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气管肿瘤的介入治疗及方案选择

  气管肿瘤常见病理类型

  原发性气管肿瘤主要以腺样囊性癌、鳞癌、腺癌、类癌和小细胞癌为主。

  腺样囊性癌以局部浸润性、低度恶性肿瘤,占气管癌的20%~35%。约2/3的腺样囊性癌发生于气管下段,近隆突和左右支气管的起始水平。1/3发生于大支气管的起始点。肿瘤呈息肉状,质硬,灰白色、粉红色或浅褐色,最大直径可达数厘米,并穿过软骨壁扩展到周围组织,表面黏膜一般不受损,有时可见溃疡

  鳞癌和小细胞癌以管壁浸润性生长为主,质脆,触之易出血,发生于支气管内的几率高于气管内。

  黏液表皮样癌发生于主支气管内,较少见。癌肿呈侵蚀性生长,但大多数生长缓慢,病程较长。

  乳头状瘤起源于黏膜上皮组织,为良性肿瘤,常发生于支气管近端,入支气管腔内,呈簇状或单个息肉状,有短蒂附着于支气管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层,表面呈白色颗粒状,质脆易碎。

  类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Kulchitsky细胞,与腺样囊性癌不同,好发于主支气管和远段支气管。

  临床表现与诊断

  本病病程隐匿, 约20%的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 一般的体检及X线胸片难以发现, 因此常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等。若病灶较小,没有造成明显的管腔堵塞,患者可能仅有咳嗽等症状,偶有少量咯血。若病灶较大,堵塞管腔2/3以上,则会引起明显的喘息、呼吸困难等,且与体位有关,颈部听诊可闻及粗大的哮鸣音。有不少患者因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行紧急气管切开时, 才被发现肿瘤。类癌时可伴有类癌综合征,出现皮肤潮红、腹泻、哮喘和心动过速。

  早期诊断主要根据气管镜检查或仿真气管镜检查,若发现气管黏膜有病变,应行黏膜活检或刷检。近年来荧光支气管镜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原位癌的诊断阳性率。因此,对慢性咳嗽、咯血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镜检查。

  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处理流程

  既往原发性气管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Regnard等报道一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 原发性气管肿瘤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和 57%。气管腺样囊性癌可侵犯管壁全层, 但临床进展较慢, 常沿黏膜下和神经鞘膜生长, 手术难以彻底切除, 在间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 有复发或转移的倾向,术后配合放疗,可明显延长生存率。但对超过3cm的肿瘤,手术切除后需行气管移植,由于供体及技术所限,临床尚难广泛开展。因此,气管癌的微创治疗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消融治疗

  临床发现,80%以上的气管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病情晚期,不适合手术治疗。消融治疗可部分替代手术治疗,若与其他治疗结合应用,可达到与手术相似的效果。

  冷冻治疗

  {1}恶性肿瘤:冷冻治疗效果较慢,通常在第一次冷冻治疗后8~10天,进行气管镜复查,并评估组织的破坏情况,取出坏死组织。如果需要的话,再进行第二次冷冻治疗。若单次治疗即通畅气道,有引起气道管壁或动脉壁穿孔的危险。治疗的间歇时间分别为2周、4周和8周,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临床情况决定。经冷冻治疗后,患者的支气管阻塞症状可以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2}良性肿瘤、炎症或手术后的瘢痕狭窄、肉芽肿性病变,经支气管镜冷冻疗法可达根治目的。良性病变,尤其是肉芽肿组织,应用冷冻治疗有很好的效果,治疗后常数月甚至数年都没有复发。低度或中度恶性肿瘤较少见,但已有文献报道对这些肿瘤进行冷冻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患者均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

  {3}冷冻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联合应用:已有研究显示,在冷冻治疗后接着进行化学治疗是比较有效的,且在冷冻治疗后,抗癌药物可迅速集聚在肿瘤部位。

  {4}冷冻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专家提示,冷冻治疗和放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在局限性的支气管癌,当不能手术治疗时,常选用放射治疗,但用此法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20个月。只有35%的患者其局部肿瘤经放疗后消失。在肿瘤阻塞引起肺不张患者,如果没有进行局部治疗而仅用放疗,只有21%的患者在放疗后肺可以复张。放射治疗在冷冻治疗后2周开始实施。

  热疗

  对肿瘤较大,呼吸困难较明显者,应首选热疗,先减轻管腔阻塞程度,然后配合放疗、光动力治疗和局部化疗等。必要时可配合气管内支架治疗。

  {1}微波治疗:能有效地杀伤支气管腔内的肿瘤组织,减轻管壁癌浸润程度,减少瘤负荷,解除气道阻塞,使肺复张,促进炎症吸收,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中对腔内肿块型及肿块伴浸润型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管壁浸润型患者。可使部分气道良性肿瘤患者避免手术,而且几乎可达到甚至优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

  {2}高频电刀治疗:即通过气管镜伸入针状或圈状电极对腔内肿瘤组织进行热凝切的一种方法,属接触式治疗。微小的探头如同一个激活的电极,热量通过微小的探头集中在接触组织表面上的一个点状区域,从而导致组织的凝固或汽化。目前,一种简单、相对安全、性价比更高的治疗设备——非接触式的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近年来已在气管镜介入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激光烧灼治疗:用于软式气管镜的激光主要是Nd·YAG激光,它瞬间能产生200~1000℃的高温,将肿织烧灼破坏、炭化及气化。良性肿瘤的激光治疗可以替代手术治疗,局部病灶可很快去除,恢复通气功能。

  恶性肿瘤亦可用激光消除,缓解气道梗阻症状,但术后3~6个月内易复发,可重复用激光治疗,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光动力治疗等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对那些化疗、放疗不敏感的低度恶性肿瘤,如支气管类癌、腺样囊性癌等,激光治疗也能取得较好效果。尤其是类癌甚至可获得与手术相同的效果。

  放射治疗

  作为原发性气管癌手术后补充治疗或根治性治疗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单纯放射治疗疗效比手术治疗效果差。应用于软式气管镜腔内近距离放疗有两种方法:一种为腔内后装放疗,就是先将盛有同位素的施源器或导源管送到合适的病变部位,经X线核实位置,再经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及优化剂量分布,获得满意结果后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放射源可自动回到储源器内。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优点是患者可得到精确的治疗,且医务人员隔室遥控操作,非常安全。

  还有一种为放射粒子植入,通常是将放射性粒子捆绑在内支架上,既对狭窄的气管起支撑作用,又对肿瘤进行近距离放疗,控制肿瘤的进一步生长。亦可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将125I粒子直接植入到无法手术切除的大气管肿瘤内,以解除大气管内肿瘤所致的气道堵塞和阻塞性肺炎等临床症状,肿瘤局部控制率可达85%。

  动脉介入化疗

  经动脉灌注化疗术(TACI)是采用介入方法,将导管经血管送达肿瘤供血的支气管动脉,注入化疗药物,能明显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同等剂量静脉用药高数十倍),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而减少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

  缓释化疗药

  这是将抗癌药包埋于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赋形剂制备成药物缓释系统,植入肿瘤组织后,可在较长时间内以一定的速率持续地释放,在植入部位形成高药物浓度,并在浓度梯度作用下向周围逐渐、缓慢地扩散,然后经血液和淋巴系统参与全身循环。这样局部的肿瘤细胞被高浓度的药物杀死,血液和淋巴系统中的肿瘤细胞也会被化疗药物所抑制,从而起到局部持久化疗的目的,降低了不良反应,起到了类似靶点给药的目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缓释化疗药有顺铂、丝裂霉素、5-FU、紫杉醇等。现已研制成特殊穿刺针,将缓释化疗药经气管镜植入到气管壁瘤体内。亦可将缓释化疗药绑附或粘附在气管内支架外壁上,使内支架起到支撑作用和化疗作用,有效控制肿瘤生长。

  气管腔内局部药物注射:对明确为恶性气管内肿瘤者,可配合冷冻、热疗,瘤体内注射化疗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

  光动力治疗(PDT)

  PDT是先将光敏剂注入人体,光敏剂在进入机体后,会特异性地聚集于肿瘤部位并与肿瘤细胞结合,当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后,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称为光敏反应),由此产生的光毒性物质,会破坏肿瘤细胞和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PDT疗法对早期气管-支气管癌可达根治效果,对晚期肿瘤则发挥姑息治疗手段。对于气管腔内较大的肿瘤光动力治疗前,可采用高功率激光切除病灶,减少病灶厚度,再行PDT,常可提高疗效。对于经超声检查确认为浅层损害的癌灶,采用支气管镜下PDT可能达到完全治愈。对于无法实施外科切除的中晚期梗阻性病变,采用支气管内镜下PDT,必要时辅以放疗或内支架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梗阻、消除或减轻吞咽困难、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是一种较好的姑息疗法。

  内支架置入

  气管内支架置入适于气管、食管、纵隔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所致的气管狭窄;高位食管-气管瘘不能置入食管支架者,可置入气管支架。

  内支架的放置很简单,可在X线透视下或气管镜引导下,将导丝送达预定部位,然后将内支架输送器沿导丝超过病变部位,再按一定的深度释放内支架,以确保内支架撑开整个病变部位。如患者条件许可,最好在内支架置入前先行氩气刀治疗或光动力治疗,以利于肿瘤的控制。

(责任编辑:钟少玲)

2008-03-21 14:40:00浏览9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肝脏肿瘤介入治疗的好处是什么
肝脏肿瘤介入治疗的好处包括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等。1、治疗时间短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学设备引导下,通过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材,对肝脏肿瘤进行局部性治疗的一种技术。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开腹手术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而且手术时间比较短,一般只需要1-2小时就可以完成。2、创伤小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一般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在腹部打孔建立通道,使用特殊的导管将药物注入到病变部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比较小,术后患者身体恢复会比较快。3、恢复快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患者身体恢复会比较快,因为该治疗方法不需要开刀,对患者的身体影响比较小,而且术后患者身体不适的症状也比较轻微。4、治疗效果好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血管内的导管将药物注入到肿瘤部位,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能够有效杀灭肿瘤细胞,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5、并发症少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少,因为手术过程中会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是手术后患者出血量会比较少,而且术后感染的几率也比较低。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支气管肿瘤常见吗
支气管肿瘤一般不常见。支气管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相较于常见的肺部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支气管肿瘤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原发性支气管肿瘤中,吸烟是最为明确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会使支气管黏膜反复受到有毒物质刺激,引发上皮细胞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肿瘤发生。此外,职业暴露、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等也与支气管肿瘤相关,但同时满足多种高危因素并导致肿瘤发生的情况并不普遍。对于继发性支气管肿瘤,虽然存在恶性肿瘤转移的可能性,但只有当原发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且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同时在支气管部位定植生长时才会发生,这一过程存在诸多限制,并非所有恶性肿瘤患者都会出现支气管转移,因此总体发病率不高。另一方面,在临床中,肺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的就诊和确诊人数占据绝大多数,支气管肿瘤的确诊病例数与之相比明显较少。继发性支气管肿瘤虽然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有一定比例,但由于恶性肿瘤本身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并非极高,且并非所有恶性肿瘤都会转移至支气管。同时,支气管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如咳嗽、咯血、气短等症状易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混淆,导致诊断延迟,也使得实际确诊的病例数不会短期内大量增加。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喘鸣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呼吸内科或胸外科就诊。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如雾霾天气佩戴口罩,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恶性支气管肿瘤要命吗
恶性支气管肿瘤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肿瘤易阻塞气道、侵犯周围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引发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致命风险。患者需立即前往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或胸外科,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等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恶性支气管肿瘤致命性源于其对呼吸功能的直接破坏与快速进展。肿瘤在支气管内生长,会逐渐阻塞气道,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引发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同时,肿瘤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会侵犯支气管壁及周围重要结构,如纵隔、心脏大血管,造成不可逆损伤。此外,恶性支气管肿瘤早期可能通过淋巴与血液循环转移至肺门淋巴结、肝脏、骨骼等部位,使病情迅速恶化。治疗的复杂性与有限性进一步加剧了恶性支气管肿瘤的致命风险。虽然手术切除是重要治疗手段,但仅适用于早期、病灶局限的患者,如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然而,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化疗(如 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放疗虽能抑制肿瘤生长,但存在明显局限性,如化疗会引发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难以耐受全程治疗;放疗也可能导致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确诊恶性支气管肿瘤后,患者需积极配合完成胸部CT、PET-CT、基因检测等全面检查,明确肿瘤分期与分子分型。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若出现发热、乏力、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及时就医处理。日常生活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可进行深呼吸训练与有效咳嗽,以辅助咳痰。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是什么病
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是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腺体或间质组织的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苯并芘等致癌物质会持续刺激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导致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增加肿瘤发生风险。职业暴露也与之相关,长期接触石棉、铬、镍、煤焦油等有害物质的人群,患气管支气管恶性肿瘤的几率显著升高。在症状表现方面,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咯血或痰中带血;当肿瘤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时,会引起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患者出现喘鸣、气促等症状。针对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的治疗,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支气管镜下切除或开胸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患者预后良好,复发率较低。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同样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可选择气管袖状切除术、支气管成形术等,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术后根据病理分期和患者情况,辅助以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呼吸内科或胸外科就诊。对于长期吸烟、有职业暴露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严重吗,能活多久
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的严重程度及生存期差异显著。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腺瘤等通常不严重,手术切除后生存期可达数年至长期;恶性肿瘤如鳞状细胞癌、腺癌等较为凶险,早期病例经积极治疗生存期可能为3-5年,晚期或无法手术者生存期多为6-12个月。 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的严重性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腺瘤)生长缓慢,多呈息肉样或结节状突向管腔,较少侵犯周围组织,主要引起气道阻塞症状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通过支气管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而恶性肿瘤(如鳞状细胞癌、腺癌)具有侵袭性,可侵犯气管壁全层及周围结构(如食管、纵隔淋巴结),导致持续性咯血、进行性呼吸困难,晚期易发生肺转移、肝转移等远处转移,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 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的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低,多数可长期生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与临床分期直接相关,Ⅰ期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经手术(如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后,3-5年生存率较高,部分可达临床治愈;Ⅲ-Ⅳ期患者因肿瘤广泛侵犯或转移,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仅能由专业医生借助放化疗(如顺铂联合紫杉醇)缓解症状,生存期通常为6-12个月。此外,治疗敏感性也会影响生存时间,例如,对放化疗敏感的小细胞癌患者可能较鳞癌患者生存期稍长。 建议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CT筛查,以早期发现可手术切除的病变。确诊后需通过多学科团队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气道通畅度,必要时植入气管支架以缓解症状,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