与DMM一致,主要为上皮型,较少为纯肉瘤型。DMM在肉眼和 (或) 显微镜下表现为浆膜表面广泛播散的肿瘤,而LMM有较明显的分界。应对那些报道的疑似DMM复发的LMM病例[34~37] 仔细地进行回顾分析,以确保初始诊断中没有DMM存在。总之,我们建议,尽管LMM在显微镜下和免疫组化特征方面与DMM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隐匿的临床表现、明显的形态学边界以及手术切除治愈率高等特性,可能应该认为LMM为独立的病种

(责任编辑:钟少玲)

2008-03-21 16:07:00浏览3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身体缺乏肌蛋白性功能会减退吗
身体缺乏肌蛋白可能会导致性功能减退。男性性功能的表现主要是阴茎的勃起功能,以及射精功能,这些功能的正常与否,与体内肌蛋白的含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患者体内的肌蛋白含量偏低,可能会导致上述功能的减退,使性生活质量下降。如果女性体内的肌蛋白含量偏低,可能会影响到阴道的弹性,从而导致性生活时出现疼痛的情况。如果患者体内缺乏肌蛋白,建议患者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瘦肉等,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氨基酸口服溶液、胸腺肽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按摩、推拿等方式进行改善。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此外,建议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王磊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缺乏维生素A的八大症状是什么
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较多,常见的8种有皮肤干燥、视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易骨折、贫血、消化不良等。 1.皮肤干燥:由于维生素A具有促进上皮组织正常增生的作用,在人体内可以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皮肤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皮肤干燥的症状。 2.视力下降:因为维生素A是视网膜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A,会影响视网膜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夜盲症的情况。 3.免疫力低下:维生素A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当体内的维生素A含量不足时,容易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4.生长发育迟缓:因为维生素A还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以及生长发育,所以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A,会影响到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会出现身材矮小、毛发稀疏等情况。 5.易骨折:维生素A可以帮助钙质吸收,若缺乏维生素A,则可能无法充分吸收食物中的钙元素,容易引发骨质疏松,严重者可导致骨折。 6.口腔溃疡:缺乏维生素A还会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进而引发口腔溃疡,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 7.贫血:长期缺乏维生素A还会导致造血原料缺乏,影响血细胞生成,从而造成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 8.消化不良:缺乏维生素A也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就会增加发生腹胀、便秘的风险。 建议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苹果、西红柿等,可以帮助预防维生素A缺乏。若上述情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