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念珠菌病120例临床观察

  肺念珠菌病为支气管肺真菌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当患有肺及全身严重的慢性疾病,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侵入支气管或肺引起发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乳白色黏液或胶冻样痰,偶带有血丝,重者还可有畏寒、发热胸痛等,少数有败血症。可并发胸膜炎或心内膜炎。1999-07—2007-10,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肺念珠菌病12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5~78岁。均有应用广谱抗生素史,以应用头孢类抗生素10~20日以上者最多见。其中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4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心功能不全病史2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病史37例。

  1.2 诊断标准[1] ①有肺及全身慢性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病史;②咳嗽、咳乳白色黏液或胶冻样痰,少数带有血丝,严重者可伴有畏寒、发热;③胸部X线检查:两肺纹理增粗,或呈弥漫性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少数可融合成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④经漱口清洁口腔后,深部咳痰连续3次培养见白色念珠菌。

  1.3 治疗方法

  1.3.1 中医疗法 予消念固本汤。药物组成:桔梗12 g,紫菀12 g,百部12 g,陈皮12 g,苏梗10 g,前胡12 g,川贝母12 g,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5 g,全瓜蒌10 g,炒杏仁10 g,生甘草10 g。上药浸泡30 min,加水500 mL,文火煎煮30 min,取汁200~300 mL,每剂煎煮2次,每日早晚2次温服。服药期间及忌食生冷、辛辣、肥甘厚味、烟酒等。

  1.3.2 西医治疗 对于无原发慢性病史37例轻症患者,给予氟康唑片,成人150 mg,每日1次口服;儿童50~100 mg,每日1次口服。对于原有慢性病史83例重症患者,给予氟康唑液0.2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给予相应对症处理。缓解期配合运动疗法,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1.4 疗效标准[1] 痊愈:症状消失,X线检查肺部病变消失,痰培养连续3次阴性;好转:症状基本消失,X线检查肺部病变有吸收好转,痰涂片阴性;未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2 结果

  本组120例,疗程7~14日,痊愈102例,好转1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6.7%。

  3 典型病例

  刘某,男,68岁,农民。2005-01-06就诊。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1年,每逢冬季咳嗽加重,在村卫生室先后接受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地塞米松及止喘、强心药物静脉滴注治疗19日,病情危重,来我院诊治。刻诊:咳嗽,咳白色黏痰,量多,憋气不能平卧,心悸,神疲乏力,舌质黯红,苔白,脉沉数。查体:心率112次/min,呼吸26次/min。两肺呼吸音减弱,胸廓呈桶状。初步诊断为: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②肺念珠菌病。嘱其停用一切药物,于第2日晨经0.9%氯化钠注射液漱口后咳深部痰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遂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药口服消念固本汤原方;西药用氟康唑液 0.2 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用药2日后咳嗽、憋气明显好转,痰培养报告为大量白色念珠菌。静脉滴注5日后改为氟康唑片150 mg,每日1次口服。经中西药治疗10日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恢复如常人。嘱患者适当运动,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后经3次做痰培养及涂片检查未找到白色念珠菌。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近年来,由于临床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致使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诱发或促进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而导致肺真菌病的发生。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类药物的患者中多见二重感染。

  广谱抗生素类药物可使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状态受到影响,敏感菌生长被抑制,耐药菌大量繁殖,发生菌群交替现象。如果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优势菌就可导致二重感染的发生。二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念珠菌属等真菌。西医治疗此类疾病,首先治疗原发病及祛除诱发因素,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其次予以氟康唑或二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肺念珠菌病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范畴。根据其病史及症状,辨证分析其发病应由素体虚弱失治误治发展而来。早在《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长期大量的广谱抗生素作用于人体,反而成为一种邪气(又可称为致病因素),使人体的正气更虚。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色白而黏,常因长期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发展而来的临床特点,多属中医虚实夹杂证。肺失宣降,日久肺脾气虚应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消念固本汤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肺,为君药;桔梗、陈皮、瓜蒌宣肺止咳,燥湿祛痰,为臣药,瓜蒌又能去陈皮之燥性;百部、前胡、川贝母、紫菀润肺化痰止咳,为佐药,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用之;伍少量苏梗、杏仁止咳平喘;甘草既可益气补中,祛痰止咳,又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止咳、宣肺平喘、补脾益肺之效。联合针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以及恢复期结合运动疗法,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共同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目前,由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肺念珠菌病(二重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基层农村,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缺少认识,加之贪图经济利益,见到咳嗽及发热患者,多数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使少数患者不能治愈反使病情加重或发展为其它疾病。《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前人对咳嗽的病因有了充分的认识。因此,科学地结合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等检查手段,切忌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这样,不仅降低人们不必要的医疗支出,而且能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肺念珠菌病方法独特,疗效确切,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钟少玲)

2008-03-15 15:03:00浏览2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