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误诊一例

  病例:女,18岁。于1985年5月14日入院。无明显诱因发冷发热、咽喉发痒、干咳、稍气急3个月,当地胸部X线摄片发现右上、左上中肺外带云絮状模糊阴影。肌注青霉素及链霉素10天,继以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并正规抗结核治疗15天均无效,改用新青霉素Ⅱ、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后体温正常。4月23日胸片示肺部病变基本吸收,改服羟氨苄头孢菌素,3天后再次发热,咳嗽加重,复查胸片又见肺部广泛炎性病变,遂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7.3℃,脉搏10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5.3/9kPa。消瘦,呼吸稍促,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率108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白细胞18.5×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2,嗜酸粒细胞0.03,血小板262×109/L,血沉115mm/h,肝功能正常。CH5066U/ml,C31.73g/L,LE细胞阴性。血吸虫病酶标试验阳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血、骨髓培养无病菌生长。查痰3次未找到抗酸杆菌,咽拭子霉菌培养阴性。尿、粪常规正常,粪集卵阴性。X线胸片:右肺第2前肋间外带及左肺下野片状模糊阴影。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性肺炎。入院后发热呈弛张型,体温37.2~40℃,经林可霉素、氯霉素抗感染治疗,并以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第13天起体温正常,症状好转,胸片病变基本吸收,于6月11日改服麦迪霉素。4天后症状又起,胸片报告两侧肺野散在小片状阴影,边界不清,病灶以双下部为著,两肺纹理增深,下部更浓密,右水平裂增厚。对照入院时胸片,病灶有增无减。再用头孢唑钠和庆大霉素治疗无效。住院期间查血白细胞8次,白细胞(12.5~16.7)×l09/L,中性粒细胞0.44~0.86,淋巴细胞0.10~0.27,嗜酸粒细胞0.04~0.47。其中嗜酸粒细胞超过正常6次,有5次>0.10,最高时达0.47。7月3日考虑为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乃停用一切抗菌药物,给强的松、扑尔敏口服,第5天起体温正常,咳嗽气急明显好转。7月16日胸片示病变全部吸收。此后服强的松1年,随访2年2个月未再复发,出院后1年及2年2个月复查胸片,肺部完全正常。

  讨论: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又称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肺部嗜酸细胞浸润症,病程常超逾1个月,可至1年,一般为2~6个月,预后大多良好,但亦有致死者[1]。病因种类颇多,与蠕虫、药物、真菌及肉类等过敏原有关,有的病例有家族史[2]。发生机理可能与Ⅲ型和Ⅳ型变态反应有关[1],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较佳,停药后较易复发,一般主张疗程1年左右[2、3]。本例临床表现符合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而我们对该病认识不足,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增多,肺部病变广泛多变,酷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二次抗生素治疗适逢间歇期,每次长达半个月左右,以为治疗有效,未注意到本例缺乏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性肺炎最本质的表现,致误诊误治,使病程迁延长达5个多月。

(责任编辑:钟少玲)

2008-03-10 16:50:00浏览10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瑞卿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肿瘤多大算早期
肺肿瘤一般小于3厘米算早期。肺肿瘤是指发生在肺部的肿瘤病变,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肺肿瘤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咯血等症状。肺肿瘤的大小一般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因素,如果肺肿瘤的体积小于3厘米,一般属于良性肿瘤,如果肺肿瘤的体积大于3厘米,一般属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出现扩散和转移的情况,而恶性肿瘤容易出现扩散和转移的情况。因此,肺肿瘤小于3厘米一般算早期。如果肺肿瘤体积较小,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暂时不用治疗,定期到医院复查即可。如果肺肿瘤体积较大,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术后还需要遵医嘱通过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等方式辅助治疗,防止肿瘤细胞扩散。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避免吸烟、喝酒,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香蕉、菠菜、西红柿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而且也可以适当地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王方敏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肺肿瘤4厘米属于几期
肺肿瘤4厘米不能简单判定属于哪一期,其分期需综合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仅从肿瘤大小来看,4厘米的肿瘤处于一定范围,但这并非分期的唯一决定因素。在肺癌的TNM分期系统中,T代表原发肿瘤的情况。一般来说,肿瘤大小是T分期的重要参考。肿瘤直径4厘米,若未侵犯周围组织,根据TNM分期,T分期可能为T2a。但这只是初步判断,因为肿瘤的位置同样关键。如果肿瘤位于主支气管等关键部位,即使大小未达4厘米,也可能因影响肺部功能,导致T分期升高;反之,若肿瘤位置较为边缘,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T分期相对稳定。除肿瘤本身情况外,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对分期起着决定性作用。若4厘米的肺肿瘤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N分期为N0;若有同侧支气管旁、肺门淋巴结转移,N分期可能为N1;若转移至同侧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N分期则更高。而一旦出现远处转移,如转移至脑、骨、肝等器官,无论肿瘤大小,M分期为M1,此时肺癌已进入晚期。发现肺肿瘤4厘米后,患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胸外科或肿瘤科就诊,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等,以及既往病史。并进行胸部CT、增强CT等检查,了解肿瘤的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进行全身PET-CT检查,排查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