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气管肿瘤诱发纵隔气肿1例报告

  许多疾病可引起纵隔气肿,诊断时需加以区别。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纵隔气肿患者的诊治经过如下。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19岁,因间断咳嗽、咯痰1个月余,加重伴喘憋1周,于2001年11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出现高热,无寒战。16年前患"川崎病"已愈。体检:体温39.8 ℃,脉搏15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8.9/12.0 kPa(1 kPa=7.5 mmHg),喘貌,端坐位,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唇、甲重度发绀,双肺可闻及大量干鸣,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5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检查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X线胸片示双下肺肺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73×109/L,中性粒细胞0.929,淋巴细胞0.038,血红蛋白140 g/L,血氧饱和度(SaO2)0.84。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查血培养、自身抗体、冷凝集反应、呼吸道病毒、支原体抗体、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经抗炎平喘吸氧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于入院第2日查体发现颈部皮下有握雪感,Hamman征阳性。复查X线胸片示颈部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胸部CT检查示纵隔内多发结节影,肩部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主气管距隆突约1.5~2.0 cm处可见向腔内突出肿物,略红肿,表面光滑,质硬出血,主气管已不全阻塞。病理证实为腺样囊性癌。因考虑肿瘤已不能行手术治疗,故采用放疗、化疗联合进行治疗。

  

  2 讨论

  纵隔气肿多由支气管哮喘、细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疾病用力剧咳等诱发,也可见于胸部外伤、内窥镜检查或吸入异物、颈部手术等。对于以上原因所致纵隔气肿国内外已有60余篇报道,而本例患者则由气管肿瘤引发纵隔气肿,目前国内外此类报道极少。由于该患者年龄较小,同时腺样囊性癌较少见,我们认为应将气管肿瘤列入纵隔气肿鉴别诊断中。同时提出对年轻患者咳喘、呼吸困难不能忽视,警惕气管肿瘤的发生。

(责任编辑:钟少玲)

2008-03-21 14:38:00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手上长了湿疹怎么治
手上长湿疹是手部皮肤因多种内外因素引发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红斑、丘疹等,其治疗通常涉及外用药物、口服药物以及生活调整等。1、外用药物:手部湿疹发病时,皮肤屏障受损,外界刺激物更易侵入,引发免疫反应。遵医嘱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地塞米松乳膏,具有强大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细胞活化,减轻局部红肿、瘙痒,直接涂抹于患处。对于有渗出的急性湿疹,硼酸软膏可收敛创面,减少渗出。2、口服药物:当湿疹较为严重,炎症介质大量释放,累及全身免疫系统。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组胺是导致瘙痒的关键介质之一,服用后能有效止痒,缓解患者不适。若合并感染,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抗感染,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遵医嘱依据病情合理用药,从内控制病情发展。3、生活调整:若频繁接触洗洁精、肥皂等刺激性化学物质,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应佩戴手套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精神压力过大可影响免疫系统,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缓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手部皮肤干燥会加重不适,涂抹护手霜保持湿润,尤其在洗手后及时涂抹,为皮肤修复营造良好环境。对于手上长湿疹的患者,建议避免搔抓患处,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定期复诊,观察湿疹恢复情况。若症状持续不改善或出现发热、水疱增多等新情况,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以促进手部湿疹康复。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慢性湿疹有哪些典型症状
慢性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典型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皮肤干燥、红斑、鳞屑与结痂、裂隙与水疱。1、皮肤干燥:这是慢性湿疹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皮肤缺乏足够的水分和油脂,导致表面变得粗糙且有细小的裂纹,严重时可能出现龟裂,影响日常生活中的触感及活动功能。2、红斑:表现为局部或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位的红色区域,颜色可以从浅粉到深红不等。这些红斑通常边界不清,伴随炎症反应出现,可能伴有轻微至中度的肿胀。3、瘙痒:剧烈的瘙痒是慢性湿疹的重要特征之一,常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这种瘙痒感可在夜间加剧,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并可能导致因搔抓而引发继发性感染。4、鳞屑与结痂: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处皮肤可能会形成一层层的鳞屑,这些鳞屑容易脱落,露出下方脆弱的新皮。在搔抓后,受损的皮肤会分泌液体并迅速干燥形成硬质的结痂。5、裂隙与水疱:特别是在关节弯曲侧如肘窝、膝盖后方等位置,可见到由于持续的摩擦和伸缩造成的皮肤裂隙。同时,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出现充满清澈液体的小水疱,破裂后可引起疼痛并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于慢性湿疹患者,要注意避免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如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减少皮肤刺激,避免过度搔抓、热水烫洗等。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可适当使用温和、无刺激性的保湿护肤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减少病情发作的诱因。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不要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或导致不良反应。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慢性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遵医嘱进行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都是比较好的。1、外用药物治疗:可遵医嘱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卤米松乳膏,此药有强大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炎症细胞活性,减轻皮肤红肿、瘙痒。另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可调节免疫,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可帮助修复受损皮肤屏障。2、口服药物治疗:若病情迁延,也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来阻断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如果病情较严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能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从根源上控制炎症发展,但因其副作用较大,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依据病情调整剂量。3、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是常用物理治疗手段,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可抑制皮肤局部免疫反应,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促进皮肤细胞修复与再生。需要注意的是,不良生活习惯易诱发或加重慢性湿疹。因此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可减少过敏反应。日常要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防止皮肤干燥,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以37-40℃为宜,洗完及时涂抹保湿霜。慢性湿疹患者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观察皮肤恢复情况。若症状持续不改善或出现新的皮疹、水疱等,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以促进疾病康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