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湘雅二医院介入方法治疗巨大肺大泡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8月11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于2005年7月26日为一例患巨大肺大泡的患者实施了介入方法治疗,术后一周已康复出院。

  据悉,58岁的女性患者王某,患有巨大肺大泡(见图1CT片显示左肺无肺纹理的肺大泡占据了2/3)十余年,时有胸痛、呼吸困难,常易继发感染后,出现咳嗽、咳痰、寒战和发热症状,严重时出现发绀。每次须抗炎治疗后缓解症状。该病经多家医院诊断均建议手术治疗切除患病的肺叶,但患者及家属考虑手术的风险大、创伤大、费用高、术后恢复期长。后经人介绍慕名到湘雅二医院放射科介入门诊就诊既收住院。该科肖恩华教授、伍玉枝副教授等在较短时间内为这名患者制定了介入治疗方案并实施了首次治疗。即在CT定位后局麻穿刺到肺大泡囊腔内注入数毫升的硬化剂(鱼肝油酸钠+造影剂的混合液),然后嘱患者改变不同的体位,以达到使鱼肝油酸钠均匀地附着在囊腔壁上,鱼肝油酸钠它可使囊腔壁的蛋白凝固,逐渐发生纤维化。这样药液即可在囊内引起无菌性炎症。使上皮组织蛋白凝固,失去活性,上皮组织肉牙组织增生。患者经过穿刺注入硬化剂两天后再行穿刺,肖恩华教授这次对传统的让肺大泡囊腔内的气体自然吸收治疗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既在穿刺进入囊腔后分次将气体抽出,直到CT下观察肺大泡囊腔基本消失(见图2);而后,再注入数毫升硬化剂,加剧闭合的囊腔壁机化,这样就可使患者明显地缩短了恢复期。经询问患者了解得知,该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医生无痛苦感,术后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良好。

  肺大泡是由于肺内细小支气管发炎,致使粘膜水肿引起管腔部分阻塞,空气进入肺泡不易排出而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同时肺组织发炎使肺泡间侧支呼吸消失,肺泡间隔破裂,形成巨大含气囊腔,叫肺大泡。肺大泡多继发在其它病变基础上,常见继发于小儿肺炎脓肿等,肺大泡多数是单发的,也有多发的。继发于肺结核的肺大泡多是单发性。继发于肺气肿的的肺大泡常为多发性。肺大泡应该积极治疗,因为肺大泡极易自行破裂,发生自发性气胸,压缩肺组织产生呼吸困难,甚至可出现张力性气胸,有极大生命危险。肺大泡常反复破裂出现自发气胸继发感染成脓胸。肺大泡可以不断地扩大形成巨大大泡,占据一侧胸腔压缩肺,出现肺萎陷产生呼吸困难、青紫、低氧血症。重者失去劳动力,久而久之出现肺原性心脏病。因此肺大泡必须积极治疗。但临床常采取外科开胸肺叶或肺段切除。介入方法治疗肺大泡,以其创伤小(穿刺的小针眼如同平常注射的针孔大小)、痛苦少、术后恢复期短、费用少,为临床肺大泡患者多了一种治疗方法的选择。

(责任编辑:钟少玲)

2008-03-16 09:25:00浏览9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